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角度看闫平的作品

2018-03-07蒋丽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色块符号化笔触

蒋丽嫔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闫平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见闫平老师的画便为之一震。如此奔放自由,如流水般肆意,如春天般盎然而充满激情的画作,仅见一面便不能忘。闫平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有着极高的辨识度。虽早年受严谨的学院派训练,但并未阻挡她对内心地探究,对自由地向往。或许,在由严谨地学院派转换为自由的绘画风格过程中,她也挣扎彷徨过。但如今,在她的作品中看不到一丝犹豫,每一笔都那么坚决,每一块色都那么纯粹。闫平作品中元素多样,形式活泼。无论是荡气回肠的笔触,还是自由自在的线条,或是不同大小的形状,亦或是霸道响亮的色彩和空间结构,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这些颜色、画面构成和笔触正形成了闫平作品的符号化。

1 色彩

色彩最能表达个人情感。它自带情感和情绪,不用通过具象承载,只是色块与色块间地碰撞,便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颜色的运用是闫平符号化的标志之一。闫平喜欢用大量单纯而饱和的颜色,通过各块颜色自己本身的对比,再借助光线的漫射,使画面产生亮丽但不刺眼、活跃却不火气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对补色的运用,是她画作的吸睛之处。补色与主色调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谐绚丽,相得益彰。在构图上除了普通的线性构成,闫平还运用大小色块将画面进行分割和重组。她利用颜色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微差各异来产生对比,增加审美快感。

闰平的画面是主观的,正如马蒂斯所说:“色彩不是用来模仿自然,它是用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闫平作品的画面紧凑又简洁,在复杂之中融合她的情绪,清楚地表达她内心最真挚的想法,以真实生活为蓝本却又不限于真实生活。[1]她的作品基本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或者揪着细节刻画,她对颜色敏感,天赋使她对颜色的掌控更自如。她抓住瞬间的感受,运用极具个性的颜色来表现情感与内容。她强调色彩饱和度,让具有象征意义的固有色显示某种性格特征,通过画面色彩对比关系,将色彩分割大块集中,利落干脆,尤其是大对比的亮色与固有色色块,隐约中透出丰富的基底质料,给画面一种不确定的动势。

闫平色彩方面的符号化具体在对颜色的对比上,无论是高饱和度之间的强烈对抗,还是高级灰的微差上,都极为讲究。闫平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感染力,既有野兽派的猛,也有印象派的柔。她学习了马蒂斯对于形色的归纳,借鉴了凡·高夸张的色彩及豪放的笔触感,毕加索对闫平的影响则是打破空间关系以及客观对象束缚,追求形的不完整性。[2]

2 笔触

闫平纯粹随意自由的大笔触是她符号化的又一特征。她吸收了中国书法的粗矿有力,书写式的绘画方式,使得她的画面更加具有流畅性,如行云流水尽显在画布中。她的线条活跃在画中,隐藏与画面的色块里。线条不再是线条本身,而是具有任务的一个兵,听从闫平军师的安排。闫平并没有放纵自己的情感,而是用理性的控制使画面在热烈中蕴藏静谧,[3]看似她的不经意,其实都是经过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结果。闫平受毕加索和马蒂斯的影响,这跟她用线和大笔触的启发是分不开的。

闫平的笔触时而厚重,时而轻盈。有时直接用刮刀留下刀痕,有时堆积颜料产生肌理效果。这不仅是她作画的方式,也是她内心情感在画布中的物化。她的情感融在这些笔触里,又由笔触释放着她对世界美好的向往。她将情感寄托在画里,她的母与子,她的花瓶,她的天赋和她的不愉快都化在笔触里表现出来。她用强劲有力的笔触展示出一幕幕着温馨动人的场面。

看她的《青花瓷与大绒毛》,如果站在远处,或者用手机小图来观看此画,根本发现不了花瓶后面还有一个少女趴在桌上,简单又富有弹性的线条将其轮廓勾勒,少女好像若有所思,或许是回忆起了什么。这幅作品里,闫平有意夸大了花瓶的面积,缩小了人物所占面积,夸张了透视,这个特点在闫平其他的画作中也常见。画的背景是紫色的墙和黄色绒毛。不扎眼,平和却不简单地在画的后面充当着背景。花瓶里的大束粉红花暗衬出少女的心情,整幅画显得安逸又浪漫,连平凡的桌子都被几笔概括,显得朝气满满。

3 情感

闫平曾自述道,绘画是她的情感表达方式……她是感性的。感性中又不缺乏理性的支撑。她对生命的感悟,对生活的激情,她的母爱,她的桌椅花茶等等,都被她赋予了灵魂和意义。她始终以个人感情的抒发为出发点,朴实而真诚,从自身出发,透过客观物象,寻找主观情感的律动,创造梦幻的空间,在表现主义和写意精神的双重变奏中实践着她的审美理想。闫平总是在不断地挖掘人性和创新形式感。闫平一系列的母与子题材曾遭到质疑,质疑她是否利用此来创造符号。是复制吗?母爱能复制吗?闫平不是为了符号而创作母与子,她画的是母爱,是不断涌动的感情。她把母亲对孩子的热爱、对绘画的热爱,把汗水或者是情绪转变为了绘画的过程。她借用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乐此不疲地创作了一张又一张母与子画作。她站在女性角度,去追问艺术与生活的关联,追求勇敢,画面里的真切真实感瞬间能牵动观者的心。

4 结语

“我的创作都与自己的生活有关,但我唯一不愿意再回忆的是我曾经经历过的那不堪回首的童年。虽然生活中有太多的不愉快,可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回忆是快乐的、健康的…"在闫平的画作里几乎找不到很阴暗压抑的情愫,她为自己创造天堂。她不断探寻内心世界,感知身边有趣的东西,想象一些希望会发生的事情。她画着她喜欢的东西。这是很多人都向往的自由。她的作品之所以符号化具有辨识度,也是这些原因的奠基。内心所向,导致画面具有相似性,而在这相似性中她又具有异于常人的勇敢和魄力,她明快的色彩,梦幻的画面,每张画都溢出画布的幸福感,就连小花都是开心愉悦的。这些琐碎的日常,平凡的人和事,经她笔下都被赋予灵性而充满活力。她浪漫,她快乐,她自由,这些都是她的符号。

猜你喜欢

色块符号化笔触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化”思想的实践研究
艺术之春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关于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的思考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三个色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