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印语中的人生况味与精彩
2018-06-02艾珺
艾 珺
古人云,“干青云而直上”。上进、博取最佳的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能欲望。这种本能终生都不会消失。旧时士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抱负,故有“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之说。如其不然,乃退求“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附《梁竦传》)。欲获得一个“度白雪以方洁”(见本期封底)既体面且如意的人生,谈何容易?
而且,人生苦短,筚路蓝缕且往往命运多舛。人生的诸多节点,不尽沧桑况味与精彩,各有千秋。
清沈凤篆刻“大丈夫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感叹人生短暂,汉语多有典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又云,“人生有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当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引《东阳记》记述最详:“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崔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晋陆机《顺东西门行》)“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唐吴融《子规》)“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唐王勃《秋江送别二首》)“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唐贯休《追忆冯少常》)“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唐苏颋《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唐皎然诗《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凡此人生感悟,无不痛彻心扉。
如果说,三闾大夫屈夫子自道生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是人世间千载难逢的极佳巧合。那么,人生轨迹上的诸多况味与精彩的节点留痕,则属际遇的造化与智慧之玉成。
明清以来的中国印章史上,以有限的寥寥印语简括人生履历、仕进仕履甚或游历踪迹者别为一格,别有情趣。且选辑清季的几例共赏。
梁章钜的“举乡归田”仕履印云:
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
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晚号退庵,祖籍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生于福州,自称福州人。梁氏是一位政绩突出、官声颇佳的晚清官员。这方仕履印,10年为一个节点,区区24字,囊括了梁氏一生从科考登第、仕进为官到致仕归里的履历。期间,历任江苏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等职。章钜曾积极配合林则徐禁毁鸦片,是位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并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向朝廷主张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所著《归田琐记》有两首《十字令》揭示、讥讽当时官场腐败,可谓淋漓尽致。且迻录如下:
《贪官十字令》
红,圆通,路路通,认识古董,不怕大亏空,围棋马钓中中,梨园子弟殷勤奉,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主恩宠德满口好称颂,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清客十字令》
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字马吊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两首《十字令》,生动地刻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真可谓形象逼真、入木三分,于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梁氏非但官声佳美,还是位一生勤于著述、卓有成就的学者。其著作卷帙浩繁,题材广泛,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考证实录、笔记丛谈、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一生共著诗文七十余种,填补了许多领域的空白。如《楹联丛话》,即为楹联学开山之作。其著述之富,一时罕有其匹,林则徐称之“仕宦中,著撰之富,无出其右”。个中,尤以《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枢垣记略》《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文选旁证》等备受后世青睐。适其七十寿辰,好友王淑兰所撰贺联颇为恰切地概述了梁氏一生履历与成就:“二十举乡,三十登第,四十还朝,五十出守,六十开府,七十归田,须知此后逍遥,一代福人多暇日;简如格言,详如随笔,博如旁证,精如选学,巧如联话,高如诗集,略数平生著述,千秋大业擅名山。”上述印语,即出于此联。
梁氏一生可谓辉煌,其五子四女亦多为一时俊彦,分别为:长子梁逢辰、次子梁丁辰、三子梁恭辰、四子梁映辰、五子梁敬辰,长女梁兰省、次女梁兰台、三女梁兰芳、四女梁兰衡。如三子恭辰(1814-?),曾任温州知府等,著有《池上草堂笔记》《楹联四话》《巧对续录》等书。次女兰台、三女兰芳亦有诗名。遗憾的是,其曾孙梁鸿志(1882-1946)作为民国时期政要,曾任北洋政府秘书长,拥袁称帝,日伪时期南京伪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最后于1946年被以叛国罪判处死刑。白乐天诗云,“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有如蚕造茧,又似花生子。子结花暗凋,茧成蚕老死。悲哉可奈何,举世皆如此”,家出不肖子孙,自是梁退庵身后无奈之事。
明汪关篆刻“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语出《庄子·知北游》)
祁俊藻的“通籍致仕”仕履印云:
二十二通籍,三十八省亲归里,
四十陈情乞养,四十二致仕。
此为有清三代帝师、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祁俊藻(1793-1866)的人生履历印语。祁隽藻,字叔颖,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祁氏一生,为官清政廉明,爱国爱民,举贤荐能,先后获得过皇帝二十余次奖赏,获赠物品达百余件,是晚清政坛上的晚清一代名相,被视为忠君、勤政、爱民、崇俭的楷模。逝世后,皇帝评价极高,“予告大学士祁隽藻学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晋赠太保,谥文端,照大学士例赐,入祀贤良祠”。兵部主事王轩为为之撰写挽联评其一生道:“河山壮三晋,萃汉儒名物,宋儒名理,而为名臣,中外咸知如圣喻,所云名世乡邦并司马;冠冕尊四朝,统侨古遗爱,肸古遗直,而憗遗老,亲贤不避宜夫子,只叹遗徽家世继黄羊。”他精通经书,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身后有《谷曼谷九亭诗集》《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京口山水考》及《勤学斋笔记》等二十余部著作传世,备受顾炎武等学者的关注,为之刊刻遗作和年谱。个中,1834年,隽藻回寿阳平舒老家为母守孝期间,留心农事,探访村民,在研究当地气候、耕作、水利、畜牧、赋税等情况基础上撰写的《马首农言》,迄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史志和文化史参考价值的、别具特色的农学著作。
姚觐元的“起家西掖”仕履印云:
起家西掖,备兵东川,
提刑北楚,承宣南越。
清邓石如篆刻姚觐元“起家西掖”仕履印
姚觐元,浙江归安(吴兴)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中举,历任户部郎中、川东道、广东布政使等,以大力提倡养蚕闻名于世。晚清篆刻家王尔度为之刻了一方印,云:“起家西掖(中书省),备兵东川,提刑北楚,承宣南越”。印语概略记述了姚氏仕履轨迹的几个节点,却未及其一生最重要的身为一代目录学家、藏书世家的著名学者声誉。姚觐元出身于世代官宦书香门第,乃文坛巨匠、礼部尚书姚文田之孙,藏书家、刑部主事姚晏之子。觐元自幼承继家学渊源,好金石,工小篆,喜治印,善书法绘画,尚兼工古文辞。于学界交游甚广,尤与晚清著名学者、藏书家缪荃孙相友善。适值朝廷编纂《四库全书》之际,其搜集弃书数万卷,多属宋元刊本及名人精校之本,入于所建藏书楼“咫进斋”藏之。期间,汇辑《清代禁毁书目四种》,一开清代禁毁书目研究之先河。晚年寓居苏州,专以校刻书籍,钩摹金石为娱。著有《大叠山房诗草》《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咫进斋书目》《咫进斋善本书目》等传世,并曾手写付梓者有《缪点分韵》、《续复古篇》、《笠泽丝书》3种,刻《咫进斋丛书》35种。
康有为的“维新百日出亡”游历踪迹印云:
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
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康有为“维新百日出亡印”寥寥27字,当属近世最简洁的一部政治自传。此27字概括了康氏从41岁至56岁期间,作为一为超级政治旅行家环游世界的阅历,也印证着他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兼政治家以及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的一大人生历程,亦可视为向海外拓展和调整知识结构的精彩而又重要的履迹。对此,笔者在《金石印文亦青史华章:读康有为“维新百日出亡”印小札》文中已有卮言,不赘言之。
李慈铭的“四庚”仕履印云:
道光庚戌秀才,咸丰庚申明经,
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庚辰进士。
清李慈铭的“四庚”仕履印
李慈铭一生享年64岁(1830~1894),其中有40多年疲于跋涉科考之途,博取功名,竟然耗去了大半生光阴。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刘祁《归潜志》),四十载春夏秋冬寒窗之苦,“路漫漫其修远兮”,“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几何!笔者在《李慈铭:一生“四庚”越缦堂》文中已有卮言,不赘言之。
翁方纲的“三学士”仕履印云:
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
清代大学士翁方纲的“三学士”仕履印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和信守》词:“味平生,公与我,定无同。玉堂金马,自有佳处着诗翁。”《西厢记·寄生草》:“休为这翠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所言“玉堂金马”,典出《汉书·扬雄传》。汉时的玉堂殿本为未央宫属殿,金马门亦为官署之名,两者均为学士待诏之所,后世藉以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三学士”,依《新唐书·百官志》可知,乃唐代制度的翰林院、弘文馆、集贤院三院学士。至于所谓“玉堂金马三学士”,则是泛谓登第拜官荣华富贵。以书法家、金石学家名世的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清直隶大兴人。晚年,因得苏轼《天际乌云帖》,而又号苏斋。曾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精于金石考订,有《复初斋诗集》《石洲诗话》《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及《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苏米斋兰亭考》等金石学著作传世。有传说,世之言金石者,必推翁氏。翁氏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登第,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至内阁学士,迁鸿胪寺卿,一生均任文职京官,印语“内阁学士,内阁侍读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职官名称的“三学士”,正是其仕履特点的简明概括。
凡此,语言或文或白,诸般印语有个与楹联相近似的共同点,即逻辑清晰,对仗上口,简洁整齐,隽永典雅,富于文采,读有别趣。
南齐孔稚硅《北山移文》有道:“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人生之路言短亦长,即可喻之如“白驹过隙”,亦可吟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印语诗句抒发着几多况味与精彩!高尚的人生,还当是“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