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研究

2018-03-06何燕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改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学生的文化学习与综合成长带来帮助。将对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其中推进素质教育可被理解为改革的主要目标,而深化教育改革可被视为达成目标的主要手段。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但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在该项课程中融入心理教育,可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力补充。这样的融合路径,也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其对于文字的理解与使用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错误理解生词或课文的问题。而语文老师的讲解通常停留在文字层面中,学生难以对课文的中心思想产生深刻的认识,多义词也会对部分学生带来较大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并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空间。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可快速提炼出分析对象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并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与课文主题相对接。

(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下的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输出,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较短,有限的知识输出不足以抵抗负面文化的侵袭。同时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较少,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积累。语文是小学教育的主科课程,该项教学的负责人也通常由班主任教师担任。因此利用语文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同时语文教材的正面例证较多,学生可通过日常学习逐渐积累正面知识。

(三)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改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本原则,但当下的教学体系内,教师难以寻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方法。当代社会中,考试仍然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关键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知识输出。在这一前提下,“以管促学”“填鸭式教育”等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难以再为素质教育提供足够的课时。同时传统的学习方式造就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依靠自主学习与主观判断的素质教育难以开展。而语文课堂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可使教师寻找到兼顾素质教育与文化学习的新型教育手段。

二、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协同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心理引导激发文学情感

小学生常常难以对文字产生准确的理解,心智发育不成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智水平,并使其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怀念母亲》的过程中,教师可首先邀请学生讲述他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对母爱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将得以体现。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尚不足以准确捕捉文学作品中所隐藏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当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同类的情感元素。

(二)透过文学教育培育健康人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较少,部分主题活动也存在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语文教材中收藏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其立意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可透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课文《微笑》时,教师可邀请学生回答微笑的价值,并提炼出课文中微笑的应用场景。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会将微笑与乐观的心态相对接。同时教师可邀请学生在课后的不同场景内练习微笑,并将这一过程整理成作文。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将学会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其心理健康水平将得到提升。

(三)知行合一的新型教育方式

新课改将素质教育提升到与文化学习等同的高度。但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兼顾二者的诉求。通过融合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获得新型的教学手段。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邀请学生详细阐述自己的学习目的。通过分析对比学生将寻找到更为远大的奋斗目标。同时教师可对这一目标进行分解,从而使学生获得实现长期目标的具体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理想与现实得以结合,学生的理智将与行动相对接。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在传统的文化学习模式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并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语文教材收集了丰富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将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可使學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大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措施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80.

[2]赵之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7(5):11.

[3]孙未云.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学周刊,2018(10):120-121.

作者简介:何燕(1982—)女,汉,黑龙江人,暨南大学应用心理学在职研究生(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