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参加“同课异构”活动后的思考

2018-03-06刘雨雷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同课异构

刘雨雷

摘 要:本文立足教学实际,围绕人教版九年级“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的同课异构活动,针对教师的有效教学进行反思,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學生参与的全体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回归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生参与;教师指导

笔者参加了所在学校初中部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Unit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的第一课时。通过参与其他教师的讲课过程,本人对同课异构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同课异构”的概念与形式

所谓“同课异构”指的是:同一教学内容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完成各具特色的课堂设计并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教研形式。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其可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让参与者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充分展示了个人风采,或温文尔雅,或激情高昂,或循循善诱,或形象生动,或拿捏到位,在共性之中却个性飞扬,体现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家能够较好地把握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意图,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设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中的第一课时是听、说课,主要是围绕“Feeling”这个话题,谈论或询问对某件事或物的看法,以及谈论事物对人的影响,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和新目标语言,同时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并练习有关的听力。

二、导入方面

有的教师从旧知识引出,让学生谈看了不同类型电影之后的感受,引出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形容词;有的教师是就当天的天气引出自己的感受,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内容;有的教师则运用本班学生的各种表情照片来谈论他们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所涉及的谈论感受的形容词等,不同教师采用了不同的导入方法。

通过同课异构,同样一堂课,不同教师的着眼点不同,思路不同,使用的导入方法也就会不同,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就是好方法。课堂的导入要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等作用。上课伊始,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但主要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导入的技巧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法在应用时,各种方式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这样学校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因地制宜,找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导入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三、选题的确定

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能谈论或询问事物对人的影响,能在实际情景中简单运用make的用法,因此训练学生说英语尤为重要,那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能倍感亲切,从而马上融入其中,且有话可说,参与度高。在创设情境方面,每位教师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教师是给出了几个本地的特色餐馆,让学生谈谈想去哪儿及去的理由;有的教师给出了几部电影大片,让学生谈谈想看什么及理由;有的教师则是从学生爱听的音乐入手,有的教师则是从天气、季节来设计,等等。

新课程的一个重大变革表现在师生、生生之间互动行为的多样化上。互动行为在教学中的意义已被更多的教师所重视,因为真实语言运用应当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中,特定情境中的人际关系必然建立在多样化的互动行为基础上(《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往往会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坚持以生为本,所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更要注重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紧扣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情境中的语言操练不仅仅要包含学生所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话题,更要包含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表达兴趣的内容,从而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四、关注学生们参与的全体性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是《课程标准(2001年版)》制定的英语课程基本理念。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未来都需要用到英语,但英语作为一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发展、情感发展、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形成的课堂,对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情境大多数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参与面较广,但也有个别学生在小组中只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合作中去。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之一为: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小组学习,不应该只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或者是作为公开课而求新、求异的手段,从而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五、关注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对话时,教师要加入到学生中去,尤其是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多开口;有的教师仅仅只在学生周围转了一下,没有仔细倾听,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在新课改的洗礼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传授式教学课型大为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增多,自主性大大增强,这是可喜的。但在大谈“学生主体”的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被不恰当地弱化了。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引导被刻意地减少,无指导性操练与活动却充斥了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既不能越位,自己代替学生学,也不能缺位,丧失自己的教。endprint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大力倡导“以生为本”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主导者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迪的作用,这体现在教师的“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要牢牢把握住课堂,组织“有效教学”,恰当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关注课堂教学的回归性

在教授新词汇时,有的教师一带而过,对于学生有困难的单词没有耐心去多次带读,使得学生在合作表演时遇到新词汇就停在那儿,或者就含糊带过。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标准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用英语做事情”的教学理念,导致不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这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现在的课程都有了固定的模式,即程式化、娱乐化、课件化,好像一节课没有分组合作学習,没有学生上台宣讲,或者没有课件,就不叫上课,似乎只要学生参与活动了、敢于表达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个人赞同最好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新观念与老传统相结合的方法。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使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都能科学、合理、恰当、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服务。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应该坚持,如课上听录音、领读单词、翻译句子、背诵课文等。诚然,一味地死记硬背是绝对不可取的,应该在条件的许可下,为学生尽可能创设语言学习和操练的环境。英语学习犹如滚雪球,失去了强大的语言知识储备,学好英语就是一纸空谈。因此,对于新课程,教师要有理性的认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不能生搬硬套,某些环节要有所“回归”。

此次参加学校初中部教师们的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本人认为:与一般的课相比,同课异构课更有可比性,因为对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们的理解不同,其课堂设计也有所不同,教师们可以相互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教师个性,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翟晋玉.让教师发展有“法”可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2):1.

[2]邵忠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反思[J].石油教育,2011,(1):97-9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同课异构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