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探索学科整合

2018-03-06彭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微作文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彭莉

摘 要:诗歌是融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音韵美及思想美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古诗教学中实现绘画、写话的有效整合,是对低年级古诗教学一个有趣的探索,同时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教学;绘画元素;微作文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对学生小学时期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的综合评价,直指语文素养的中心与核心。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使命担当。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尤为珍贵的一部分。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就有明显增加且题材多样。可见现代教育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一首古诗词的文字虽然不多,但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其中包含的意思是尤为丰富的,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也是巨大的。学好一首古诗词不单单是识记背诵。一首诗其实能带给我们一幅画面,一片想象,一种思考。作家冯骥才先生就说过绘画与文学有关,比如他喜欢诗,他发现诗特别启发对绘画的想象。的确,诗歌是融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音韵美及思想美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如能在古诗教学中实现绘画、写话的有效整合,那将是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一个有趣的探索,同时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一、发掘绘画元素,以绘激趣,搭建桥梁

将古诗教学与绘画、写话整合,简称之“诗绘写”。“诗绘写”中的“绘”可以看作是由学诗到写话的一个桥梁。这里所指的“绘”,不仅是绘画,还指向审美、指向品德教育。众所周知,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义深刻,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低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地位的。因此快速帮助学生领会古诗词成了难题。然而绘画或者是在脑海中绘制画面,这便使有字的诗文变成了生动的画面,从而为学生理解古诗词搭建起桥梁。这样的画面,可以是一种诗词意境的整体,也可以是诗词意境的局部,还可以是借诗词所产生的自我境象。写话训练的元素就来源于绘画。因此,如何在古诗词中寻找合适的绘画内容则是关键。

拿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来说,纳入上下册课文的有八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敕勒歌》《村居》《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其中每一首古诗都能发掘出一处或几处的绘画元素。例如:《村居》一诗中就藏有“草长莺飞、拂堤杨柳”的春景图和“儿童散学放纸鸢”动态图。当然古诗教学中的绘画是以辅助古诗学习为目的而非专业绘画练习。“诗绘写”中的“绘”是简单易行的,课前可以与美术老师沟通,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做好相关简笔画的指导。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就提前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指导学生学习绘制荷花、荷叶的简笔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呈现出“碧荷红莲”美景,极具画面感。教学这两句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步,画荷叶。我先带着学生在纸上、黑板上画一画单片的荷叶。看着孩子们绘制的一片片荷叶我再提问:“接天莲叶”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单片的荷叶能称得上“接天莲叶”吗?这时有学生答道:荷叶一片连一片挨挨挤挤的,铺向天边才是“接天莲叶”。第二步,画中悟。我又领着学生将先前纸上或黑板上零散的荷叶连起来形成一大片。学生就在这趣味盎然的绘画中领悟了“接天莲叶”的意思也感受到了它的壮美。第三步,贴荷花。我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的荷花。让学生上黑板把它们贴在合适的位置。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为荷花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最后,我又问道:荷花为什么这样红呢?孩子们不仅能结合“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回答道:因为有太阳的映照。还出乎意料地告诉大家,花儿这样红的原因还有绿荷的映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回答和理解我想应该是得益于绘画的帮助吧。

二、寻找写话契机,以写促悟,提升能力

低年级学生思维直观性强,把一首诗变成学生能看到的直观的画面。这个直观的画面可以和孩子共同交流,在趣味绘画当中使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然后再借助于它所产生的学诗、绘画、理解的体验,让学生把体验先说一说,再简单地写一写,这样进行说话、写话的语言表达训练。对低年级孩子来说写话的要求不能高。只要学生有表达的兴趣,便达到了“诗绘写”中“写”的目的。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因为有了绘画环节做铺垫,再让孩子为画配文字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又如我教学古诗《村居》时,就结合孩子们画的风筝图和孩子聊聊放学后的那些快乐事。这便与诗人的“忙趁东风放纸鸢”产生了共鸣。之后,再让孩子写几句放风筝的场景就不是难事了。我们知道,学生的写作内容无非就是所见、所闻、所感。但学生的生活是有限的,而诗词就给学生有限的生活范围拉开一个广阔的时间与生活空间。我们可以凭借诗词让孩子对一些陌生的生活、陌生的视角有一个认识,然后从这个认识当中截取一个点去指导低年级学生说话,再引导简单地写话,也可称之为“微作文”。

中国的古诗词从内容上来分相当丰富,有送别诗、叙事诗、写景诗、怀古诗,还有一些生活感怀诗等。这些内容中既有写景的也有叙事,还有人物内心的独白。一首古诗就相当于一个完整“艺术”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诗人的世界,也是生活的世界。读一首古诗词我们可能会了解一个人,也可能了解一首诗中具有的地域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具体内容,并由此而生发丰富的写作主题。

三、设计古诗作业,量身定制,减负增效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为孩子减负”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其实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拖堂加课一直是拖累孩子们的重要原因。其中机械繁重的作业更是加重孩子负担绕不过去的坎。如何让孩子高效能地学习,符合规律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诗绘写”的学科整合是为了丰富古诗的教学形式,其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诗歌、轻松写作。因此在探索中为古诗教学量身定制出孩子喜欢的、有创意的作业形式是老师们倾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于是,一些有兴趣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在一起共同探讨设计,将绘画、写作,以及多元共享融为一体设计出了“古诗教学作业纸”。这实际上是将多种能力的训练进行了优化重组。一张作业纸,学生可以练习书写生字;可以积累词语;可以摘录佳句;可以绘诗画;还可以写话谈感受。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给予评价。一份简简单单的作业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古诗的完整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形式丰富的、是科学适度的。

从实际教学看,这样的古诗作业是很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学生在整个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语文素养较全面的提升。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其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能为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大量的元素。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探寻出写作训练点,并通过先读、后绘、再写的形式,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的梯度训练。在增强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与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探索学科整合,创新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目标并不止步于此。其实在此基础上还可继续延伸研究高年级学生的“诗创写”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学生从“诗绘写”提升到“诗创写”。

相信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古诗教学的学科整合,一定能成为学生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及培养良好审美情趣的新天地。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微作文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微作文,让作文教学走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