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策略

2018-03-07向宇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泸州646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 向宇(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5)

1、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体质是基础,是为国民所重点关注的,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更是教育的大事。青少年是已成雏形的成年个体,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栋梁,高素质的建设人才直接决定经济建设的未来能量储备。提升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富强中国梦的基础建设之一。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教育需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方位提升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所有学生、面向未来。要实现这一转化,首先需要从文化、技能、素质等方面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从年龄而言,高校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体育锻炼上的素养和理念直接影响他们进入未来社会以后的生活、工作。因此,关心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当前教育者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通过对我院近三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分析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水平处于逐年下降状态。通过不定期的体能测试,以及定期的体育锻炼考核,尽管最终的结果或成绩可能因为学生在某个时间点不同的身体反应存在差异,或者因为仪器测试误差导致部分数据有误,但不难看出,我院大部分学生身体素质处于低水平状态。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也达不到国家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让人堪忧,其“合格率”在严格意义上是不达标的。

从高校教育与社会接轨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体育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育,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从体能或者技能上完成基础性的体育锻炼,它应当适应社会对毕业大学生的综合需求。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如健身娱乐、人际交往、运动技术学习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些需要直接取决于高校学生即将一步踏入的社会。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人生志向与就业选择,而不同的行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各有区别,为就业而时刻准备着的学生们差异性的个体需求进一步突出了高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重要,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充分突显现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3、构建科学的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体系、树立高校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形成

首先,就目前的国情来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远远落后于学校教育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曾有观点提及“我国的战略发展在体育改革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落后的体育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这在思维上首先要求高校教师要在理论上形成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态度决定一切”,对体育教学改革予以重视决定了教育人主观上的转变。教学相长,在对学生教育之前,教师应当丰富自己的现代教育知识,构建自身的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体系。

其次,体育不是一个生搬硬套的知识结构或积累,体育的课堂更多的在室外,它更注重的是个体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传统体育教学中简单地“教与学”,究其根本,只是体育锻炼的行为模式的简单模仿,这在中小学体育教学阶段已经能够达到。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当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与人性,在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客观评估和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体育思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与现代体育教学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体系。

第三,课程教学的效率提升要从提高学生兴趣来设置内容。爱好与兴趣是具有个性化的,激发并确保学生行为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积极的重要元素。学生普遍都喜欢体育课,但主因是学生容易将体育课直接等同于玩耍,而相比之下学习要动脑、要完成作业。因此,作为一个体育老师,应当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体育课和“玩”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体质训练与民族体育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把课堂生动化,让学生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并且能爱上体育,爱上运动。用实践活动和课程内容的完善来构建学校科学的体质健康教育的组织体系,保证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第四,大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相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大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针对的是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结果,是一种简单量化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表面看起来非常公平公正,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式是存在缺陷的,因为每一个大学生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基础,在完成体育锻炼项目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好。用统一的数据考核标准对他们进行评价,事实上在一定程度否定了体质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可否认的是,先天体弱的身体条件对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完成存在极大的限制,甚至有些体质的差异根本无法通过简单的物理锻炼就能缩短距离,这直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因此,开展对学生体质健康正确的评价,应该有区别化的评价体系来支撑。落实进行定期的督导检查,是为了保证学校的体质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更是为了保障青年学生在体格、体能、适应能力、精神状态等方面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体育课时完成基础性考核的同时,应当允许学生通过优势项目学分积累、或体育项目高低分取均值等方式综合考核,不能简单以某项目的最低分或最高分决定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

4、落实科学的体质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是大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结合相应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公共必修课程。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完整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所有体育工作的核心环节。高校体育课程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启集体育技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于一身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根据《纲要》的教学精神,高校要将体育的基本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学平等性的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个体差异,构建学校主体性、学生个性化的体质育人模式。

首先,在建立学校主体性的发展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时,将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分为二个总体目标,即体质发展目标和健康发展目标。从日常教学工作中抓起,侧重于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完善学生个体与自我发展的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基础评价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锻炼的目的。

其次,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的经常开展体质健康教育活动、知识健康教育讲座等活动,最大限度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社区等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有艺体文化的传播和感染。体育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科考核,它对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让学生们感受体育与健康的直接关系,感受健康的体魄对人一生生活、工作的助力,从而强化“追求健康、终身锻炼”的内需,调动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第三,在课程安排方面,学校应贯彻落实“阳光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权利的实现,在完成高校体育教学基本课时要求的基础上,至少保证一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合理安排学生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时间,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游泳、形体训练、健身操、有条件的还可开展武术、攀岩等一系列选修课程,把学生活动时间有机结合到课程中,从课程教学角度保障学生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运动量,同时把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班级年终的考核目标以及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中,调动个体和集体的积极性。

5、让学生体验轻松和愉悦,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可持续性

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较大压力,再加上来自家庭的陈旧教育观念与方法,让许多学生容易形成一种失败心理,对体质健康也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因为自身身体素质弱,自卑、厌学、自暴自弃,逐渐成为高校学子中的“体能差生”。

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悦的完成体育教学要求,更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重视健康,在高校体质健康教育当中,首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让学生正确去认识自我,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自己的显像或潜在体育锻炼优势,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其次,通过生动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寻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主动性同时,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并给予他们正确的评价,不能用偏颇的眼光去对待他们,要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自信的感觉。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发课堂资源,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展现自我,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化的过程,心理需要不断去调节、平稳。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体育训练帮助学生的心理调节至轻松的、最佳的状态,帮助学生在锻炼中与周围的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全情投入,与同学们一并找到自信,感受团结的魅力,既增强自我意识,更培养良好的集体协作精神,利于今后进入社会与他人相处。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是提升国民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途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有良好的体魄,才有完成未来社会建设任务的身体基础。面对即将向社会第一时间输出人才的基地,高等学校需要构建起健康教育的目的,加大对高校学生生命教育的理念,培养重视健康、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高校体育教育在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任务的同时,还要提倡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方式,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体育教学中的课堂改革,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个体性和系统性,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效率,进而推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

[2]孙天瑜.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初探和解决措施[J].科教导刊,2011.

[3]汪胜,卢晚秋.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