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2018-03-07黄真真
黄真真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互联网+”是创新2.0时代下互联网发展的最新形态,不仅标志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又一次跃进式发展,且其思想理念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自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对“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大学生已经加入到“互联网+”的创业行列中,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创意,或直接从事淘宝店、微商经营。这不仅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对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必须尽快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做出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发展需求。
一、“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机遇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同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字眼出现38次,“创业”字眼出现13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众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宠儿,拥有丰富的知识技能和较高的个人素养,是大众创新创业中的主流群体。为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创业、突破自我,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和具体的指导建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互联网+”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新产物,在“互联网+”时代下,要让学生真正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创业,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条件,并鼓励学生敢想、敢做,从思想的转变引导行为发生转变。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目标和职责,各大高校都对政府号召作出了积极回应。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滋生出一系列新生事物,从新媒体到新平台,从合作平台到创业平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高效整合,极大降低了大学生创业门槛。因此,近年来大学生创新成果的案例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教育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应尽快形成新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支持[3]。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虽然“互联网+”时代下的政策、技术、平台等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从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情况来看,仍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1)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高校师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也客观存在创业教育功利化的现象,只追求创业人才培养指标的提升,没有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技能培养等落到实处,也缺乏对学生创业后发展的关注,导致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完整性;(2)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导向性不强,同时缺乏实战型师资队伍的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帮助学生真正迈出创业步伐;(3)各大高校普遍缺乏创业氛围,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形式为主,而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索作用。加之学生个体存在差异,与群体教学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现象,学生主体层面缺乏主动性,自然难以形成创新创业风气[4]。
二、“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找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互联网+”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应积极把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克服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首先应对“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认识,找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定位,通过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新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现有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创业型人才发展需要,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批次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形成一套集创业启蒙教育、创新创业思想引导、创业实训等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新模式,同时积极引入互联网教育新方法,促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应采用恰当的引导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对“互联网+”发展以及相关创业信息的关注,自发的探索创新创业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维度的创业创新素养和技能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方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帮助。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探究能力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发展、创新能力发展、写作能力发展等基本目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促进教育成果向实践成果的转化,科学提升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成功率。
(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于“互联网+”特点设计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创业潜能。将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关注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做出实质性改变。根据上述“互联网+”新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1)创新创业意识启蒙教育课程。通过多元化途径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并融入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各专业及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发展趋势,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产业融合理念、跨界发展理念,对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灵活应用。
(2)创业实训课程。作为第一阶段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过程,明确知识技能的应用方向,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写作学习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以后创新创业型项目的工作需要。
(3)创业项目实战课程。在此阶段,学校应加快建设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方向,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创业实战训练,将前两阶段学到的知识技能融汇贯通,应用到项目实战中。并制定一整套创业引导和保障机制,走产学研结合路线,总结实战经验,对创业教育模式做出持续性改进。
(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训机会,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在新型创业教育模式下,实训与项目实战被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是让学生掌握创业方法的关键。但强调实训和实战不等同于脱离理论,应重视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实训与实战过程中的有机融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衔接,并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发展需要,补充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务,这种新的产业融合发展形势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传统行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进而拓展其纵横产业链条,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应采取“互联网+”新理念,通过开展多元化网络学习、在网络创业平台上与企业进行合作,制定创业方案、打破校园局限、更广泛的组建创业团队,帮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者,发挥其相互促进作用和思维碰撞效应,产生更多更优秀的创业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创业保障机制,推动学生将创业点子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一点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应推出更有力度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比如目前省市地区实施的前三年免税政策和大学生创业贷款免息政策等。同时要为大学生创业公司提供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机会、参与重要建设项目的机会,使大学生创业公司能够真正成长起来,回过头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个人的勇气和能力,也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将大学生创业常态化,不给学生增添心理负担。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坚定的鼓励学生创业,并积极构建允许失败的健康社会氛围。在此方面,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理念,介绍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让创业成为一种大学生职业选择。与此同时,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网络上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利用网络资源弥补学校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在线下教育方面,则应尽快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创业实干能力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引进创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人员进入学校作为实训讲师,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本校教师也应积极与企业骨干人员进行交流,或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更新创业教育理念,更新创业教育方法,并时刻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对课程教学内容作出补充和完善。提高学校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实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释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出更多国家、社会需要的新型创业人才。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尽快改进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战略发展定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做出有效革新,可以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效。在此基础上,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健全相关保障机制,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主动性,从而更加积极的加入创业队伍,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