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核心研究
2018-03-06刘秀英
刘秀英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而存在。因此当前探究性学习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更多的小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模式不仅获取了有用的数学知识,并且更好地应用了相关的知识。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积极营造探究性学习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全面、活泼地发展自己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好动的年龄,因此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探究性实践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最终完成小学数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改革,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针对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的分析,认为当前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理念及模式,在相对滞后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总是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概率较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及动力,只有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积极树立自主探究性教学理念和意识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高度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以现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及知识为基础,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丰富或者重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第一,教师创设问题。人文性是教学的显著特点,并且教学的人文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通过提问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开始便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综合运算的导课中教师说道“请同学们在心中默默的想出一个数字,用你心中的数加、减同一个数,用得出的结果再乘以相同的数,然后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便知道你心中想的数字是几了。”小学生会说不信,然后纷纷投入到本堂课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中,但是老师都答对了,学生很好奇要求老师揭谜底,这样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第二,由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课上要善于设疑问,让学生感到课堂的新奇,始终保持较強的思考兴趣,但是对于学生来讲,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例如,在小学课程“商不变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出示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学生便会提出“什么是商不变”“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借此学生的思维便产生了火花,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会大幅度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师放手,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重组的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无法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之上开展独立探究学生便会自己参与课堂体验,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重组,通过开放、自由的探究学习方式去创造和发现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探究学习中,学生需要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只有经过充分的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独立整理、分析、归纳以及思考,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我表演的机会,例如,在重量的测量学习中,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好天平及砝码,然后让学生自己带小零食等包装上带有重量的物品,学生会在课堂上动手称重,这样既有趣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克”等重量的具体意义。
(三)促进学习效率提高,积极鼓励交流与合作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参与意识,最终经过艰苦探索才能获得来之不易的学习成果。这时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单打独斗的探究性学习终究具有局限性,因此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将学生分成有效学习小组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最终小组内部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圆柱体积”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模型发放给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启发学生联想一下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于是小组分工,很多学生负责以圆的面积推导入手,试图将圆柱体进行分割成长方体,还有的同学找来了接近圆柱体的白色萝卜,在课堂上完成了分割和探究,最终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总之,在中国未来的教育及社会发展之路上,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始终关系到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完成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及应用,才能从根本上为小学生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郭地群.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115.
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