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师范生班级管理课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思考

2018-03-0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师范教学效果师生

郭 萍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四川雅安 625000)

班级管理课是我国高校培养师范学生班主任工作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提高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把班级实务与班级管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是“班级管理课”教师的首要任务。

1 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国高校师范专业的“班级管理课”近几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有所改进,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但“班级管理课”在高校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仍未从根本上改观。究其原因是多种方面的,从学生方面来讲,他们印象中的“班级管理课”就是理论概念一大堆,班级实务与班级管理知识缺乏联系,学生面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困惑、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滞后仍然是教学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在课堂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仍为许多教师所沿袭,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觉得抽象、枯燥,导致听课兴趣大打折扣,逃课、带耳机上课等现象此起彼伏,陷入恶性循环。有些教师即使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为多媒体课件教学,但缺少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思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班级管理课”产生厌倦的心理。

2 师生互动是提高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生对“班级管理课”的学习不感兴趣,是目前“班级管理课”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教育学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方面设计并运作的“单边活动”,而是变成一种互动的、发展的“双边活动”。因此激发学生听课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处于共同学习、教学相长的状态。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对“班级管理课”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品质,将主讲教师的授课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除此之外,互动式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问题思考分析等各种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班级管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是“师生互动式”模式的重要表现,因此,师生、生生相互沟通,共同学习的这种师生互动式“班级管理课”教学模式既可让学生将班级实务与班级管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也可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在“班级管理课”互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针对班级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向教师质疑:如个别学生如何教育?排名榜带来的是什么?如何处理偶发事件?……这些质疑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它能促使教师对班级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自身的理论观点。因此,师生互动是提高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3 如何建构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

首先,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构“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的首要因素。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课”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尽力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摆事实、讲道理,教学内容不是通过强行灌输使学生认同,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注重师生平等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抓住班级管理知识和班级实务相联系这条主线,帮助学生解决处理好各种班级管理中的困惑、疑虑,让师范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熏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情操,增长学生的班级管理知识,提高班级管理能力,规范师范学生的依法执教及社会责任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教书育人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方针。“班级管理课”的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也不能通过填鸭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笔者根据对所教授的历届师范专业学生的调查,多数学生希望“班级管理课”能更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还有些学生提出,在课堂上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交流、沟通,要让他们自己学会判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显然,学生们也渴望改革教学方法,期望教学方法的改革能朝着重视他们主体性的方向发展。学生的需要就是教师的努力方“专项习题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探索,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了“班级管理课”也有“追星族”的社会效应。可见,我们在“班级管理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原则,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对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最终激起学生一定的学习行为。

第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建构“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的必要辅助条件。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容量大及多元化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被教师们运用于教学中。但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教师把多媒体课件演示作为唯一手段,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就会完全演变成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者或放映员,这并没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只是一种借助于现代科技采取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班级管理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内容的讲授,真正发挥这种教学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的特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多媒体教学本身就提供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笔者在“班级管理课”教学中引入了互动模式,具体做法:在课堂上,首先由主讲教师就某一个班级管理中的专题问题进行知识讲解,然后由学生模拟情景进行班级管理实务表演,再由学生提问,学生解答,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辩论,最后由主讲教师来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这种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对话、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的课堂学习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班级管理课”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又可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学生“模拟情景表演”和课堂讨论过程录制下来,并制成光盘。在下一届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两个互动”的作用,比如,在播放学生对某一班级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何处理的模拟情景表演录相时,主讲教师如果发现课堂气氛很活跃,说明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或他们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马上暂停播放,就此问题让学生谈想法,让他们发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主讲教师也要就此问题讲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班级管理课”的教学采用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有利于提高师范学生的班级管理知识和培养班级实务管理能力。

最后,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是建构“班级管理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模式的必然发展。笔者所在学院师范学生的“班级管理课”教学基本上是大班教学,一个班学生有时达到一百几十人,这么多的人上课,而课时只有32节/期,老师都还没有完全熟悉学生,课程就结束了。这种局面导致师生之间交往时间甚少,就算师生都想多交流、多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为了弥补这一课堂缺陷,笔者就在“班级管理课”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坚持通过加学生的微信、QQ等方式和学生及时联系、沟通,针对学生的实际班级管理困惑,展开网上解疑释惑,解决学生实际的班级管理问题。比如,有的见习学生提出:“我遇到一个不好教的娃娃!做作业超级慢,而且还是要在旁边监督到,性格也怪得很,一生气了就一句话都不说,也不做作业,动都不动!上课还特别喜欢从嘴巴里冒出话……”笔者针对该学生管理上的放松,就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从班级组织建设策略的角度建议学生给该娃娃建立一些他能接受的规则,并且和学生沟通该类娃娃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应保持高度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大量实践证明,“班级管理课”课堂师生互动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改善学习效果。但因为受课时少的限制,课堂师生互动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如在有限时间内对学生的深入启发教师往往做的不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缺乏深入思考,久而久之会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既定的框架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师范学生“班级管理课”教学应该拓展、延伸课堂,建立网上师生互动制度,把网上师生互动这一教学环节纳入整个教学工作。

总之,作为“班级管理课”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考,进一步完善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课”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师范教学效果师生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麻辣师生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