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新教材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2018-03-07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础课实效性理论

张 婧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史系,山西 榆次 030600)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即“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注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宪法及有关法律基本精神与内容的教育,以增强其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新版教材推行后,为求更好的契合社会需求,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也应进一步提升,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一、此前“基础课”教学的不足

(一)理论相对空泛

“基础课”课堂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第二部分强调法律教育。由于社会环境持续变化,道德修养面临的社会情况、法律条文应对的具体问题都在更新,为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此前教材添加了很多带有通用性的理论,如“爱岗敬业”、“守法自律”等,这些理论虽然具有突出的指导价值,但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关联性以及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而且大部分学生的社会经验也较为缺乏,对课程中的理论无法完全有效理解和吸收,导致了教学理论空泛的问题[1]。

(二)未能将道德和法律有机结合

道德和法律并不是割裂的,二者本身带有内在关联性,共同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持提供帮助。在此前的“基础课”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求理清理论,往往将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和法律基础教学分成两个部分,学生分别接受对应教育。这一方法使教学工作的效率得到保持,各项理论也显得较为清晰,但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思想道德和法律在空间上是割裂的,学生无法将所接受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有效联系起来,教学工作价值也无法保证[2]。

(三)教学实践性不高

现代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思修课程中,理论知识丰富,更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从此前的教学工作来看,“基础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并不高。研究人员在文献中发现,42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有397所仅开设一个学期的思修课程,占比94.52%,其中342所总课时不超过24课时,占比81.43%,只有132所高职、高专院校明确将该课程纳入实践计划,占比31.43%,能够有效执行且收效良好的院校数目也相对有限,这体现在了该课程教学实践性不高的问题[3]。

二、提高“基础课”新教材教学实效性的价值

(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思修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以新版教材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为核心,提升其教学实效性,可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理解程度,也能直接提升学生的法律基础,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鉴于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的基本状况,借助“基础课”课程,可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踏入社会后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要求,自觉规避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个人素质。

(二)推动并践行高等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是我国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后期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济领域的各类现象逐步扭曲了部分民众的价值观,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出现,且存在向校园蔓延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基础课”课程以及新版教材的应用,能够有效应对上述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有效教育。与此同时,作为高等教学的组成部分,“基础课”实效性的提升,也是教育改革的推行尝试,具有长期价值。

三、提高新版教材教学实效性的可行路径

(一)利用现代教育模式

现代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直接提升“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如翻转课堂和线上教学等。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就思修而言,教师可以整理资料通过远程方式发送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资料解读,形成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如针对“老人倒地后扶不扶”的问题,课下自学后,进入课堂的学生可直接针对自学成果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由教师进行引导,保证探讨的正确方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解读能力,进而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和对法律的认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式方面来说,加强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是必然。传统的灌输方式已不多见,变成了课件、视频式的灌输,看起来是生动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基础”课既有理论学习,也需要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学习是非常可取的。实践教学的种类很多,读、听、讲、谈、看、走、写,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校园文化、阅读实践、案例教学、虚拟环境,同样是实践教学。我们应该结合各大专院校的特点,钻研实践教学,开展合理有益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如何实现是大家最近思考的热点。我们可以由易到难,利用新媒体,新手段,能够主动尝试已经是成功的开始。

(三)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代教育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借助互联网获取大量的教学资源,这也为“基础课”课程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帮助。如针对教学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在进入课堂阶段前,收集相关案例,如常见的邻里法律纠纷、租赁纠纷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制成课件,重点讲解。之后通过互联网随机选取其他案件,由学生针对案件类型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做课堂发言。未能在课堂完成的部分,可允许学生课后进行教学资料的收集、梳理,通过远程通信的方式将自身的理解和问题告知教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延伸化。教师则广泛收集学生的学习所得,进行总结,在下一课时进行集中点评,将其中亮点突出的部分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集体共享,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法律修养。

(四)重视把控教学基本方向

在“基础课”课程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向,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理论教学,学生可能由于缺乏实践无法理解理论内涵。这要求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重视把控教学基本方向,教师应在每一课时都注重核心知识的重构、结构化以及其他知识的碎片化融入。如课堂内容为《民法通则》概述,应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包括“和谐、公正、法治”等等,以提升教学知识的丰富性。与此同时,一些思想道德元素、其他法律知识也可以融入其中,包括“文明、平等”以及《民商法》、《合同法》等关联法律,综合保证教学方向的正确性。

(五)坚持立德树人

教学态度的严谨,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是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工作的热爱,都是高尚师德的表现和延伸。正确看待自身的工作性质,立德树人,为人师表。

从教学设计方面来说,要注重学生差异。“基础”课虽然是公共课,但不能一刀切,一个教案走天下,要注重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别。例如,在给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介绍道德的重要性时,列举的案例就应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事件、明星假唱事件、绘画大师制假币事件等。只有结合本专业教学,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基础”课上学生多,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和需要,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个性。农村来的学生淳朴又自卑,城里的学生自由但比较大方;男同学多为参加各种活动而忽视学习功课,女同学多为情感而苦恼;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忧郁、内向;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胆小而自卑。要求教师一一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要做到话不敏感,客观体贴,不要无形中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

(六)学校各类措施的教学保障

各学校都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为“基础”课教学提供保障。学校领导支持“基础”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同时建立教师外出考察、教材建设、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制度。相关部门或为课程建设提供图书资料的添置,或是教学设备更新的投入,或是创造条件,积极配合实践教学的开展等等。总之,学校上下应协同合作,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基础”课教师,应正确认识课程性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程建设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思修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理论空泛、实践性不高等,新版教材的教学实效性也应在此基础上获取提升,以推动并践行高等教育改革相关政策。具体而言,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模式,并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好教学基本方向的把控,以此发挥思修教育的目的,整体提升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基础课实效性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