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高校体育教改的关系
2018-03-07杜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 杜伦(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全面落实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下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意识,不重视身体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与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这两点原因造成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薄弱,健康问题堪忧。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深入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教学改革课程目标 《纲要》中的内容确定的,《纲要》中指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有运动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达到以上的五个目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内容也都是围绕以上内容展开,但是由于以上五个目标十分宽泛,因而不同学校在展开体育教学改革时有不同的侧重点。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基本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免于疾病和虚弱状态下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整性。”而大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较小,因而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要求与内容更加宽泛,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指出,大学生健康是保障大学生在各项身体机能正常的基础上,完成各项的学习活动,同时要具有良好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从上述定义中可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身体上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健康即心理上的健康。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健康也仅仅是身体素质发展中的基本内容,健康是完成各项活动的基础,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内容还包括:具有合理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运动意识,懂得基本的饮食搭配,能够对自身的健康水平做出相对准确的评估,有良好的就医习惯和体检习惯。
3、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与高校教学改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下是笔者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的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学教改的基本内容对两者关系进行梳理的结果:
3.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学生体育观念发生转变
如前文所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容根据不同高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因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有所不同。就笔者目前了解的情况分析,北京大学的体育公共课的教育改革重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厦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中重视体育的应用性;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公共课改革重视体育竞技性的培养。由以上三所学校可知,不同学校在体育建设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方向基本放在运动技能的培养与大学学分的获取上,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以学会某项运动和取得运动学分为主要目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变化也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观念。
首先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成绩的高低好坏并不能影响学生成绩的好坏,因而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是不够的,学习上的功利主义精神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深入的同时学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加深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和了解。高校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且高校学生未步入社会,对于事物的看法并没有固化,也较容易接受观念上的转变,也更有利于对体育观念的转变;其次,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也正在被挖掘,高校体育建设不再是围绕着以学生身体素质建设为核心而展开的,高校体育课程的非主流状态正在逐渐改变,体育课程的意义也不再是一无是处。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高校体育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扭转传统的体育价值观;最后,高校体育价值观的转变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更人性化,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被加大,解决了当前我国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兴趣普遍偏低的情况。从学生兴趣入手,扭转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看法和认识。
3.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因而,体育教改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极大的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位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体育教学改革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强调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教师教学中会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去选择教师的教授内容。同时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强调的是教师教学,学生重复的模式或者是教师传达指令,学生遵守的模式,而在高效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对体育的原始体验,学生在体育的教学中,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原始状态,并通过自行摸索或者学习,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和对体育运动本身的关注,而不是强调在一节课中能够取得何种表现或者取得的学分状况。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除去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外,教学的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系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革下课程体系的建设不再是围绕着教师教什么?而是学生学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譬如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教师现汇普及网球的历史和基本的信息,接着教授会教授网球拍的手握姿势以及发球姿势等等,从网球的基础展开教学。但在体育教学改革下,教师对网球课程的安排会出现变化,教师会通过多媒体等让学生自行观察网球运动中涉及的动作,让学生自行摸索,教师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一一指点。在传统的网球教学中,当学生学会网球后,就开始枯燥的训练,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下,教师更注重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会让学生自行组队,然后在小组之间展开对抗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熟练网球的技巧和一些基本的动作。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能够让学生从根本上对某类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兴趣是任何活动持续展开的前提,教师在教授通过教授方式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兴趣,最终达到让学生喜欢上某类运动的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持续地进行该类活动,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3.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
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心理健康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在以往高校体育建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并没有被纳入到体育建设的环节中。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被纳入教改目标中。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建设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罹患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出现问题时,常常会由于难以正视心理问题或者对心理健康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将心理健康纳入建设目标中,对于建设大学生身体素质健康有积极的作用。运动能够适当的缓解压力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然而也只有恰当而合理的运动才能达到这一效果,对于大学生来说,合理科学的体育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适当的宣泄情绪,以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这对于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有一定的帮助,同样意味着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有一定的帮助。高校体育教改下重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心无旁骛的运动,提高体内的肾上激素的分泌,帮助大学生提高体内的新城代谢和循环,通过生理上的作用缓释情感,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情感态度。
3.4、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社会适应目标,意味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重视集体的参与性,重视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在笔者的了解中,不少高校已经开展了具有合作性和集体性的体育课程,譬如北京大学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广泛的参与性,在体育课程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很难看到的部分,除去教学活动中的必要需求外,传统高校体育课程的设计上不会特意将学生进行分类,并根据学生类别展开合作性质或者竞争性质的活动,以提高学生在集体中的交际能力。
同时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也十分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性,譬如多个学校之间会举办具有联合性质的比赛,以提高大学生的接触面;厦门大学中开设了帆船课程,该门体育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性,让学生跟随教师队伍进行海上环游;多个学校会鼓励学生参与城市性的马拉松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给予参与的学生一定的学分奖励。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十分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社会适应性,而同时社会适应型也是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的内容之一。因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4、结语
高校体育改革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其价值的体现不在于教改后一节课中教师教授的运动技能或者学生掌握某项运动的程度,而是将终身锻炼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理论上将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联系在一起并不困难,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将两者进行关联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本身目前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展开只能由点及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也是分步进行的,在此环节中,也不乏一些较为古板的教师对新式体育教学法的排斥和反对,同样由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正处于摸索阶段,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不能全部依赖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未来趋势是可喜的,也是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建设有着极为重要作用的,但在当下鉴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本身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设之路也变得困难重重。
参考文献:
[1]蒋凌云.体育教改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27).
[2]李赞.大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对高校体育教改的影响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4).
[3]侯英.重庆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6.
[4]李强.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