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熏陶感染,营造“动情”课堂

2018-03-06林惠敏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动情情感教育

林惠敏

摘 要:在基础教育的众多学科中,语文课程往往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可嘗试激起学生情感变化,引发学生的体验感悟,达到使学生动情、明理、导行的目的。

关键词:熏陶感染;情感教育;动情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那么,如何借助课堂实现情感教育,下面我结合课堂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让自身“动情”

对于教材,教师先于学生成为第一读者,只有对教材感受真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意境。

首先,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授业解惑”,而应入乎其内,披文入情,反复体验并深刻把握作者倾注于作品中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哪怕是作者弥漫于字里行间的某些含蓄而微妙的情绪,都要认真体会,尽量做到我与作者同心化一,入情入境。

教师的“动情”,是传情的基础。黑龙江特级教师董一菲说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只有具备情,在课堂上以独特的方式去传递、去渲染,才能把这“火”点燃,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这熏陶感染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灵活多变,引导学生“动情”

教师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之后,应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现、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动情。

1.设境导入,以情促思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要使其做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学生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因此,教师若想创设一个情感丰富的新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有独特的体验感悟,就要让学生“动情”,而这个时候,一个好的情境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带着某种心理期待进行学习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促进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懂得适当地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如在看完短片后及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互敬互爱、谦让、责任等问题。这样的导入贴近生活,能拨动学生心弦,以情、以境促进思考,在思考中生出感慨,这样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有助于学生自身情感的发展。

2.诵读文本,情思荡漾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听抑扬顿挫的评书声,亦能引人入胜。学生坐在教室里,若能听到声情并茂的朗读,相信也能引起审美情感。

通过诵读,促使学生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景色,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学生若能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感受景物的鲜活生动、形象逼真,就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时,春天所带给人们的希望、鼓舞,生命的动力就会更令人心醉神迷。正是这种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给学生带来了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

3.延伸迁移,情感外化

学生在每节课经历了熏陶感染,提高了思想认识、深化了情感之后。最后还要把这些美好的情感外化在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能感受自然的美、人类情感的美、社会的美,激发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课堂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觉性的学习态度,有了明确的是非观,这时他们就能够把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课本外。

如,在讲授《那树》时,学生看着这棵大树最终被悄无声息地“杀戮”,他们的脸上现出了愤怒的神情,我知道,他们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体验,顺势给了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理大树与都市文明发生的矛盾冲突这个问题?理由是什么?这时候,学生表情凝重,都陷入了沉思。最后,学生说出了不同的见解,但大部分偏向于这个答案——保留大树,然后在大树的周边安置警示牌。甚至有的学生还能把生活中曾遇到的类似的问题拿来分析,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延伸拓展,我发现曾经的熏陶感染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次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的发展观,也让我们产生了日常里难得出现的思考。

总之,一个人在学习领域上,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上的充实,还需要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的补充。就如语文特级大师于漪所说:“情”是语文教育的根,语文教育不仅是认知教育,还包括情感教育。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感丰富、自由灵动的课堂环境,营造一个个动情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情感弥漫的氛围中丰富文化底蕴,启迪人生智慧,塑造人格、美化心灵!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许书明.当代名师智慧课堂教学艺术·中学语文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动情情感教育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单人间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叶语》外一首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