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纪念红军长征为抓手开创党史文化研究新境界
2018-03-07王纪鹏
王纪鹏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一、弘扬长征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磨砺和锻炼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它植根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长征中,数以万计的红军战士发扬了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体现。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将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显著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动力来源和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2]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中西各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变,有些干部甚至发生了思想蜕变,不思进取,贪污腐化。在这种情况下,继承革命先烈在伟大的长征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道德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作为具有光荣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广大干部党员更应该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长征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革新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从而使广大干部党员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纪念红军长征是党史文化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当下,人们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发展,但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必须让全体人民具有崇高的精神文明。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言:“当世界的物质发展到一定地步以后,人民就要重视精神的生产了。在经济落后时期,人们不大可能认为人文活动留下的各种遗迹和文化传统是一种资源。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对人文资源的认识,反过来,对人文资源的认识也将促进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更深一步认识。”[4]长征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发和利用长征文化资源不仅能产生新的人文精神,同时也能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复杂外部环境的考验,如何继续保持长征时期我党所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如何继续保持我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现在全国各族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党中央周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新时代的又一次伟大长征,这项伟大的事业离不开先烈们留给我们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如习近平所说:“有了精神的引领,才能信心十足、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瞄准既定的目标前进……有了精神的凝聚,才能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让无数人戮力同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态势,集聚社会力量去成就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5]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缅怀先烈,宣传长征,对弘扬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纪念长征就是让人们知道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艰难历程,知道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条件下进行的,他们不仅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军的围追堵截,还遭受着来自大自然恶劣的天气,风雨中坚持行军,风餐露宿,在极端缺医少药的情况下,遭受着各种疾病的侵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无限的忠诚,值得当下人们深刻学习。纪念红军长征,更应该纪念中国革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实践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照抄照搬苏联道路是不成功的,中国的事情还必须依靠中国人自己进行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并在探索中不断地检验实践的正确与否。同样,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这个全新的历程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当下,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正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付出血的代价所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人民的发展道路,其使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有了可靠的保障。
党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养料。长征文化是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长征这样的历史大事件是弘扬党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加强党的建设中,我们需要重构长征印象,唤起对那段时期军民鱼水深情的记忆,讲好红色故事,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功能,实现党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思想指导作用。
三、以纪念红军长征为抓手,不断开创党史文化研究新境界
贵州是红军长征期间停留时间较长的省份,红军长征在贵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学界对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些有历史性的大事件有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地政府在推动长征研究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从前宏观方面研究是主流,但随着红军长征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党史工作者开始把更多的精力倾向于微观研究。历史研究不但要注重特殊事件的研究,更要注重红军长征的历史生活等琐碎事件的研究,这样红军长征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丰富历史。
笔者在近些年参加遵义地区红色文化研讨会中发现,地方党史工作者和红色文化爱好者把研究更多地聚焦在红军长征经过地方的实事考察,他们通过走访老红军及老红军后代进行口述史的搜集整理。著名的苟坝会议就是地方党史工作者对红军长征发生的我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挖掘,使人们深化了对遵义会议的认识,正是有了这次会议,毛泽东进入新成立的三人军事小组,才能运用自如地策划了四渡赤水的传奇之作。著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同志认为:“苟坝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苟坝会议是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遵义会议的继续;是实现红军长征在四渡赤水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是巩固并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红军和指挥红军地位的会议。”[6]
此外,地方专家对红军长征经过遵义地方所进行的活动与事件进行了挖掘。例如,平正仡佬族乡党史工作者对红军经过该地的历史进行了资料收集,并编成了著作出版,书中详细记述了红军经过平安乡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以及和当地仡佬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仡佬族人山登铭给苟坝中央红军送去情报,组织族胞于谢媒台迎送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与乡长牟直卿成功保护掉队红军23人于黑脚岩中,免遭清乡队的杀害,这是平安乡的一件奇事。”[7]2016年 6月,凤冈县委县政府举行了纪念红军活动,遵义市凤冈县的史学工作者对红军经过凤冈的两天所发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史料搜集与整理。县委党史研究室将党史研究者和党史爱好者研究的成果编成“凤冈红色文化系列丛书”三本,即《一九三四红六军团进凤冈》《凤冈红色政权的建立》《长征与凤冈》,可谓成果颇丰。仁怀市长岗镇政府将红军经过长干山的历史资料进行了挖掘,红军长征经过仁怀时留下了大王寨红军标语及当年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当地85岁高龄的虞枝茂老人从20世纪90年代就着手调查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多年来他走遍了该地的红色文化遗址,掌握了大量的史料。遵义市各地的党史工作者和爱好者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不断地推动着红军长征历史向前发展,拓展着党史文化研究的深度。
四、弘扬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智力支持
在革命年代,以党史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中国特色建设的新时期,以党史文化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依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传承红色文化,是不断弘扬和培育新的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不断增强我国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8]当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与全国人民心连心、心相印,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不断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强大的根基。笔者由衷地希望以纪念红军长征系列纪念活动为契机,将长征纪念活动常态化,结合当下多推出反映长征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当代价值观的精品力作,并以这些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找准长征精神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便于群众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让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感悟这种伟大的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只有真正了解了长征,才会更加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伟大的长征精神只要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在一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这也正是我国人民需要的力量。弘扬长征精神就是弘扬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这是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大起来的重要基因。在新时代,“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长征向世人说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干事创业的党,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其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体会长征精神,更容易发扬当年红军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容易用长征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更容易团结人民,带领人民艰苦创业,在实现“四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中凝神聚力。我们坚信,只要继承红军长征精神的光荣基因,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全国人民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组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读本新民主主义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6.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文化与遵义会议研究(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63.
[3]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1.
[4]费孝通.全球化与文化自觉——费孝通晚年文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27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4-15.
[6]中共遵义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苟坝会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4.1.
[7]中共平正仡佬族乡委员会,平正仡佬族乡人民政府.中国仡佬第一乡之红色记忆[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
[8]王爱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08-109.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