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有效衔接
2018-03-07曹绍珍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 曹绍珍(攀枝花学院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引言:初高中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精神的黄金阶段,但是由于初高中体育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使得很多初中生在升入高中之后,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够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适应,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想全面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
1、初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1.1、初中体育特点
从年龄的角度来分析。初中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1-15岁之间,属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当中,学生的生理机能日渐成熟,并且对力量以及速度等都比较敏感,但是他们的心理、局部身体机能等并没有和生理机能共同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涉及到了很多体育常识、运动技能、保健知识,并且多数学生都对这些技能和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初中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他们的运动特长。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保运动项目的多样性,比如体操、田径、各种球类运动以及武术等。因为学生之前可能没有充分学习到这些运动,所以可以提升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他们的运动视野。
1.2、高中体育特点
高中体育教学和初中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高中体育教学具有极强的模块化特征,更加注重学生的运动个性发展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运动,从而进行自我学练活动。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心智发展相对于初中生比较成熟,也增强了对体育学习的理解,可以在体育学习时,对自己的体育习惯和体育技能进行培养,并且学练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我们都知道,高中生都承受着一定的高考压力,多数学生和教师都极可能会对体育教学产生认知方面的偏差。虽然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体育锻炼,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将部分体育运动时间用于高考的学习上。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情况是学生虽然喜欢体育,但是却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体育云动。
2、初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衔接的措施
2.1、初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衔接
初中体育在教学内容方面涉及到了很多项目,并且和小学体育的衔接也比较紧密,其中包括田径、体操、各种球类运动以及武术等。在没有升入高中之前,初中生应该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相关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基本技能等进行初步掌握,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及运动基础,培养一定的体育精神及运动兴趣。高中体育属于一项模块化教学,具有鲜明的特色,并且模块化特征以及专业性也比较强。为了确保初高中体育在教学内容上的有效衔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初中时对运动项目进行充分了解,并对相关基本技能进行掌握,然后在高中时期对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例如,对于篮球运动项目而言,初中时期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对篮球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行掌握,如篮球的基本规则以及运球、传球等。但是在高中阶段,其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规范及固化并通过篮球教学活动对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培养。
2.2、初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衔接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提升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确保他们可以健康成长。而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其目标在于对学生的体育观念进行培养,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增强他们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了确保初高中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上的有效衔接,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慢慢过渡,将初中教学目标和高中教学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处,引导学生对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正确理解。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方法对初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差异进行区分。比如在排球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初中是将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的有效掌握作为目标,而到了高中阶段,教师就应该多组织一些排球比赛活动,并将顽强的拼搏精神、崇高的团队意识和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进而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
2.3、初高中体育教学组织方式衔接
为了确保初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还应该完善体育教学组织工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高中体育教学具有极强的模块化特征,所以高中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时,既要借鉴初中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考虑,也要为体育活动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另外,高中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以及主体地位。例如,在组织足球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倾听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教师在观察和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在运球技能方面比较薄弱,那么教师就可以开展相应的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这项技能进行强化,在学生完全理解掌握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才可以提升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2.4、初高中体育教学教材衔接
初高中体育教材对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说,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体育课程项目大纲以及学生用书,在这些书籍当中包含了项目理论知识、动作分析、体能练习、相关战术以及技术要领等。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尽快完善初中的体育教材和教师参考材料,并确保它们的实践操作性、趣味性以及直观性,教材内容可以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动作分析、基本技能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要,还可以和高中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有效衔接。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年级体育教学内容在衔接方面的难度递进,避免对体育内容进行重复设置。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特点,制作相应的视频影像资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弥补教师在教学示范以及讲解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对一些难度极高的体育动作进行辅助讲解,比如分解动作示范、慢动作示范以及战术套路演示等,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视频资料进行自我练习,增强他们对体育理论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吸收,进而为高中的体育学习做好准备。
2.5、增强初高中体育教学的互动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体育教学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成为了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的桥梁。所以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增强初高中体育教学的互动。各个地方的初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初高中体育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包括初中体育教师、高中体育教师、初中生以及高中生等四个部分,这样就可以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远程互动。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和高中体育教师进行在线探讨,对初高中体育教学的差别、现状、措施等进行交流分析,初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目标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及培养,而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初中的体育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另外,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在线互动。教师可以将相关体育教学视频传到教学平台上,然后让学生对视频进行下载,通过电脑、手机等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可以进行在线求助,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不再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提升了他们体育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线上答疑,最重要的是高中教师可以和初中生进行有效互动,了解他们体育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他们介绍一些高中体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对高中的体育内容有所了解,进而为高中的体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确保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工作的实效性。
2.6、灵活运用多种体育教学方法
初高中体育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初中体育课堂可能相对自由灵活,并且所学的知识也比较简单,但是到了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对学生的态度、能力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部分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对高中的体育教学进行适应,尤其是一些女同学。所以为了缩短学生的适应时间,确保初高中体育教学衔接的有效性,高中体育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他们的心智发展有所成熟,但是仍然处于贪玩的年纪,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方法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还可以减缓他们学习体育的疲劳感。比如在进行慢跑训练时,教师就可以进行“报数成团”的游戏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围绕着操场进行慢跑,然后让学生听自己的口令,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说的数字,进行小组组合,如果教师的口令是3,就让学生3个人组合在一起,对于没有组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俯卧撑、蹲起等,惩罚之后再让学生恢复慢跑状态,继续进行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通过游戏的乐趣缓解自己慢跑的疲劳感,同时也会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爱上体育课。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应用比赛教学方法,多开展一些球类比赛运动,在比赛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安全保护,确保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并向学生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增强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他们初中所学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进行强化,充分挖掘他们的体育才能,以确保初高中体育的高效衔接。
3、结论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能力,教师就必须做好初高中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充分了解初高中体育教学的特点,确保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材等方面衔接的实效性,另外,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互动,并通过游戏教学、比赛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确保初高中体育教学可以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訾绍强.浅谈初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有效衔接[J].教师,2017(30).
[2]郑旭敏.上海市初高中体育“专项化”项目教学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3]邓荣,肖建忠,李彦.初中体育课程半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04).
[4]胡伟标.如何实现初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衔接[J].中国学校体育,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