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训练重新焕发“人文情怀”的光彩

2018-03-06徐超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统一性人文情怀训练

徐超

摘 要:当代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简单说就是高效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在本世纪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时“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等名词成了语文學科中的焦点话题,似乎很少人会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注重语文学科中的训练,甚至有点儿“谈‘训色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的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语文课堂,这其中当然缺少不了语文训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训练又不失人文性呢?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训练的针对性、趣味性、统一性。

关键词:训练;针对性;趣味性;统一性

当代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简单说就是高效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如果教一个能得到十个,那我们所教的效率该多么高啊。”老教育家的话语重心长,意味深长。我是一位语文教师,通过十来年的教学,我的整体感觉是: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不浓,而教者又感到头疼。以前,我们所教的教学模式无非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每堂课都是这种模式,学生也就按照这种模式思考,久而久之就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学生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语文课堂,这其中当然缺少不了语文训练,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既训练又不失人文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训练的针对性

我们的语文训练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是脱离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性的语文训练,一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一课时,紧紧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教学。师引读:同学们,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生接着读),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生读)我感觉得到(生读),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接着读)。生讨论:母亲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小小的一勺水就能让我们舒服地“啊啊”大叫,这说明了——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生齐读。)我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是这样训练学生的排比句的,出示:“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让学生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同时训练学生排比句的句式: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每一个舞姿都( )。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排比句的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又体验了文本的人文情趣。

二、注重训练的趣味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乐”的重要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看来,浓厚的兴趣能够解决语文训练中引导的困难。“情”和“趣”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支点,抓住“情”“趣”组织语文教学,往往会事半功倍。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课堂活动、竞赛、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在情趣中进行语文训练。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质疑,分小组讨论交流,进行一场“头脑风暴”,激励学生阅读课文,不断思考、寻找最满意的答案。小组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弥补知识缺陷,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通过多种多样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浓浓的情趣中得到训练。

三、注重训练的统一性

理解是基础,积累是前提,然而学语文的最终目标是会运用和表达,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人文性蕴涵于工具性中,没有工具性就没有人文性。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没有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失去了灵魂,成了毫无意义的“死工具”。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必须坚持“统一性”。在对学生进行理解语言文字训练时,除了反复朗读,还可以安排“斟酌词语”“想象写话”的语文训练,使学生明白用词的准确,感受词语的意境,想象写话能巩固学生所感受到的人文气息。我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后,让学生理解了“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孩子会做些什么呢?他们会抓到蝴蝶吗?课后,我让学生把这些精彩的续编写下来,看谁编得合情合理又有趣。乘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开始了创作之路,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语文训练自然无痕,也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J].课程·教材·教法,2008(12):36-41.

[2]周一贯.让语文训练重新焕发“人文情怀”的光彩[J].小学教学参考,2007(7):4-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统一性人文情怀训练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