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玑民间龙狮体型编织故事传承

2018-03-07刘连山刘春莲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珠玑龙狮舞狮

刘连山 刘春莲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这首歌的歌词道出了故事的虚虚实实,悦耳的旋律让人随音入境,这是众人所熟悉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曲,不妨把这首歌融入到地方上的流传故事去品味,也许可以带入到那情景,找到阅读与研究的灵感。

神话时代产生的各种神奇故事数不胜数,有的故事似乎是真实的,有的故事是改编的,有的故事则是根据前面两种形式进一步创编的,但不管是哪一类形式,故事就是故事,既然它已形成,就一定有它的目的和意义,这些神奇又特殊的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由于文化可分为传统的物质文化和民间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继承现在越来越加强,而民间精神文化却逐渐地淘汰,局势令人担忧,文化作为记忆历史的方式之一,传说的产生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地方风物相联系[1],所以在探索过程,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我们发现有关于龙狮故事或龙狮典故的相关研究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关于具有特色的珠玑古巷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未能见到公开发表的文献。本文所论述的内容可以说填写了珠玑民间龙狮文化研究的一页空白,也可视为珠玑民间的龙狮精神文化典故研究的一个开端,所谓抛砖引玉吧。

一、龙、狮来源各有所云

龙,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在生活中只是一种作为娱乐生活的道具;狮是相貌形变的猫科动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动物。关于龙狮的传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说法:西方一些国家的科学家、考古学家以及著名作家认为,龙是远古时期玛雅人文化与外星球人文化的融合和传播,“龙”来自于UFO时代,是飞碟在远古时期先民大脑里的印象,飞碟模型的幻影,留给先民印象中的便是龙的爪子、龙须飘飘(烟雾缭绕)、龙尾鞭打飘逸的幻影。先民们所见飞碟的金属片,是龙身上布满的鳞片,飞碟起飞、落地、盘旋等一系列“动作”被烟雾笼罩着机体,无法靠近与触摸,只能停留对飞碟的大致形状的思维烙印,经过几千年的传播和改变,最后演变成现代的龙[2]。狮子是常见的动物形象演变而来,国外没有特别记载狮舞的来源,我国对狮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还有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域羌人就将狮子带到关内,初期中原人称之西域狮,或有在纪元88年第一头狮子由月氏献到中国等说法。

有些地方上也流传着故土典故,如广东佛山狮圣地就流传着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必有一怪兽出现在乡间田园糟蹋庄稼,之后大摇大摆地离去。乡亲们想方设法用竹蔑、布条、纸张糊成类似怪兽之状,当怪兽出现时,乡亲们敲锣打鼓驱赶怪兽,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事后为纪念这件事,便有了现代的舞狮活动。又有资料记载,据说清代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时梦见一头毛色五彩斑斓的瑞兽来朝拜,回京后乾隆皇帝下令寻找造扎师,按照梦中的瑞兽模样造织了一只,每逢节日庆典时让人们舞动,象征为国泰民安。通过查找南雄县志及其他姓氏资料,得出:珠玑本地没有记载龙狮来源的故事,只是祖辈们代代口传下来的,龙狮文化是从河北经福建、江西传入珠玑本地,后继续传向珠三角乃至东南亚等国家。

龙文化集中体现人的精神向往,又称“文龙”,情显悦;狮子文化后于龙文化,狮子文化体现的是强大与力量,又称“武狮”,情显怒。舞龙舞狮与龙舞狮舞有一定的区别。关于龙狮文化,不同的地方,民间有不一样的传说。

龙文化要比狮文化出现早得多,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崇拜龙,认为龙是无所不能的神物。狮舞在历史上的文字记载都出现在唐高祖登基后,为当时迎接宾客采取舞狮的一种活动仪式。从史料记载来看,三国时魏人孟康在对《汉书·礼乐志》关于“象人”作注时说:“若今戏鱼虾狮子者。”由此可知,在三国时期,已经有戏狮的活动。而且,从其注释的内容来看,所戏之狮并非真狮,而是狮子的形象。因此,至少在三国时期,舞狮活动就已经产生了[3]。即北民文化有可能是从三国时期户口大量流入江南地区,已拉开了经济南移的序幕,永嘉之乱之后人口更大规模南迁,文化自然也随之南传[4]。所以,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戏狮的活动,所戏之狮就是狮子的形象,就是经过演变形成的现代舞狮。一说舞狮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由中东传进,是伊朗对我国的进贡品,经过对狮子形象的艺术加工,最初为皇宫内院独享,后来才逐渐流传到民间。还有研究资料显示,龙舞出现的更早,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到汉代成了规模,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已作为一项体育活动,多为娱乐之极,实在军队暗藏练兵之举[5]。因此,珠玑的龙狮活动经历的5个阶段也与此有关,民间在不同阶段龙狮舞形式有变化,其存在的某种目的,实际上或多或少都与当时的政治因素、社会动荡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编织龙狮肤色与刘氏龙狮情缘的传说

在不同的季节、仪式、动作舞姿有异,龙狮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就有所不同。关于龙和狮子体型的“肤色”似乎更有研究。

东生先生讲述了龙体肤色的来源故事——驯龙师刘累的故事。古代称“马”为“龙”。刘累是一个仙胎,出生时手掌上的手纹就已显出了“卯金田系”字样,有人说其将来必是个不平凡的人,故贤人予之取名为“刘累”[6]。据说刘累在驯龙时,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得一龙死亡,由于躲避孔甲惩罚而到鲁山(河南),因内疚而晚上做梦,梦中有位长须飘飘、鹤发童颜的仙人持着一枝似龙的桦叶站在榻前,告诉他:那条龙没有死,只是到别的地方去了,如果要消除自己的忧伤,只要你把所驯的龙分为春龙、夏龙、秋龙和冬龙四季龙即可,并要根据春天下根下种,草色青青,驯青龙;夏天炎热,可以求云降雨乘凉,驯黄龙,求南风轻拂,驯赤龙;秋收季节大地清凉,干燥洁净,驯白龙;冬季少动,利于储物,天寒地冻,暗里养生驯黑龙的规律,可以久悦延驯。后来刘累驯龙时就按照仙人所说,但他始终没能放下忧伤,所以驯龙作业没有形成系统规模,断续传承。

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有记载:在先秦时期舞龙前要举行祭祀,不同的日子,龙舞者不一样,也要求舞不同颜色的龙。于汉代时期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季求雨舞黑龙的规定[7]。

到了三国时期龙舞狮舞又发生了色变。根据人物形象而定色,张飞形象舞黑色,刘备形象舞赤色或黄色,关羽形象舞青色。但现代所舞之龙外形颜色多为黄白间色花纹龙或红白间色花纹龙,基本上见不着白色龙、黑色龙(有黑色狮子)。

现代龙舞狮舞形式多样,造型多样,不论是大小、长短、肤色都呈多样式。

三、编织龙体身长与狮子体型大小的规矩由来

民间编织龙狮身体究竟有多长?龙在民间的造型有长有短,短的仅有5节龙,9米长(龙头1米便于挥舞,其余4节均为2米);而长的却有99节龙;非民间玩耍制作龙没有这个“规则”,2014年世界吉尼斯纪录最长达5056米。狮子的制作显得非常普遍,大狮子有3.5-4米长,小狮子2.5-3米,更短的是单人舞狮,包括着装也不过1.8米,体型大小没有明显的区别,直径都不会小于50厘米,也不会大于120厘米,民间的造扎师基本上都按规定编织。

东生先生讲述了为什么编织龙身体可以由人们随心所欲,而搭配龙身体的肤色却有诸多讲究。正常情况下,民间的造扎师编织狮子的体型都没有超过9尺9(3.25米)长,按理讲,世界吉尼斯纪录龙身长达5560米,狮子也可以有十几米长,实际中要编织一头长达十米或几十米的大狮子根本没有难度,但为什么见不到、也没有世界吉尼斯的大狮子纪录,这也是一则有趣的传说典故。故事来源于袖珍毛体《天灵化》一书。这则典故只是以口述形式传承,当前没有获得文字记载资料。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波岭(黄波陵,今黄陵)地方,有两位造扎能手因为编织龙狮的体型发生了口角,以至于聚集了两派游牧人民大动干戈,由于事件闹大,惊动了天上神仙,于是,上天降旨人间,从此以后,编织龙狮能手各自为重,都遵循了圣旨之意,彼此交融,新生和谐,再也没有发生纠缠斗殴事件。这个故事由于口述,且时间久远,字句有可能是谐音:香柱烛焰煙天堂,人间息声(细声)仙界响。巡官复应宮群怒,龙狮长短赤身哐(赤着上身,袒胸露背激战)。老君传旨大帝印,狮有揇量(揇量是用手指度量,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一次称为一揇,古时候人们惯用的丈量方式,指长度有限制之意)龙无长(没有长度限制)。违帜(三角令旗)抗令引灾发,阴阳荒济(阴曹地府,阳间大地没有办法解救)拜玉皇。据说现在的狮子造型、龙身的节数都是遵循老君的传旨去编织,如果不按照神意编织,擅自改变龙狮体型将要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大地上引起的灾难后果,人间是挽救不了的,只有玉帝可以化解,所以编织能手一直遵旨作业及传授技艺。至今,狮子身长不超过九尺九,龙身的长度则没有限制,最短的龙身骨节也有九节以上(含九节)的奇数骨节。宋代时期出现于珠玑古巷卖艺表演的节龙只有5人舞,但非五节龙,龙首1人,但后面4人所持竹柄上均有两个龙骨搏节,组合起来也正好是九节。龙体长度没有规定,们或造扎能手想编织多长就多长,因此就有了长达5056米的世界吉尼斯纪录诞生,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长的龙体诞生。

关于龙的节骨为什么总是成奇数而不是偶数,有的资料认为龙本身的骨骼节即呈显单数,但要知道,在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龙的存在,龙的骨骼数量又怎能计算出来。尚且可从另一则流传的故事进行解读,似乎更符合现代舞龙状况。延续前面所及的故事传说:编织龙身能手又问老君翁,编织龙的长度不受限制,那么龙体骨节数量的多少又如何定性?老君翁看着正在燃烧的两注香烛,微笑着回答说:且看,三十六支香,九人同时上。天界许奉(逢)单,凡间绝奉(逢)双。假汝适均分,神顺大天罡,欲不能作罢,诚悟吾上皇(拱手迎天)。老君翁说完之后,兜了兜袖襟,得意洋洋,腾云驾雾扬长而上天去了。后来编织能手没有找到可参详的答案,悟出了玉皇帝的意思,就决定了以单数形式编织龙骨搏节。当时的人们生活在科学欠发达的年代,人们多依赖于神灵保佑,祈求神灵降福平安,恐怕得罪了神仙,惹下了祸,凡间上的人们又无能为力,触怒了天神,还得求玉帝解难。与其多一事倒不如少一事,编织能手们拥有一颗纯朴善良而又愚昧的心,授徒传得玉帝旨意,编织龙身时,龙骨搏节只能是奇数,狮子不超过九尺九长,一直沿用至今,现代看来似乎成了“潜规则”。

四、结语

关于龙狮体型大小、造型长短、龙骨搏节以及肤色等有相对固定的来历,目前在其他文献资料没有发现记载,只有极少的口传故事,内容比较新颖,对完善珠玑民间龙狮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岁月不饶人,当缺乏文字记载的地方特色文化仅靠口传时候,不可避免将面临传承的文章危机,许多传承的内容在模糊中已失传。深入村落,收集和挖掘这些散落的典故等精神文化仍然需要努力,同时也需要得到相关单位部门的支持和重视。

[1]冀满红.民众迁徙、家园符号与地方认同——以洪洞大槐树和南雄珠玑巷移民为中心的探讨[J].史学理论研究,2011,(2):100-109.

[2]Von Daniken.History Channel:Ancient Aliens外星人 来自远古星星的你[EB/OL].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814981/index_6.html,2014-03.

[3]徐楠楠,郭文茜.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J].搏击体育论坛,2013,(10):92-94.

[4]马强.论汉末三国时期的人口下降与迁移——兼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开端问题[J].汉中师院学报,1991,(2):58-65.

[5]王太林.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之民俗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80-82.

[6]刘氏重修联谱·首卷[Z].2000年春:37-456.

[7]冀满红,吕霞.塑造地方形象的努力——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中士绅角色分析[J].中国地方志,2010,(9):59-63.

猜你喜欢

珠玑龙狮舞狮
王亚平
作 品:珠玑古巷寻根
迷宫弯弯绕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儿童龙狮》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
诗学会即兴(新韵)
舞龙舞狮进校园
舞狮
谢氏宗亲对珠玑巷情有独钟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龙狮运动的开展策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