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育中合作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2018-03-07崔福静宁阳第五中学山东泰安27140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合作化体育锻炼体育课

□ 崔福静(宁阳第五中学 山东 泰安 271401)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育程度来制定适当的实施合作化学习教育的方式,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合作化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探讨:

1、体育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互动的教学活动,体育知识充当的是中介,桥梁作用,通过教师和学生双向学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发展体育能力,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人品质。

(1)合作学习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学习的新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以及团体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德;耐力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持之以恒、敢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决心和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规范和各方面,它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基于运动形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通过体育环境与体育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感受体育高尚精神,相互比较、相互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正确三观的养成。

(2)由于每个人都是个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都不同,学习进度也有所差异,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应该进行对学生合理的引导和帮助,针对个体学生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接受体育新知识,能够促进体质程度较差的学生追赶上来。另外学生合作交流、互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增加学生乐于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2、影响体育合作化学习的因素

2.1、学校体育开展情况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必须在体育锻炼中进行,而且体育锻炼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教育合作化学习的开展,所以说学校体育开展的情况应该结合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积极促进体育教育合作化学习的开展。

2.2、体育课的选项内容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的开展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体育课开展的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僵硬、机械,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去制定教学计划,而且高校开展体育课属于群体性活动,很多体育老师不能很好的考虑到这一点,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降低,对体育锻炼没有一个很好积极的态度,使得学生内在的潜力发挥不出来,这样一来,不仅体育课开展的水平降低,而且也不利于进行合作化学习。符合实际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或教材稀缺,导致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自己的主观想法和经验去教学,盲目性较大,而且科学性不够,而且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学校的实际,也不能达到预期合作化学习的目标。

2.3、课外体育开展情况

体育课一般是每周2个课时,大概是每周160分钟,这个时间长度对于开展合作化学习杯水车薪,距离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开设体育项目在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很多的限制,例如场次限制、器材种类限制等,导致学生体育活动锻炼的意识不强,对体育学习兴趣短缺,体育活动场地、器械、项目都匮乏,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有限,只能根据现有的活动进行运动,长期下来,打击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在体育相关项目的发展,对开展体育合作化学习有一定的危害。

2.4、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部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僵硬且呆板,体育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整节课都由老师安排课程活动内容,学生听指示,根据指示去进行活动,时间一长,学生的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就大大降低,打击了积极性,就会出现上课时间学生缺课、教学活动懒散、练习随意等情况,影响学生在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积极性,更可能导致无法开展合作化学习。因此,教学模式的好坏也会影响体育合作化学习的开展。

2.5、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当前学生不仅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度不够,而且进行体育锻炼的附加目的性太强,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学校教育的弊端。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而且新一代学生几乎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因此很少有主动去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更别说学生有很强的主动合作意识了。

从家庭的层面来讲,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人口得到了控制,很多家庭都选择只要一个孩子,所以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虽然得到了更多的关爱,但压力也随之而来的增加。由于我国自古以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很多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为了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各种专业学习能力,所以很多应该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都会被家长帮忙代替完成,学生应该独立自主完成的都被代劳,因此学生的自私心理比较严重,缺乏合作意识。

3、体育教学中合作化学习的措施

3.1、有效的小组建设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加强小组的建设对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小组的组建、小组的有效运行和小组的评价等。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最小的学习单元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组学生。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的学习必须简而精。从理论上来讲,随着小组人数的扩大,学生对于话题讨论的积极参与度是随之减少的。实践表明,4-6个人分成的小组是小组优势发挥最好的数目,既可以确保每个成员在课程讨论的时候能够有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保证小组内部在体育锻炼时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虽然小组可以任意组合而成,但是根据研究表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搭配模式能够保证不同体育水平、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和爱好的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2、通过创设情境、比赛等方式,提高合作效率

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讲,体育这一特殊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因而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比其他学科低。所以,老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可通过情景创建,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中感受体育知识的魅力和乐趣,寓教于乐。

开展比赛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常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时举办一些比赛活动,让合作小组在学习中形成一种竞争的状态。一旦这个状态形成,小组成员的精力就会被集中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去相互配合,相互分享,为了最后成功的喜悦去奋斗。在比赛结束之后,老师也要对获胜小组提出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下一次比赛的期待。一旦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的热情,学生获取知识就会相对轻松和主动。

3.3、老师的引导

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引导诱发体验欲望后,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趁热打铁,但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过于猛进,让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渐变的过程,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限制,学生的日常课程大部分都是被语数英占据,一些兴趣类的课程很少被重视起来,但学生对兴趣类的课程喜爱程度超过语数英。体育课堂上他们可以自由的发挥,因此,在课程中穿插“体验式”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老师要抓住体育体验这一个点贯穿体育课程活动的始终,老师伴随着肢体动作加上自己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的兴趣立刻就会被激发出来,积极性也会变得更加高昂。

3.4、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沟通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有很多的需求的,他们需要精神上的财富,这一点需要由老师来给予,营造的良好氛围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平等互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心满意足。在建立这个和谐氛围的同时,需要寻求广大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合作学习制度,废除掉坏的建立好的,完善和优化并行,并寻求更优。尤其在现代课程学习的策略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一定要有效并且是高效率的,还有要保证这种交流的渠道积极拓展。在完善课程合作机制的同时要懂得促进大家的交流,调动学生体育锻炼学习的积极性。

3.5、建立全面的合作学习机制

在体育运动课堂中,同学们合作学习,不仅要向别人学习,还要为自己学习。这也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1.举办比赛以合作的方式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都会全力以赴去努力,学生们都会为集体的荣誉而战,大家努力完善自己,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一举一动就会展现出来。2.分小组练习,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体育程度差的学生也应该得到尊重,能够与程度较好的学生组队合作,并很快把运动效率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养成持续锻炼的好习惯。3.阶段总结,老师要每周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并每周做总结,分析一周以来的不足和进步,为下一次上课吸取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去进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从而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开展合作学习是新时代教学模式的一个潮流,在体育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对于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上面的兴趣和激情有很大的作用,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在取长补短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老师也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改进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不足,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锻炼环境,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泉,刘岚.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合作化体育锻炼体育课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对新中国农业合作化的若干回忆——谢华访谈录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
农业合作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