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文化对体育文化的启示与反思
——以敦煌莫高窟佛教文化为例
2018-03-07王树伟西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甘肃兰州730070
□ 王树伟(西北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1、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初创
在敦煌莫高窟有一座石碑,被称为《圣历碑》,较为详细的记载了这些事。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一位叫做乐僔的和尚,在去西方取经的路上来到敦煌,见天色已晚,打算就在此休息,正当他准备躺下休息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让乐僔和尚大为惊讶:对面的三危山上,金光闪闪,并且看到了佛光灿烂,犹如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他还看见如同如来佛祖端坐正中,给菩萨和弟子们讲经说法。这时乐僔和尚认为这就是佛的旨意,于是留在这里开凿洞窟,化缘造佛,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就这样开始了。
2、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
敦煌莫高窟是佛教艺术,刚刚传入我国时,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悖的。历史上还有几次灭佛、废佛等非常不利于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运动。后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便从两个方面重点推进。
2.1、解决政治矛盾
对于佛教而言,“沙门不敬王者”已非常明确的表示出:和尚不敬佛,不敬国王,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其中包括国王。而对于中国最高统治者而言,最高权威是皇帝并不是佛,所有的人都应当尊敬皇帝,敬拜皇帝。这两者间的矛盾是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佛教在中国就有希望存活下去,聪明的国人使用聪明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1)大力宣布皇帝就是佛。
东晋咸康六年(340年),成帝年幼,庾冰辅政,代替成帝下达诏书,要求沙门致敬皇帝。斥责沙门不向王者致敬是“违常务,易礼典,弃明教”,因此要“礼重矣,敬大矣,为治之纲尽于此矣”,意思就是,治国之根本,就是讲究“礼”。所谓“礼”,就是“尊尊”,也就是尊敬尊贵的人,最尊贵的人就是帝王,沙门不敬王就是违背“礼”。而佛教有两大任务,一是处俗弘教,二是出家修道。由此看来,其目的都是保护百姓,看来佛教是可以协助皇帝、保护百姓的。这样就解决了政治的问题。
(2)宣布皇帝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佛。
皇帝可以给老百姓下命令,也可以给佛下命令,唐太宗曾经给唐僧玄奘就下过命令,叫他“助理俗务”。这样中国人就以聪明的办法解决了政治矛盾。
2.2、解决文化矛盾
这里所说的文化矛盾是指佛教与儒家的矛盾。佛教主张的是“沙门不敬父母”,认为人生中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都来自社会和家庭,只有摆脱家庭、摆脱社会、不娶妻生子,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青灯瓦灶,暮鼓晨钟才可以早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中国的儒家文化恰恰与佛教文化的主张相反,儒家文化主张“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出家修行,背离父母,超出世俗道德的约束,是无父无君。为了使两者尽可能融合,聪明的国人通过撰写了一部“伪经”,又编造出一个关于佛祖“真实”的故事,让人们去相信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和真实存在的。其次为了达到最终目的,继续深入挖掘、宣传佛教固有的孝悌观念,佛教不是排斥所有的“孝”,只是佛教的“孝”与儒家所倡导的“孝”有根本区别。经过采用这些方法,使佛教与儒家的矛盾缓解了,在佛教中孝敬父母的故事也逐渐多了起来。这样,佛教的“孝”与儒家的“孝”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佛教逐渐走入了中国百姓的心中。
传统的佛教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受到中国人的欢迎,于是,出现了佛教发展的高潮,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发展的高潮也随之而来。
3、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兴盛对体育文化的启示
看似不相融合的两教文化,最后经过各种方法,使得佛教在中国得以更好的传播与发展,促成敦煌成为举世公认的一座古代艺术宝库。我们在惊叹敦煌石窟艺术发展的如此辉煌的同时,作为体育人是否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得到一些启示呢?
在2017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体育的三个要求:第一是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第二是筹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第三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以这三点作为努力的方向,我们依然担负着很重大的责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能从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繁荣得到一些启示。
3.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任何事情,不单单是体育而言,都要明白“融合”。要在自有的技术之上适度的吸取其他国家先进的体育技能和技术,将固有的和外来的巧妙融合在一起,让体育在不断地被创新、被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当然,在吸取外来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而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有选择的、有目的性的进行“拿来”,这样做才能够使得我国体育更健康、更强势的发展。
总而言之,就是要在保持住我国在体育方面的强项的基础之上,吸取外来优秀的体育技术,与我国现有的技术相融合并且对此进行再创新。
3.2、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发展的阶段遇到了如此棘手的问题,眼看佛教将无法在中国继续传播时,中国人民依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想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去迎接挑战,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莫高石窟。
我们身为一名体育人,更应该有积极地态度去迎接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不胆怯,不畏惧是我们的良好传统,体育人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担负起体育发展的重任。如果新时代的我们只看到的是前途的光明,而畏惧道路的曲折,那将是整个时代的遗憾和悲哀。我们要努力突破,不断地创造体育的奇迹。
3.3、加大宣传,提升地位
我国于1932年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并于1984年由许海峰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以来,体育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断在攀升,人民群众从不重视体育逐渐改变了对体育的认识和观点。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宣传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更要将我国的体育拿到世界的舞台之上,就是要大力度的宣传,让国人和世界都认可体育,赞同我国的体育,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而骄傲。19大中提到的筹办好冬奥会、冬残奥会,无疑是对体育最好的、最大力度的宣传,只有这样,体育才能够深入人心,迎来发展的一次又一次高潮。
3.4、注重群众体育良好发展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也是19大中关于体育提出的观点之一。体育是为人民服务的,随着人民群众对体育的认识不断在改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有能力去为了锻炼身体而投资,健身房、私人教练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
“校园足球”也迅速在全国各个省市的中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普及开来,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擅于合作,齐心协力,永不放弃的价值观。通过开展足球训练课,分析其兴趣点,锻炼学生足球运动的简单技能和技巧,培养孩子的毅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在普及校园足球、夯实国家足球事业人才基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老年人也不甘示弱,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广场舞”,在闲暇之余,加入中老年人体育活动之中,不仅增强了身体健康,而且使得自己身心愉悦,另一方面减轻了他们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他们快乐生活。
3.5、提高体育文化自信
如果说敦煌莫高石窟带给我们的是艺术的自信得话,那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就是体育的自信。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累计获得奖牌112枚,其中金牌32枚,排名第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累计获得奖牌100枚,其中金牌51枚;修建了气势恢弘的“鸟巢”体育场馆和惊艳的“水立方”游泳馆,成功的将我国体育展现在世人眼前,以绝对优势说明竞技体育的强势,我们是体育的代表,我们是体育最有力的代言人。
习总书记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是推动体育文化自信的方式之一,中国武术不仅仅可以成为竞技场上的比赛项目,也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的方式,中国武术的精髓在于“精、气、神”,向世人展示出的是体育的不同之处,也是增强体育文化自信的运动项目的代表之一。
我们体育人对我国蒸蒸日上的体育事业能够继续蓬勃发展充满自信和信心,我们对体育人要面临的挑战积极应对,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是体育人的优秀品质,但是进步的方式并不是盲目的努力,最快的途径是从反映出的问题着手,从自身找到不足之处,不断地总结经验、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兴盛对体育文化的反思.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3.6、加强运动设施的建设
人民群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与日俱增,所谓群众体育就是面向群众的运动,这就对运动设施和运动场所都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供人们锻炼的室外场地是否符合运动所需的要求,室内的运动场所是否能够给人们的日常运动提供最基础的保障,这类问题等都是我们体育人应当的关注的。
3.7、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各幼儿园、大中小学等单位,都应当注重体育人才的建设,包括学校内设置体育课程,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发现学生的擅长之处,重点培养,为国家体育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当然,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部分学校依然存在缺少体育教师的问题,对于有体育专业队的部分学校而言,缺乏具备专业素质的专门体育人才,解决这一问题也迫在眉睫,不容忽视。
3.8、加强自身体育文化水平
我们是体育人,有理由、有责任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在体育发展的道路中看到客观问题而忽视主观问题是很可怕的,在促进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占据着主导权的。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要从自身分析,无论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在体育理论方面,都需要我们多学习、多发现、多实践,找到不足之处,解决问题才是走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
4、结语
当代体育人流淌着体育最鲜红的血液,传承着体育最可贵的本质,我们既是体育的传承者也是体育的传播者,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动我国体育发展,将我国的体育带上世界的舞台,这是体育,这是中国的体育;这是文化,这是体育的文化;这是自信,这是国人的自信;这是力量,这是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段文杰.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2]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