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
2018-03-07于晓波韩立
于晓波,韩立
(长春师范大学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1 道德教育的相关概念
1.1 道德与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跟人类的理性和感性有重要关系,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大众的基本权益嗯,自觉形成的准则和行为规范,道德教育是的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融合时代的发展,一些特定群体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1.2 道德教育的基础内容
道德教育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心理的成熟会从低级心理阶段向高级心理现象过度,而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道德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当前道德教育中心理方面的研究相对程度,但是针对道德情感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这对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对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要重视情感、感恩、爱心等方面的美德培养,以这些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更容易被接受,有助于培养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当代大学生。
2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大学生正确竞争意识的培育和树立
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工作包括诸多方面,首先体现在竞争意识的培养方面,大学阶段学生应当树立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把握为国家服务的重要方向,在竞争过程中要有正确的认识,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公平公正的竞争活动。同时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意识,在竞争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而不能依靠投机取巧等手段达到目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时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2.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此外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教育也应当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但是法制观念较为淡薄,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法规是我们行为的重要规范,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全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3 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
大学阶段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也是重要的培养内容,通过道德认知教育,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才能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针对复杂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和判断。大学生容易在道德选择时受周围人的影响,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我意识,通过道德认知交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动性和自由意志的良好人格,才能在道德选择时作出符合自己道德认知的正确选择,并能够对自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4 大学生道德情感意识的培养
社会在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传统的社会道德带来较大的冲击,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道德情感教育成为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还不够全面,在情感个个性方面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形成自己对道德的认知,一旦这种认知形成,很难再进行改变,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行为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大学生道德情感意识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感意识,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感,并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意识和品德。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接受信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强,而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大学校园,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具体言行。诚然互联网时代也给大学生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关于文化、科技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可以自主的选择相应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判断和取舍是非常重要的,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选择。
3.1 重视互联网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的结合发展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现实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空间成为除了现实社会之外的虚拟社会,而且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发展到如今已经不能忽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开展也要重视互联网的德育教育和现实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不同渠道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准则,才能在今后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言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
3.2 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过程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如果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能够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诸多便利,同时互联网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不能够对互联网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一些互联网糟粕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纲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将认为精神教育的内容以互联网的形式向大学生群体推送,或者根据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制定相应的宣讲策略和计划,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
3.3 重视多种教育方式向结合
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在局限于课堂,要重视空间教育与大学课堂教育的结合,空间教育有自身明显的特点,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多样,而互联网的教育资源也十分丰富,管理方面更加便捷,这些都为大学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使得大学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而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也能够在课后对未理解的知识点进行课后回放。空间教育的应用有效弥补了大学课堂教育存在的不足,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化。
4 结语
大学生的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式,通过重视互联网道德教育与现实道德教育的结合发展,重视人文精神教育过程的互联网技术应用,重视多种教育方式向结合,重视网络教育的情境环境创设等策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培养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现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邵云飞,刘文彬,何伟.互联网+教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刘晓丹,张熙凤.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22):167-168.
[3]吴玉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17.
[4]杨帆,戎杰.“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6(17):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