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词在写作中的作用
2018-03-07马斌
马斌
(广东省河源市第三小学,广东河源 517000)
1 精心锤炼,散发和谐之美
动词是文章魂灵之所在,巧用动词,不仅能沁人心脾,还能使文章跳动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小作者在描绘同学们踢毽子的场景时写道:
“同学们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猴,都蹦到了操场上,开始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踢起了毽子,只见毽子像一只快活的小鸟,不停地飞上飞下。班长黄雨晴就特别会踢,不管怎样调皮的毽子,在她那里总能变得很乖巧,很有节奏地跳动着、飞跃着。”
一场简单的踢毽子游戏,在作者的笔下,尤其“蹦”字突出了孩子的天真与烂漫,“飞”字突出了毽子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然而在习作中,孩子们对于人物的动作刻画过于直白,以至于让文章显得呆板,茫然一片。
对比以下两段话:
“只见他俯下身子,不断地盯着乒乓球,可是调皮的乒乓球总是在碗里打转,不愿意过去。”
“只见他俯下身子,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乒乓球。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帮子,嘴巴像塞了两个乒乓球。渐渐地,他的嘴巴由大变小,又像泄了气的皮球,聚拢在一起,轻轻的吹动着那个乒乓球,可是调皮的乒乓球总是在碗里打转,不愿意过去。”
显然前者言语犹如一张白纸,苍白无力,而后者则活灵活现,把有趣的吹球入碗游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是啊!踢毽子也好,吹球入碗也罢,重要的是在作者的笔下每个动作都那么协调,那么和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精心锤炼,让动词散发和谐之美。
2 巧用动词,丰富场面之美
动词运用的恰当,就犹如一根魔法棒,可以让每一个场面描写都充满活力,生机盎然。
小作者在描写同学打闹场景中写道:
“北丐‘吴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跃上“华山之巅“,双手叉着腰,冒着青烟的眼睛直瞪着南帝。 当然,南帝‘牛立’也不是吃素的,一阵风掠过,脚底像是踩着风火轮,身前三尺便多了一人。说时迟,那时快,以北丐‘吴松’闪电般的眼力,竟也没察觉到一点儿风吹草动,不由胆战心惊,情不自禁地得退了一步。”
小作者在描写同学认真阅读场景时写道:“他轻轻地揉了揉双眼,凑到灯前,细细品味着一字一行。 书中的每一句话似乎都赐予了魔力,从字里行间跳出了,侵占了他的身躯。他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环境,忘记了伙伴的存在……”
“揉、凑、读、跳跃、侵占、沉浸、忘记”一连串细致动作的描写,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让作者的文章大放异彩。
文章情节曲折是吸引读者的源泉。以上不管是同学打闹的场景,还是仔细阅读的情形,都刻画得入木三分。但是在现实写作中,许多孩子的文章过于平淡,正是缺乏人物动作细节的描写。
如在描写如火如荼的劳动的情形,对比以下两句:
“铃声响了,同学们如泉水般涌出教室。”
学生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
“铃声响了,同学们如泉水般涌出教室,有的拿着扫帚“哗啦哗啦”地扫着;有的拿起抹布擦起了窗户;有的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移动着桌子……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干着,上演着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原本枯燥无味的句子,加上“涌、扫、擦、移、干”这些动词后,即刻让劳动场景沸腾了起来。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巧妙运用动词,让自己的文章别有洞天。
3 细致入微,折射人性之光
动作细节描写是描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恰当的动作描写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3.1 细腻突个性
“她迅速地换上游泳衣,套上救生圈,然后迫不及待地跳进了水里。海水真凉,在沙滩上暴晒过的我感到舒服无比。躺在海里,火辣辣的太阳把整个海面都变成了一面闪闪的镜子,美丽极了。不一会儿,只见她把头扎进海里尝了一口又咸又涩的海水。”
“换、套、跳、躺、扎、尝”这一连串的细致动作描写,把小女孩天真活泼,阳光般的性格跃然纸上。
3.2 细微露心声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咪咪一定会跳上书桌,趴在台灯下看我写字或者干脆在稿纸上留下几朵小梅花,它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还会使劲摇摆尾巴。”
“跳、趴、留、摇、摆”凸显了作者把猫当做了自己形影不离的淘气玩伴,充分流露出他对小猫的无比喜爱之情。
人物的动作犹如水中的倒影。也许一个平凡的动作,却流露出人们最诚挚的感情。因此我们更应该鼓励孩子们捉住细微的动作进行仔细描摹,借动作之东风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4 挖掘内涵,演化无穷力量
记得刚踏上讲台,自己一味按教参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久而久之才发现,尽管自己平时没少下功夫,但孩子们平时的作文却犹如一杯白开水,枯燥无味。渐渐地才发现,教师只有把每节课都当做作文课,在无形中渗透写作的原料,孩子们才能绘出五彩缤纷的画面。
《老人与海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文章措辞诚恳,平凡中见真情。全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描绘,但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场面和老人的形象却令读者历历在目。
如此深入人心的画面,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呈现出来的呢?这当然离不开对细节的刻画。
如:“海鸥们急速煽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禅城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衣天使。”
文章以朴实无华却又饱满深情细腻的动作,描写了人鸟和谐共处的场面,读后令人动容。
是的,以上的文段让每一个读者都心潮澎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挖掘文本的闪光点,学会积累并学以致用,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4.1 情境表演,感受乐趣
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文中人物刻画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样,利用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乐在其中,写作的乐趣无处不在。
4.2 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会积累的“主战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多角度激励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让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毫无保留地浮在眼前,这样学生上了写作的战场才会所向披靡。
4.3 抓住细节,刻苦训练
教学中有很多练笔的机会,只要你用心发现,好的练笔机会无处不在。所以,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抓住渗透写作的契机,让学生愿写,乐写。通过一次次的“小练笔”,一步一个脚印儿,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的场面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作者引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显然,写作时仅仅抓住动作细节的描写,并不能让你的文章一枝独秀,正要以动牵动,以动带全,才能让你的作文绘成有声有色的篇章。
综上所述,让动词在文中真正地“动”起来。这不仅能为细节描写增添色彩,这更将是你文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你的每一篇文章都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2]2009年5月,《师道》,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3]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4]贾志敏.让课堂充满活力[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5]邓启耀.S版五年级下册老人与海鸥[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