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阅读教学中的心意相通

2018-03-06朱珍琳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引导者读者阅读教学

朱珍琳

摘 要:如何高效开展阅读教学,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要努力达到作者和读者的心意相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还要深刻领悟教材编者的心意,同时,教师和学生的心意也应该是相关联的,几种心意理应合一,才能够使阅读教学顺畅进行。将从阅读教学的几种心意如何达到相通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心心相通;读者;引导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和培养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他们将来开展终身学习的基础,可以这样说,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读的过程,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便拓展了,精神的满足得以提升,而且,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伴随着其他学生的进步,因为各个学科的学习理解能力是相通的。所以,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进步的强烈需求。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若想成功开展阅读教学,首先就要做到心心相通。此处的心心相通,指的是作为读者的学生和文本作者要达到高度的认识统一,同时,阅读教学中还要兼顾到教材的编写者,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领悟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而言,也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到从作者到编者,再到读者和引导者这四者之间的心意相通,克服其中障碍,深刻领会情感,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断进步。

一、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准确对文本进行剖析

阅读教学是什么?它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作者的创作初衷是怎样的,决定了我们接触文本的类型和意义所在,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领悟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对文本的思想感情进行剖析,达到和作者心意相通的目的。

例如在苏教版的第六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美丽的南沙群岛》,文章中详细描述了南沙群岛的相关内容。课文先从南沙群岛的传说入手,一下子把大家带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中,然后又从南沙群岛丰富的物产展开叙述,如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如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向大家展示了南沙群岛的资源前景。再接着,作者换了一个角度,把镜头拉到南沙群岛那迷人的风光上来,蓝玉和翡翠合璧的奇妙景象,把大家的思绪带入到那一片广袤,但是还未经开采的土地上。当我们阅读全文,无不被作者那精彩绝伦的字句所深深吸引,也折服于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神奇魅力中。作者对南沙群岛的赞美流露笔端,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对祖国山河的强烈热爱才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从编者的创编目的着眼,把握教材的系统延伸性

众所周知,苏教版的教材编写是经过诸多专家论证,所选文章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的,同时,教材的编写依照着一定的规律进行,即按照单元进行编排,每一个单元中包含三到五篇阅读教材,然后有配套的习作练习和综合训练。在这一个单元的阅读文本中,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大都是按照相同的题材编排在一起,这样,每一篇文章既独立成文,同时又和其他文章会互相关联,有利于教师准备把握编写意图,进行阅读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的阅读教学时,要从整本书的目录着手,看编者的创编意图,准确把握教材的系统性和延伸性,从而做到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的教材中,编写者非常精心地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作为一个单元的内容,当我们拿到教材后,便可以初步理解编写者的意图,这几篇课文无疑都是描写祖国的名山大川的,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点。既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又能够体会到我们老祖先的超群智慧。当我们能够体会到创编者的目的后,对于文本的单独领会和统一把握也便深刻了许多。

三、从读者的身心特点出发,引导其感悟文本情感

有一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寓示着阅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自身發展的限制,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未免有不到位地方,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分析作为读者的小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引导他们和文本内容达成共识,允许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关于阅读的大方向不能变。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当彭德怀下令杀骡子后,所有人都没有行动,此时彭德怀向战士们怒吼:“你不向大黑骡子开枪,我就向你开枪!”此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能简单理解彭德怀,而更应该理解他正是深刻地爱着战士们,才会说出上述一番话来。读懂了文字背后的情感,也便能够和文本内容心意相连了。

四、到引导者的教学目的归位,做到准确教学定位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引导者、参与者,他们把控着教学的主方向,为了不让学生出现原则性的理解错误,教师要做好阅读教学的目的定位工作。例如本堂阅读课要达成什么目标,让学生读懂哪方面的内容,领悟文本中哪些丰富的情感,这都是教师需要课前进行有效策划的,因为教师定位准确了,教学才能够良性运行,有序进展,不至于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所以,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师的教学目的展开,然后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做到从作者、编者、到读者、到引导者这四者的心意共通,做到深刻共鸣。

说到教学中的心意相通,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践起来还需要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因素,本着认真开展阅读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把阅读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下去,收到实效,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子山.阅读教学的几大步骤解析[J].课堂教学案例解析,2014(3).

[2]赵秀丽.从文本到心灵,实现心意沟通[J].语文素质报,2014(12).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引导者读者阅读教学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