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
2018-03-07陈辰
陈辰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有序实施,国内教育实践逐步迈向新高度。为了进一步引导国家教育体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对应,除了加强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引导,同时也要从社会输出人才思想教育层面,探究人才培养的新趋向。而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重新定位教育改革未来实践步骤,保障人才输出质量的基础。
1 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指依托计算机数据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电子化教学信息实践方式,其中包括网络媒体资源、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信息等内容,由此,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归结为一种信息传输环境[1]。
新媒体的运用,充分借助网络信息多元化传输的优势,将社会中多重信息内容连为一个整体,因此,新媒体具有社会化、多元化的信息传输特征。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循环结构,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具有更迭性和循环性。我们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正是应用其信息更新速率快,资源传输渠道多的优势。
2 新媒体在高校的推广应用现状
新媒体自发展以来,逐步融合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已成为社会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导动力,其发展自然也不能脱离新媒体的融合。依据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截止到2018年3月,全国95.25%的高校,已实现了教学与新媒体关联。其中专业课教育中,新媒体应用比为8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应用率为88.19%。也就是说,新媒体作为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分支,被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
但我国新媒体与高校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依旧在某些层面,存在着资源应用不够灵活、师资教学力量不足、以及新媒体应用模式化等问题,对新视域下新媒体资源的运用造成了阻碍。由此,我党在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结合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提出了“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合作,推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开展新方向的引导战略。
3 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加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新媒体资源优势,辅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学实践的条件,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发展。
3.1 新媒体资源科学应用
现代新媒体的信息传输,是以社会多方信息为基础,构建多元教学信息传输链,是一种混合式的信息传输渠道,但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维向导,辅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导向。由此,高校以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辩证的分析新媒体传播内容,实现新媒体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某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我党在十九大中提出的“教育强国战略”等内容相结合,并以学生未来就业、个人权力、义务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辅助学生理解我党提出的教育发展新策略,辅助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新媒体资源的综合应用,也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例如:思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中获取社会教育实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运用马克思哲学理念、红色教育理念,辅助学生对社会发展现象的解读。这样,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对传统思政教育内容 “拆分”性讲解,从而实现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应用。
3.2 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引导当代大学生能力专业技能提升,与个人素养提升协调同步,就必须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此,我们将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提升,引导思想教师,敢于突破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同一化,理念传播的局限性,善于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并运用新媒体,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高校思政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十九代精神,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也通过个人研读党章、新时代我党队伍建设的传播内容等,充分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案例中教师在促进个人教学能力成长的过程中,也为高校学生思想提升提供正能量传播窗口。
3.3 大学生思政教育趣味化引导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敢于主动将课程搬到互联网上,还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欢迎的课程。[2]”也就是说,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将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思想传播的主要窗口,发挥新媒体趣味性,促进学生发展。例如:高校教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内容,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将主动性社会发展理念的传播,转变为大学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文化传播活动,让当代大学生通过自主拍摄小视频,自主进行正能量传递。这一实践过程,不仅达到了运用新媒体加强学生思政理念教育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教育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方式。
3.4 大学生思政教学互动性提高
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学工作实践过程,应是思想教育与能力教育相互关联的实践,将一起布置、一同推进,师生协同,“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加广阔的信息分析视角,解析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升的方法。例如:某高校思政教师针对会计类学生开展教育时,结合学生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开展会计人员行业从业素质教育,辅助学生能够结合《新会计行业准则》,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这一做法,是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大学生思政教学互动性提高的直接体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是我国教育实践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承接的条件,也在现代社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应保障新媒体资源科学应用、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大学生思政教育趣味化引导、以及大学生思政教学互动性提高,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结构逐步完善。因此,新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方法解析,将是推进我国教育改革迈向新阶段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宋光辉,张薇,丛宁.新媒体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9):54-56.
[2]谢会君.新媒体视域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3):7-8.
[3]李晓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