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2018-03-07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哈佛商学院任课教师跨文化

曾 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英语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一、案例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所倡导的一种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一大优势是以企业在工商领域竞争中各种真实事例或事件为核心,通过参与、思考、分析和讨论的培训方式,为学生提供实际经验与成败教训,培养他们在认知和行为层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和警示作用。

一直以来,国内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是法律、商务、医学、管理等专业,而在跨文化交际教学领域方面的研究和关注甚少。胡文仲(2006)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法时,特别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他认为使用案例分析法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意识。杨盈、庄恩平(2007)从跨文化教学的教材与教法的角度出发,提出背景知识导入、文化内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例搜集等五种教学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法与实例搜集法相互涵摄、共生互促,既遵循了教学由浅入深的规律,又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法对于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的裨益无可置疑,但是在教学实操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都可能使看似完美的教学法流于表面甚至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究其原因,案例选择、讨论组织、师资水平都是其中绕不过去的陷阱。

二、案例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困难

1.案例选取困难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前提,好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案例应当兼具现实性与时效性,同时辅以精准凝练的语言。没有合适的案例,案例法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迄今为止国内虽出版了很多跨文化交际的教材和专著,但案例库却十分稀缺,不少案例几近陈旧,有的甚至可能误导读者,造成负面的文化刻板印象,不符合经济全球化之后的世界文化格局现状。

一般而言,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为寻求现实性与时效性更强的案例,我们会参考跨文化交际领域经典著作、新闻报道、文学影视作品等等。尽管案例的来源渠道如此之多,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教学与学习需求,无法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全球化的加剧,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较之以往有更多机会从事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如出国留学、入职外企、商务外派等等,这使他们不满足于涉及日常人际交往的跨文化案例,更倾向于涉及商务管理方向的案例,而这无疑对于常年从事高校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挑战。

2.课堂讨论开展困难

案例教学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基于案例的课堂讨论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启发和切磋的平台,在讨论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撞击,学生可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锻炼语言表达、沟通和说服能力,还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情况迥异,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他们需要在课堂上独立思考、锻炼口才和展示自己。根据陈树文(2006)的研究发现,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占据了课堂发言的85%左右的时间, 教师的提问或点评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讨论的顺利进行。

反观跨文化交际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实操,我们发现课堂讨论效果差强人意。这集中体现在学生不愿参与讨论,或者积极发言的永远仅限于某几个学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民族文化特征来看,案例教学植根于美国文化的土壤,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中国传统文化等级意识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不鼓励自我表现和大胆质疑,学生年龄越大越习惯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模式, 对于互动式讨论的教学模式接受度不高。其二,从学生准备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仔细研读材料,这是课堂讨论的前提。一旦学生准备不足,课堂讨论环节就可能无话可说或者漫天乱说,这无异于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课堂持消极态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三,教师在跨文化案例课堂指示不清晰,任务安排不明确,学生虽认真阅读案例,仍然不明重点所在,无法结合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阐明观点,课堂讨论不得要领,进展艰难。

3.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经验,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同时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发现、选择和编写适合的案例,善于组织互动式教学,这对于师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目前部分教师缺乏真正意义上、深度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对跨文化交际理论一知半解,教学中仅限于从文本到文本,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部分教师为减轻工作量,不愿搜索和甄别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更谈不上尝试自行编写紧密联系实际的案例。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害怕失去对课堂的掌控,殊不知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更有助于知识的内化。

三、案例法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用的建议与对策

1.合理选编案例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要保证案例内容满足学生对跨文化商务知识的需求,同时案例语言要求为地道的英语,则非哈佛商学院案例库(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ase Collection)莫属。范徽等(2015)以“cross-cultural management”对哈佛商学院数据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大多数案例紧紧围绕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国家文化与组织文化、多元化员工管理与国际业务拓展等主题。例如,一个主题为“Doing Business in Vietnam”的案例从一位在越南工作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的视角出发,提出在越南从事跨国业务的机遇与挑战。案例中重点论述了这位哈佛毕业生兼跨国混凝土公司的外派经理在面临供应链整合时,如何权衡越南国内的商务法制环境、宏观经济状况与建筑工业发展前景的关系,最终形成决策。毋庸置疑,这对于有意前往越南拓展业务的外国公司都具有重大的启示,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的经济大环境下,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少大学毕业生被派驻海外从事跨文化商务管理,这样的案例分析弥足珍贵。

然而,要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库获取案例并非轻而易举。首先,若不能获得入库权限,则只能通过相关渠道购买。其二,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每一个案例的取材、撰写与整合都浓缩了学院师生的心血,其信息量之大,任何国内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的案例难以与之相比,这就涉及到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问题。比如“Doing Business in Vietnam”这个案例长达37页,其阅读量可能远非一个本科生能承受。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获得所需案例后根据任教学生的语言能力与专业水平对案例内容进行编辑、分割和删减,使其长度和难度尽量保持与学生的泛读课阅读资料相当。

2.合力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开展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有其文化深层的原因,也有学生准备不足或教师指令不清晰的原因。基于以上困难建议如下:首先,任课教师应当告知学生,案例教学倡导的是一种共建式的课堂,这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和记录的模式有所不同,需要相互质疑和互动讨论。案例讨论并无所谓的完美或者标准答案,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深化对于某类跨文化交际活动认识,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极具现实意义。其二,教师提前发放案例给学生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引(比如提示学生结合某种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思考时有既定的方向,不至于过于盲目。例如在哈佛商学院的课堂,教师会把案例提前分发给学生,学生拿到案例以后,要用5-6个小时认真研读案例。因个案讨论中数据与推论的过程很重要,必需对细节、计算过程有充分的理解,学生要记住案例中的关键数字和关键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检查问题的原因所在,提出一系列策略性的建议和准备好解决问题的各种行动方案等(陈树文2006)。换言之,学生课前的准备时长可能远远大于课堂学习和讨论的时间。其三,应当将案例教学讨论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期末考核评价体制,这也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课堂的做法。哈佛商学院的学习成绩评分,有一半由上案例课的发言来决定,另一半则视考试成绩而定;学生上课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对时间的把握等等都将作为评分的因素,因此精心准备案例发言并争取得到发言机会及完成精彩的发言,就成为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途径(廖秋林,2003)。与之相似的是,我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行形成性评价机制,平时成绩占到期末总评成绩的60%。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型需要将平时成绩构成细分为若干部分,如出勤、课堂讨论发言、小测、课后作业等部分。在跨文化案例课堂,任课教师可将课堂讨论发言的权重适当调大,通过形成性评价互动平台学生可以实时看到教师对课堂表现的评价,从而得到激励努力参与课堂活动。

3.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

了解哈佛商学院的师资组成也许对我们如何提高师资水平能够有所启示。哈佛商学院正是因为拥有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师队伍,才保证了案例教学的成功。据研究哈佛商学院允许教师用20%的时间在外兼职,许多教师是美国著名企业的顾问董事或经理(廖秋林,2003),毫无疑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案例教学的宝贵财富。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是,在跨文化交际课堂我们可以聘任有丰富经验的人士作为兼职或客座教师。同理,任课教师可申请出国访学交流,深入国内外企或海外企业开展考察、咨询或活动,以“走出去”的形式增加直接或间接的跨文化交际体验。刘刚(2008)从商学院案例教学师资建设角度出发,认为教师一方面需要提高案例编写的技能,编写出规范、有代表性的案例;另一方面需要深入开展企业实践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便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得到更多企业的帮助,在案例编写完成之后能顺利获得企业的授权。同样的,作为跨文化交际课程任课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外企,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案例编写的素材。笔者从教研的角度出发,访谈过不少在外企工作或者中资企业派驻海外的商务人士,获得了许多案例编写的素材,在将其运用于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时,由于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职业发展轨迹,使学生感受更深,课堂讨论更为积极。

当然我们也应该了解,案例法只是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案例法是唯一的方法。笔者认为在涉及跨文化理论时,传统的教授法能保证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而案例法可以使学生内化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认识。正如哈佛大学第25任校长德里克(博克(1991)所说:“在大学,最明显的需要是停止对固定知识的强调,转而强调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教学思想,才造就了今天哈佛的案例教学法。毋庸置疑,在案例法的研究范畴内,只有当教师明确了需要在课堂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才有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切实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与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哈佛商学院任课教师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商学院的研究支持服务
哈佛商学院的“错”与“罪”
哈佛商学院图书馆的研究服务特色及对我国商学院图书馆的启示
哈佛商学院教的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