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3-06刘美娥
刘美娥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养成。教师逐渐意识到数学思维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为此也加强了对这方面内容的探索。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并对此提出相应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素养提升
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却不断对学生贯彻这一理念,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了一些适应各种学习内容的思维能力。但是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却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培养数学思维。
一、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学以致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习惯性地联系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与学生日常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有关。这是学生一种普遍的思考方式,也是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学习的许多内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到,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并且真正让他们在课下进行实践和应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数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与家长进行购物时对这一内容进行实践,比如让他们在买东西时将整数的价格相加看与售货员所算出的最终价格是否一致;并且在付钱和找零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这一内容进行有效运用。学生可以将这些实践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在本子上或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有效改变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固化思维,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并且了解数学的广泛作用,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合理课堂教学,开拓学生思路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随着教学的不断开展、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自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这种情况对于教师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这可以使教师更加娴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另一方面,这也会限制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过程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合理设置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有效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学生在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讲解,这一方式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且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抽象性更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由此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导入,比如为学生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实物内容对正负数的关系进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思路,使他们在理解其他内容时也能有效运用这种思考方式。
三、运用联想和回顾,促进新知探索
数学中许多内容之间都具有相关性,并且一些内容还可以由过去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来,这一特点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提供了相应的练习机会。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这是新课内容就从头至尾“代替”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不必以讲授新知识的形式为学生讲解这些内容,而是可以让学生联想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依据之前的原理列竖式求解本节内容中的相关例题。一些教师可能认为让学生直接对某些内容进行探索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能使学生由于对新内容的学习反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通过体验和感悟,有效理解知识
一些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其中一个原因也在于它的抽象性。许多内容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而对其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尽可能让学生以真正理解为目的,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内容,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从而对数学的兴趣不断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时间”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以及时间真正的长短,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亲自体验。例如,在学习秒和分钟时,教师就可以在教授给他们这一概念之后让他们以闭目的形式感受这一时间长度。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正是在这种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运用中不断提升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学生才会带着好奇心去探索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要让教师进行非常有深度的讲解,而是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会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只有這样才能让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对数学这门课程真正产生兴趣。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