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渊源及文化背景对日语同义词进行比较探析

2018-03-07陈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拉链印章日语

陈健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101)

不少日语学习者发现日语中有些词汇,翻译成汉语意思几无差别,甚至不少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混同使用。比如“ごめんなさい”和“すみません”,“はんこ”和“印鑑”,“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ファスナー”、“チャック”和“ジッパー”,“浴槽”和“湯舟”,“一カ(か)月”和“一ヶ月”等。如果意思一样,日语中为何会有多种表达方式?在此,笔者以上述词汇为切入口,采取回归本源,回溯历史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达到帮助学习者弄清差异,消除困惑的目的。

1 “ごめんなさい”和“すみません”的差异

日语学习者对于“ごめんなさい”和“すみません”的意思都不陌生,在表示歉意的时候,会用到这两种表达方式。但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这需要我们回归到这两个词的本意上。首先把这两个词的汉字部分写出来,分别为“御免なさい”和“済みません”。这里的“御免なさい”的“免”字,是“許す(原谅)”的意思,“免”字前加上了“御”字,虽然显得客气,但从意义上而言,“御免なさい”是“許しなさい”的意思,是一种命令形式。该表达方式含有单方请求原谅,并希望到此为止,当场把事情处理掉的意思。

而“すみません”用汉字表示为“済みません”。“済む”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終わり(终结)”。那么“すみません”的就是“済むではありません”,即“このまま終わりではありません(不能就这么过去了)”的意思。亦含有“この場でおわれない、この後、償いたい(不能当场算了,之后,想要补偿)”的意思。

譬如某人着急赶时间,不小心撞了人,对方并无大碍,表达下歉意就完事的情况下,说“御免なさい”即可。但如果把别人的手里的鸡蛋给撞坏了,不能一走了之情况下,用“済みません”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歉意与责任。更严重的情况下,如果撞坏的不是鸡蛋,而是被撞者母亲留下的遗物项链,这属于犯了大错,此时应该用表达最高程度歉意的“申し訳ありません”,该表达方式含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且无可卸责辩解之余地的意思。

2 “はんこ”和“印鑑(いんかん)”的差异

现代社会,印章仍是日本人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工具。现在,在称呼这种工具的时候,不少日本人已经把“はんこ”和“印鑑”混同使用了,认为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

在解释“印鑑”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释下“印影(いんえい)”的概念,所谓的“印影”是印章盖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即印迹。在日本,民众向市政部门,银行等提出申请并经登记的“印影”才叫“印鑑”,而“はんこ”指的才是印章这一实物本身。也就是说使用“はんこ”、印出“印影”,将“印影”提交到市政部门或银行进行正式的登记,登记过后的“印影”才是“印鑑”。在日语中,我们常听到“印鑑を押す”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印鑑”已经是正式登记过的“印影”了,何来的“押す”这一说?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印影を押す”。

除了“はんこ”,“印鑑”之外,容易混淆的还有“印章(いんしょう)”。“印章”和“はんこ”意思一样,只不过“印章”是“はんこ”的正式名称,而“はんこ”是俗称。古代中国,人们把印章称之为印或章,印或章的叫法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将其合二为一,产生了“印章”这一叫法。为何“印章”在日语中又称为“はんこ”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该词起源于“版画(はんが)”。江户时代,日本社会安定,庶民的娱乐生活也较为丰富,产生了“浮世絵(うきよ)”这种版画的艺术形式。人们把用雕刻好的木板印制版画的行为称之为“版行(はんこう)”,通过“版行”可以印制出很多相同的图画,其工作原理和“印章”非常相似,因此,“印章”后来在日本逐渐被称之为“はんこ”了,大家是否也觉得“はんこ”的发音和“版行(はんこう)”非常相似呢?

3 “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的差异

很多在日本留学的人遇到“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这两个词汇的时候,会有一丝困惑,总觉得这两个词意思一样,但又感觉不太一样,并且在日本待得时间越久,越觉得其中有微妙的差异。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网站上有这么一段话:“パート”、“アルバイト”、“嘱託”、“契約社員”“臨時社員”“準社員”など、呼び方は異なっても、“パートタイム労働者”としてパートタイム労働法の対象となります。根据上述说明,“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这两个词从法律角度而言是没有差异的。

既然意思相同,为何偏有两种表达,又为何留学生会觉得这两个词有微妙的差异呢?这是因为在日本人的印象当中,说到“パート”,就会联想到主妇,说道“アルバイト”就会联想到学生。之所以日本人会有这样刻板的印象,还得从这两个词的起源说起。其中较早出现的是“アルバイト”这个词汇,“アルバイト”源于德语,据传最早于明治时代传入日本,是工作的意思,多指短期的工作。该词最早出现在杂志《学生求人情報誌》上,而该杂志是面向学生的用工杂志,由此,人们就将“アルバイト”与学生联系起来了。

而“パート”又是如何与主妇联系起来的呢?“パート”是英语“パートタイム”的略语,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昭和29年大丸百货店在报纸上发布的用工广告当中,广告词中有这么一段话:“だいまる東京店パートタイムの女子店員募集”。由此,“パートタイム”等于女性工作者的印象在日本社会扩散开来,加之日本高度经济成长时期,打零工的女性又多以家庭主妇为主,进而“パート”与家庭主妇有关的这种印象就确立起来了。

虽然,现在“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这两个词几无差异,但由于这两个词起源的影响,“パート”会让人联想到主妇,“アルバイト”会让人联想到学生的印象仍根植于日本人的脑海当中。

4 “ファスナー”、“チャック”和“ジッパー”的差异

我们常见的拉链,在日语中有“ファスナー”、“チャック”和“ジッパー”三种表达方式,这三个词都是指开合式拉链。并且在日本,三个词的使用者还体现出一定的年龄层特色,即年长者多用“ファスナー”这个词,而相对年轻的人用“チャック”较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上述三个词汇出现的年代有关。

其中,最早出现的是“ファスナー”这个词。该词诞生于100年前的美国(1893年),是由一位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发明的,最初是用于鞋子,之所以叫“ファスナー”,源于英语单词fasten。因为拉链的便利性,后被大量用于美军的军服,随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扩展,“ファスナー”这个词,也被传到日本,进入日语外来语的行列中。

随后出现的是“ジッパー”这个词。比“ファスナー”的出现晚了30多年。1921年,美国的一个公司根据拉拉链时发出的“ジー”的声音,就用“ジッパー”这种商品名来贩卖拉链。在美国大受欢迎,此后该叫法扩散至全球,日语也受到影响,将其纳入到外来语当中。最后诞生的是“チャック”这个词。昭和二年,位于广岛县的一家名为日本开闭器制作所的公司开始在本土生产拉链。在生产过程中,有位职员觉得既然日本已经能自己生产拉链了,为何不给拉链起个日本名字呢?于是,召集同事共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人突然想到了日本传统的“巾着袋”,其开开合合与拉链很相似。“巾着袋”的发音是“きんちゃくぶくろ”,他们选择其中的“着(ちゃく)”的发音,进一步演化为“チャック”来命名自己生产的拉链。随后,诞生于广岛县的“チャック”的这种叫法被推广至全日本。

现在在日本,“ファスイナー”、“ジッパー”、“チャック”这三个词都用来表示拉链的意思,其主要差别在于“チャック”是日本本土产生的词汇,而其他两个来源于美国。

5 “浴槽(よくそう)”和“湯舟(ゆぶね)”的差异

在日本,如果去日本的“銭湯(せんとう)”,即日式澡堂,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提醒:「体を洗ってから浴槽に入ってください」,亦或是「体を洗ってから湯舟に入ってください」。在日语学习者的印象中,“浴槽”和“湯舟”都指浴池,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差异呢?为此日本一家电视台专门在东京街头做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100人当中称浴池为“浴槽”占49人,称“湯舟”的占51人,几乎各占一半。根据日本词典《广辞苑》对“浴槽”的解释,其含义为:“入浴するための容器、湯舟”。由此可见《广辞苑》认为“浴槽”与“湯舟”同义。

虽然在现代日语当中这两个词意思通用,但如果回溯日本历史,我们发现这两个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其中,最早出现的是“浴槽”这个词,在平安时代的法令集《延喜式》当中,已记载有“浴槽”这个词,当时的“浴槽”指的是一种木制的蓄水装置,用于清洁身体,但非常的浅,人无法泡在其中。直到江户时代的中期,水路设施日渐完善,随着“銭湯”的出现,“浴槽”才被用来表示一般民众泡澡的工具。

而“湯舟”是江户时代才出现的词语,其来源于当时的一种商业活动。江户时代中期、很多家庭都没有浴室,为了解决卫生问题,“銭湯”应运而生,由于其价格便宜,颇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但受制于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銭湯”主要集中于江户城的中心区域,因此对于居住在郊外的人们而言,去“銭湯”泡澡仍是一件麻烦事。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为了让居住在郊外的人们也能享受到“銭湯”的乐趣,发明了移动式的“銭湯”,就是在船上建一个微缩版的“銭湯”,让民众泡澡。那么这种船就是“お湯を運ぶ舟”,进一步简化为“湯舟”。在江户时代的船舶图鉴《和漢舩用集》中可以看到这种船的图形。

随着江户城的发展,郊外也开始出现了“銭湯”,利用“湯舟”的民众日益减少,在江户时代后期,有近百年历史的“湯舟”功成身退,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当中。但对居住在郊外的人们而言,所谓的“浴槽に浸かること”,在记忆当中却是“湯舟に浸かること”,所以“湯舟”这个词语还是保留了下来。渐渐的,“浴槽”和“湯舟”也共同指示同一事物了。

6 “一カ(か)月”和“一ヶ月”的差异

两个词的发音完全一致,都表示一个月的意思。为何两个汉字中间会有不同的片假名呢?众所周知,日本汉字起源于中国,在解释这两个词的差异之前,还得从源头说起,本来在中国,一个月的写法为“一箇月”。中文词汇“一箇月”传到日本之后,因为“箇”的日语发音为“か/カ”,为了方便书写,日本人根据其发音,创造了“一カ(か)月”的书写方式。那么“一ヶ月”的“ヶ”又是从哪来的呢?也许有人认为这里的“ヶ”是“け”的片假名形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里的“ヶ”其实是由“箇”这个汉字的竹字头的后半部演变而来的。古代中国人在书写“一箇月”的时候,因为“箇”笔画较多,书写起来颇为繁琐,为了方便,将“一箇月”略写为“一ヶ月”,后来这种简便的书写方式也传到了日本,造成了今天日本“一カ(か)月”和“一ヶ月”这两种书写方式并存的现象。虽然在日本两种书写方式并存。但是从使用的领域来看,日文报纸基本用“カ月”。政府公文的话,如果前面的数字为阿拉伯数字,一般用“か月”,例如 “1か月”;如果前面的数字为汉字,一般用“箇月”,例如“六箇月”。至于竹子头演变过来的“一ヶ月”,毕竟属于略语,一般不用于正式场合。

通过上述词汇的比较,我们发现,日语中很多看似意思相同的词语,其背后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了解这些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日语同义词汇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徐盛林.正确区分易于混淆的日语同义词[J].日语知识,1997(9):30-31.

[2]赵福泉.谈谈日语同义词词义辨析[J].教学研究,1984(1):34-38.

[3]田兴齐.日语同义词及其教学[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148-155,147.

猜你喜欢

拉链印章日语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简简单单的拉链,也有自己的复杂历史
拉链
别怪我吃得慢
自制橡皮印章
印章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