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8-03-07黄雅娟
黄雅娟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 030800)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高校应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并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在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并增强整体教育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1 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生实践教育而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备较高的重要性,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并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机制,满足当前的实际教学需求。
第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实施。在思政教育中,实践教育较为重要,属于核心环节内容,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可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并科学进行思政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与了解社会,在树立服务意识的情况下,增强综合素养。
第二,能够促进思政教育改革。对于实践教育而言,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大学生思政课程的改革,也是思政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可以转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并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良好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马克思主义”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因此,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还能增强其动手操作与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得大学生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之下,科学融入实践活动中,并养成良好习惯。
2 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高校已经将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但是,在实际工作期间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整体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导致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2.1 实践教育没有真正落实
在实施实践教育期间需要进行科学组织,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升整体教育工作效果。但是,在操作期间,很多高校都没有真正将实践教育落实在工作中,形式化严重。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实践教育方面都知识编制了社会实践文件,未能真正的开展教育活动,且没有安排具备丰富经验的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都没有将真实情感融入其中,经常会出现盲目跟从的现象,没有端正自身的参与态度,最终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2.2 实践教育较为单一
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效果是否能够符合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途径与方式,而当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实践教育期间,没有创建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单一的活动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没有利用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一些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导致实践教育无法顺利开展。
2.3 缺乏一定的保障
在实践教育期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作为保障,维护整体活动。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思政教育期间,未能形成实践教育形式的改革,也没有针对保障内容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实践教育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方面,很多学校的经费不足,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地与机会。且在安全方面也没有做出保障,未能树立正确的安全实践意识。另一方面,在实践教育期间,学校没有完善的保障条件,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3 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组织领导者的实践教育理念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党政干部或是共青团干部会负责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工作期间,需做好实践教育的改革工作,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充分意识到教育工作重要性,在相互协调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教学工作效果,以免出现流于形式等问题。在此期间,需将大学生综合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创建合理的教育服务机制,并在工作中及时发现教育问题,在寻找问题源头之后解决问题。同时,需为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传递文件之后进行合理的宣传,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并将实践活动作为首要内容,以便于高校创建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机制与模式,满足当前的教育发展需求。
3.2 构建平等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需做好改革工作,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为大学生营造和谐与开放的氛围,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素养可以得到良好培养。首先,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落实实践教育工作,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要求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作用。且教师与大学生之间需要营造和谐的关系,不可以出现绝对权威与绝对服从的现象,在相互帮助与促进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改革期间,需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看法,并在评价期间进行支持与激励,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需与学生友好相处,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使得学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在此期间,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形成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1]。
3.3 完善实施的组织管理机制
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育环节中,应创建保障机制,在组织管理中,协调各方面教育工作关系,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首先,在思政教育期间,不可以盲目的开展工作,需制定针对性的计划方案,在合理组织管理期间,提升实践活动效率。在此期间,学校需创设专门的思政社会实践教育的团体,安排具备丰富经验的教师在团体中工作,以便于创建教师保障机制。其次,在创建团体之后,需要与社会实践场所的各个部门相互联系,全面分析社会实践内容与情况,在协调管理的过程中,争取后勤部门的支持,为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保障。且在工作中,需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将实践活动与制度内容联系在一起,约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并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最后,应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维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安全[2]。
3.4 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育,学校需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开展校园文化广播活动、越野活动等,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学校中进行思政讲座,培养学生的思想领悟能力。同时,还可以大力宣传思政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参与到实践教育活动中,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实施[3]。
在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需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方案与制度,并明确各方面教育要求与内容,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总结丰富的教育经验,利用科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养,以此构建现代化的教育机制与实践活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刘银华,张晓峰,许子健.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求知导刊,2016(19):5-6.
[2]于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5):60-62.
[3]赵田田.大学生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