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

2018-03-06姜卫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有效预习发散性思维

姜卫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有效学习成为检验学习结果的试金石,学生学习开展得好坏,是需要用学习效果来说话的。在语文学习中,适当地把学习活动前置,即在学习之前开展预习准备工作,无疑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从如何有效开展预习这个角度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有效预习;单元整体性;发散性思维;适当补白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学习的有效性被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一切哗众取宠的形式被抛弃,教学方法好不好,教学效果行不行,均以学生是否能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为检测标准,这样务实求真的态度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即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过程,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己任,循序渐进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时,适当的学习前置行为,即预习工作开展得好坏,无疑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所谓预习,指学生在学习新的学习内容之前,自己开展的系统性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语文时,例如主动扫除生字词障碍、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等,为开展学习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那么在正式学习时,学生便会轻松自如许多,而且有助于他们思考更深刻,思维拓展更广阔。不过预习工作不能仅仅限于上述基本的任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去开展预习工作,例如关注到单元设置的初衷,适当引导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包括主动为文本留白处进行补白,都是有效的预习方法。

一、关注单元的内在联系性,从宏观上把握文本内容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编排得很有规律,基本是按照单元安排内容,一个单元中三至四篇讲读课文,然后安排一篇习作,以及一个综合练习。几篇讲读课文基本按照一个主题进行设置,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咏叹人间真情的,有英雄人物写真的,也有说明文之类的,这样的安排,每一篇文章既独立成文,同时又与其他内容有关联和相似之处,学习时可以触类旁通,适时联系其他内容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无疑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同时,在每一单元的习作部分,基本会延伸文本的主题进行设置。综合练习中,会针对一些语文常识进行培训和巩固,例如对标点的识记和运用,对近义词语的辨析,或者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的铺垫和渗透。每一个单元均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既要从文本本身的特点出发,还要兼顾它和单元其他内容的联系,从而树立一种宏观的大语文观,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时,笔者就充分研究了单元的主题类型,整个单元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展开,《长城和运河》是采用诗歌的形式赞美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祖先智慧的崇拜和尊敬。《美丽的南沙群岛》介绍了祖国最南端的明珠——南沙群岛的景色和未来远景,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庐山的云雾》描述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在云雾缥缈的庐山上,我们见识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这几篇课文文字优美,意境丰富,吸引着读者的目光,熏陶了读者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教材,所以笔者在教学时,便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让学生深深陶醉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中,并且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美景便水到渠成了。

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阅读一直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生在读书时,每个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其实这正是阅读多样化和丰富性的体现,教师千万不可过于干涉,使他们千人一面,这是语文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在预习阶段,便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深沉的内心世界,用自己感悟到的作者眼光去看問题、想事情,和文中人物产生共鸣,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推己及人,当每一位学生尝试以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每个人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阅读起到了提升学生探索精神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三袋麦子》时,在预习阶段,笔者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把自己当成文本中的小动物去处理事情,文中的小牛、小猪和小猴各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如果单纯地贬低贪吃的小猪和勤俭的小牛,推崇聪明小猴的做法,必然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尊重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如果学生说出喜欢其中贪吃可爱的小猪形象,又何尝不可呢?还有的同学对小猴的做法提出了改进,告诉老师:如果土地爷爷送给我一袋麦子,我会吃一半,种一半,既享受到了美食,又可以储存下粮食,不是更好吗?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此,当我们积极去激发学生课堂的思维,加深他们探索精神的动力,促使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

三、在文本留白处延伸,适当补白加深理解

语文教材的文本中,很多都巧妙地运用了留白艺术。所谓留白,就是想给读者留下自我思考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自由发挥,反而会比直白的描述更有想象力,也更有探索的价值。在预习阶段,我们可以巧妙利用文本留白,让学生自由进行补白,适当想象,那么学生对于文本理解会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课文《第八次》时,在预习阶段,笔者便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简单补白,布鲁斯王子是如何动员士兵进行抗争的呢?学生自然就能想到布鲁斯王子正是看到了蜘蛛的不放弃受到了启发,从而才振奋精神的,所以补白时,从这个角度展开简单论述即可。因为毕竟是在预习阶段,只要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方向即可。

总之,预习工作开展得好坏,取决于师生的努力方向,只要师生精心进入预习阶段,认真探索文本内容,便会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铭章.学生预习过程取决于哪些要素[J].课外语文之窗,2013(4).

[2]杨晓雪.学习过程前置,做好预习工作[J].小学生学习,2014(1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有效预习发散性思维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有效预习,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