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06许珺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小学

许珺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图”等,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东尼·博赞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网状的结构和图解的形式为特点的思维工具,可用于储存、组织、改善优化和输出信息。”换言之,它能够同时调动左脑和右脑,将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结合起来,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符号等元素来展现各种信息间的联系,使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可视化,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组织信息、学习知识和锻炼思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转变师生角色,突出学生主體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首先,教师只有充分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转变师生角色,由原来的学习主导者和传授者向引导者和陪伴者转变。这就要求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尽可能从教师示范绘制导图,转变为学生自主导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体现在自主绘图的过程中,就是采用个人绘制和小组合作绘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班级里组建思维导图兴趣学习小组或举行导图绘制大赛等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绘制导图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增加使用频率,熟练导图功能

思维导图功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制约着绘制导图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教师要逐步示范导图的绘制技巧,最好是示范和演练穿插进行,有条件可将示范过程录制为微视频,以便于学生课下复习,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思维导图在预习、新授、复习等多个环节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尽快熟悉导图功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经常练习和运用,针对同一课可以绘制多幅导图,例如自主尝试绘制课前预习图、合作完成课上练习图和独立完善课后复习图,这样既增加了使用频率,又锻炼了应用技巧。

3.培养阅读习惯,形成导图思维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多种功能,并引导学生合理应用,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让学生在阅读时形成导图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是阅读的内容要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反思的习惯,并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断修改和完善导图。二是先要向学生示范绘制导图的基本布局,接着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理解和感悟文本内容,并将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要锻炼学生带着“绘制导图”的意识去阅读,努力达到“所得即所绘,所绘即所思”。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思维导图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组词、造句和习作各个环节,也可以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堂讲评和课后复习的全过程。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为例,系统展示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

1.创设情境,导入课程

在讲授新课《荷花》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合理创设一个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选取兼具趣味性和针对性的谜语题材,示范性绘制导图——围绕中间大大的问号,分别用图片展示四句谜面“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红衣裳,坐在绿船上。”然后利用这个贴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情景,提出谜题“打一植物”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通过荷花图片替代问号,揭开谜底“荷花”顺利导入课程。

2.有效设问,启发思考

紧接着围绕课程的主题“荷花”,示例性绘制导图,中心是荷花图片,周围用问号包围,然后开始提问:“看到荷花图片,同学们都想到了什么?”要求学生用答案将问号一一代替,及时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保护学生的发散思维,完成初绘导图的任务。然后,进一步提问,“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荷花有什么特点?”“我是一朵荷花吗?”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的同时,补充完善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便可以借助自己的导图作品很快回忆起初读文章时的思考过程,并且在阅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荷花的认识和感受。

3.分组讨论,查缺补漏

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推进教学进程,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合理安排好学生小组交流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组中的成员可以依次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作品加以说明,听取其他成员的恰当意见,及时调整、修改、完善自己的思路。其次,教师还要不时参与到具体小组的学习讨论中,帮助他们补充思维导图的空白部分。最后,小组长再根据组员们沟通交流的结果,对本小组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尝试一起构建出能够体现出小组思维成果的导图作品,在班上进行整体展示,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利用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多种手段,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4.点拨指导,呈现重点

教师要对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并对学生在讨论交流后依然解决不了的难点进行及时点拨,教师可以再次示范性绘制导图,在图左侧以上述三个问题为主要分支,列出课文的一些关键词(例如清香、荷叶、荷花、仿佛)作为子分支,以碧绿、大圆盘、微展开、全展开、花骨朵和翩翩起舞等为次级子分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在右侧以字、词、句为主干,以蓬、裂、翩、蹈,莲蓬、破裂、挨挨挤挤、翩翩起舞、舞蹈,以及有的……有的……有的……为子分支,呈现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编辑 马晓荣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语文教学小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