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流日夜 慷慨歌未央

2018-03-06毕经涛康睿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河务局黄河水聊城

毕经涛 康睿

大河,万古奔流,生生不息;人,依河而定,沿河而居。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回望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也影响了治黄改革发展的格局。

每位黄河人都是这条大河中的一分子。如今,当纪录片似的河水流淌到了我们这代治黄人这里,年轻的聊城黄河河务局儿女们用忠诚守护信仰,用青春书写奉献,续写出一曲传世乐章。

峰行逐浪伏波  铸就河上丰碑

大河之治,始于堤防。对于聊城黄河人来说,一部堤防建设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治黄史。如今,百里长堤展露新颜,滔滔大河矗起丰碑,忠诚地记录着聊城黄河河务局的变化、发展与传承,也鼓舞着一代代黄河人共赴大河上下,在历史的激荡中碰撞与交融。

40年来,黄河聊城段得到空前规模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

1982年,踏着改革开放春潮的聊城黄河正值第三次大修堤,在东阿平阴大桥以下大堤的培修现场,最多时动员了8个县9.3万名民工上堤施工。聊城黄河河务局原工会主席白咸福回忆40年的治黄经历,对这一刻记忆犹新:千军万马的修堤现场和沿堤红旗招展的豪迈场景,工地上人山人海,机器轰鸣,往来穿梭,犹如一场兵团大会战……

大修堤时期的另一片天空下,作为防御金堤河洪水屏障的北金堤,工程建设同样火热,1974年至1985年间,聊城黄河河务局对北金堤进行第三次大复堤,对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完成土方2281.8萬立方米,使重点防洪工程基本得到了加固。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1990年起,聊城黄河河务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第四次大修堤,将60余公里的临黄大堤加高到10米左右,达到了2000年的设防标准。进入21世纪,该局堤防工程施工结束了人海战术,着力开展标准化堤防建设,打造了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百里长堤。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聊城黄河河务局迎来了完善治黄工程体系的难得机遇,防洪工程建设“大动作”接连不断,重点项目纷纷上马:

2012年11月起,黄河下游近期防洪工程(聊城段)开工建设,历时三年,2015年圆满完成建设任务;2015年10月,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黄委管辖工程山东段)破土动工,这是1985年复堤工程之后国家对北金堤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历时一年,2016年10月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治黄重器”加速落地,工程建设“再下一城”。2016年3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聊城段)开工建设。通过本期工程建设,聊城黄河河务局下游标准化堤防将全部建成,5年工期,3年完成,这是聊城黄河人的信心与担当,2018年10月底,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大规模推进的同时,黄河治理开发也实现了从“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的华丽转身,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国家级水管单位、6处黄委“示范工程”、9处山东黄河河务局“示范工程”;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实地核查,被水利部推荐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金堤河干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山东段)通过“大禹奖”验收……

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日趋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也愈发成熟。防汛责任制落实坚若磐石,全员岗位责任制环环紧扣;组建聊城武警黄河防汛抢险突击队,淬炼“黄河尖兵”,防汛备汛底气更足;无人机“服役”防汛队伍演练、工程巡查、河势查勘,防汛预案实现数字化,治黄科技化含量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聊城黄河河务局已初步建成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分滞洪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铸就大河丰碑,止战洪涝之殇,战胜了历年的伏秋大汛,特别是1982年、1996年、2003年黄河秋汛和2010年金堤河洪水,2018年又迎战了三次洪水过程,为聊城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防洪安全和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盛世福泽水城  浸润一城恩情

在东阿县刘集镇牛屯村,这个紧挨着黄河北大堤的村落,黄河水长年渗透,致使大堤外千米之内土地严重盐碱化,这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子不少下,收成没指望。”字字句句流露着村民对黄河的“恨”与无奈。

如今,牛屯村的老百姓却再也离不开黄河了。他们依靠紧邻的位山引黄闸引黄灌溉、引水淤沙,使过去的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村民收入年年攀升。牛屯村的变化只是聊城黄河除害兴利、治河惠民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如今的聊城,沃野千里话丰收,涓涓河水润民心。

改革开放以来,聊城黄河河务局建设一系列引水涵闸工程,科学规范精细化水资源管理,在辖区内修建水闸12座,引黄涵闸4座,其中位山引黄闸还承担了历次“引黄济津”“引黄入冀”等跨省、跨流域的调水任务。据统计,自1970年复灌以来,聊城市累计引水500多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700多万亩,即使在遭遇大旱的年份,有了黄河水,粮食产量依然有保障!

然而,“流金淌银”的黄河水,也出现过“不堪重负”的时刻。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沿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黄河频繁断流,尤其是1991年至1997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达717天,可用的黄河水变得“不可靠”,黄河河道出现令人战栗的干涸,以黄河为主动脉的聊城更是失去了活力。

断流之殇,聊城黄河人如鲠在喉,如芒在背。

“要像确保黄河下游堤防不决口一样,千方百计确保黄河不断流!”1999年,国家授权黄委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聊城黄河河务局党组顶住压力,合理调配,优化调度,黄河终于从孱弱走向复苏,在黄河人的精心守护中,黄河实现了连续19年不断流。

有了黄河水的滋养,古老的聊城东昌湖重新焕发了生机。

既可用又可靠,稳定的黄河水使聊城过去大片荒芜的盐碱地,“摇身一变”为千里沃野,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现象,聊城市农业总产值也从1978年的8.3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19.3亿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瓜菜菌总产1720万吨,每天直供京沪的蔬菜达50万斤……

黄河水更是成为聊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托,不仅承担着聊城地区大型工业企业的供水任务,为聊城发展新型工业化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更通过引黄入河、引黄入湖,有效保障了古运河、徒骇河、东昌湖、铃铛湖等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用水,为聊城打造北方独一无二的“全域水城”提供重要的水源支持。

盛世治水,泽被千秋。城与水,水与城,命脉黄河润聊城,黄河水在聊城大地上流淌,养育着600万聊城人民,滋养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书写着黄河的丰功伟绩,“江北水城”这张名片更加靓丽夺目。历史赋予这座城市的刚毅性格,在黄河的浸润中,它变得更加灵动、可人。

潮平岸阔峥嵘  逐梦大河之舞

时光荏苒寒暑易,问道改革大手笔。

40年来,聊城黄河人在并不平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治黄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克难,黄河、北金堤扎实防汛备汛,防洪工程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党的建设持续引领推进,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用心走好先手棋,用规范铺就发展路,用实践推动新发展。

当好依法治河的“先行官”,聊城黄河河务局大力推进依法治河管河力度,建立并严格执行河道巡查报告制度,完善联合执法机制;顺利完成水利综合执法改革任务;普法宣传深入人心,沿黄地区群众遵法守法蔚然成风;黄河水事秩序明显好转,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地生根。

成为党建工作的“探路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提升、共促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服务治黄中心工作抓党建,把党建工作和治黄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使党建工作成为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不断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打造科技兴河的“排头兵”,建成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电子政务系统、800兆赫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基层防汛单位信息通信系统工程投入使用。近10年,聊城黄河河务局科技创新项目获奖171项,其中获得黄委三新认定61项,科技兴河能力不断提升。

成为传播治黄文化的“践行者”,治黄底蕴愈发深厚。建设荣誉室、图书室、党建活动室、黄河文化展室、廉政文化展室等文体活动学习场所多处;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不断涌现;聊城黄河河务局机关连续21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东阿、阳谷、莘县三县局也全部晋升省级文明单位;位山闸管理所也自2002年始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做好治黄经济发展的“有心人”,建筑施工平稳发展,引黄供水挖潜增效,跨河交通提质增能,淤区绿化转型升级,聊城黄河河务局构筑“开放治河”体系,搭上地方经济发展的快车,借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契机,携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新机遇,努力融入地方发展格局,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职工队伍稳定,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增。

成为事业发展的“建设者”。新时期,治水思路在转变,治水行动在加速,站在新的起点,聊城黄河河务局党组以发展新理念引领治黄新实践,按照黄委“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化规范管理,致力于加快发展,顺利完成试点工作,將重点工作分解为6大任务和26项工作要点,层层梳理,聚实聚力……

岁月不惑,春秋正隆。改革有定力,实践有方略,一代代聊城黄河人挽起高山大河,在黄河奔流的土地上走过青春岁月,是沧桑,透出的又是一种顽强,秉持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治黄最初的见证,岁月流金,只为大河之舞更加绚烂,大河之歌慷慨未央。

猜你喜欢

河务局黄河水聊城
水利部标准化管理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堤防工程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黄河水是胶体吗
两滴黄河水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河长制在破解黄河河道清障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增强沧州河务局凝聚力
黄河水院在全国大赛中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