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三全”法

2018-03-07夏世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三全职业道德校企

夏世杰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方面需要很好的专业技能,能做事情;一方面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与他人和睦相处与合作,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会学习,能适应工作变化。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培育尤为重要。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重视度不够,尚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高职院校只有依据就业市场,搭建“学校—企业—社会”的人才培养“直通车”,循序渐进地以各种形式和方法训练学生,使他们逐步了解社会需求,深入理解今后从事的行业,学生才能以未来岗位标准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提早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所以,职业素养培育需要帮助学生将未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能力目标联系起来,构建 “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养成教育体系。

1 瞄准职业方向,全程职业规划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校从新生进校伊始,就要为他们确立较为明确的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进而朝着“职业人”的方向职业化成长,不断提升就业力。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具体载体和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百花齐放,比如课内课外贯通,赛场职场融通,依托校企合作,将学校教育、企业文化熏陶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习得未来岗位所必须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职业素养培育早期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工作,以职业理想为切入点,这符合高职学生成长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学校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形成较稳定的道德品质,并通过职业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毕业后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职业人。职业理想教育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课课堂来强化,在理想教育中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行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的培育,培养学生既有远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和现实追求,进而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当代职业人所必备的素养。

职业纪律教育可以结合日常行为管理加以素质养成教育,这应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从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到遵守校规校纪,纪律养成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从良好的习惯和文明的举止等基本素养做起,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随后指导和训练学生“怎么做”,把纪律意识转化成自觉行为。

就业指导要从新生入学伊始,统筹专业教学,针对各个年级分情况分阶段地进行教育和培训。对刚入校门的新生,实施适应性教育,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可以通过入学教育、 企业参观、 职业技能竞赛等来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比如职业荣誉感、幸福感等。对中期的学生实施特定职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比如进行一些较为系统的相关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在日常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借助人文选修和职业素养拓展,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角色意识,加深对未来岗位的职业目标、职业态度的理解,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到了高年级毕业班,重点实施毕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针对就业问题进行一些有方向性的教育和培训,如: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处理、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普及、求职技巧和求职心理的调适等。

2 围绕职业素养标准,全员协同育人

现代教育要求教给学生的不再是积累现成的知识和一纸求职的履历,而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积极进取和强烈的竞争意识。鉴于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层次,我们首先要通过社会体验,教育他们成人。成人就是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是就业力,我们可以按岗位职业道德、岗位基础理论、岗位基本技能三大模块开设相关课程。岗位职业道德课程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求真务实、团结协作为目标;岗位基础理论课程以“适用、够用”为度;岗位基本技能课程以规范、安全、熟练为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是面向就业市场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劳动技术含量在增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愿意动手、勤于动手,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自立的品质,学校可以把劳动品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未来就业岗位的行为规范与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将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乐业、勤业、敬业”劳动观。

职业素养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职业道德教育的舆论氛围来培养。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利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围绕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行为,逐渐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沟通协作能力。

日常行为培养应注重学生的公共道德、言谈举止、待人处事、遵章守纪等方面,积极利用校报校刊、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把品质教育从无形量化变为有形量化。成立诸如“学生工作管委会”、“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能,负责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顶层设计,实现制度管人的目标。要求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人、财、物、策略上密切配合,构成职业素养培养联动机制。

3 深度校企融合,全方位培育职业素养

高职校只有通过校企融合,与行业、企业合作,以校企合作为途径,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模式,切实把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从企业需求出发,企业应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让学生拥有较好的职业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不断发展。

校企融合的课程建设,应以学生未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职院校积极邀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不定期地举办校企合作座谈会,促进产学紧密结合。企业应积极配合高职院校,参与协商与制订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前提,开设一些专业实践课,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穿插安排学生适时参加企业实习实训,使高职学生提早切身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模式和需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主动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向学生讲授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将企业文化、行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增强校企文化互动,明确学生价值取向,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培养学生获取企业需求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校要 “器道” 并取,“鱼渔” 兼授,以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标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法”为途径,培养学生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及良好的职业素质,确保学生成功就业,同时兼顾其未来职业发展,逐步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时刻让学生保持不竭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让学生拥有未来职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组织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学习,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开放性评价,延伸课堂教育效果;通过校企“双导师”的职业性岗位锻炼,内化职业素养养成。总之,高职校只有坚持“职业素养本位”原则,把满足学生未来岗位需要的就业力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在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上下功夫,重视创就业教育,适时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方能适销对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三全职业道德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实践应对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高校“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