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研究

2018-03-06曹红梅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国际贸易

曹红梅

摘 要:跨境电子商务在近些年获得了飞速发展,社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但市场上既具有电子商务操作经验又具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因此,在现阶段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更加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设置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培养既懂外贸,又懂电商平台的操作,还能够利用电商平台把公司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跨境电商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

在当前互联网+外贸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外贸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行业领域的变化导致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复合化。国际贸易类相关专业如何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来应对行业新变化,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使各个城市对这一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境电商领域出现“一将难求”的局面。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呈现出总量不足、层次不高、人才需求与培养不平衡等问题。

(一)跨境电商人才总量不足

在全球电子商务日渐成熟的趋势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依附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形势和新手段,发展潜力巨大。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逐步向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渗透,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然而国际型、管理型、创新型高层次跨境电商人才紧缺、总量不足是当前制约跨境电商弯道超车的主要因素。

(二)跨境电商人才层次不高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意味着需要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人才,而且还需要有国际贸易背景。在目前企业录用的员工中,企业认为跨境电商员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动手能力薄弱,其次是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技术知识不扎实、缺乏行业特点等。总的来说,目前高校培养的外贸专业或者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层次不高,没有办法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

(三)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与培养不平衡

一方面,大多数高等院校没有复合型专业,应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懂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但缺乏专业的人才和管理理念,应在员工的引进、培训、晋升通道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并有效推进,培养企业自己的跨境电商人才。

二、传统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局限

(一)课程定位不够清晰

传统的国际贸易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定位不够清晰,本应根据行业岗位需求进行专业和课程定位,随着行业的动态变化,市场对岗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并不会很快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课程定位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以不变应万变”,课程设置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

(二)课程设置覆盖面不够广

传统的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多倾向于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等专业课程、及语言类课程的听说读写译,对于电子商务类课程,有的只设计了电子商务概论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有的甚至没有设计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这对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的懂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网站设计、软文编辑等技能的国际贸易人才相去甚远。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国际交易中涉及到的国际法律法规问题、国际营销问题等都势必要加入到传统的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当中来。

三、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类专业课程设置带来的影响

(一)课程设置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在高校国际贸易类相关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对接,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而课程设置要遵循这一基本思路,在课程设置前要加强对产业、行业的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定位,并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综合考量来完成专业课程的设置。跨境电商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能,通晓电子商务平台操作,能熟练运用英语和电脑网络等工具进行市场开拓,能在集团企业、中小企业及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岗位的工作。课程设置中,要根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考虑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争取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理论联系实际

每所高校的师资状况、学生质量、实验室条件、外部环境等都有较大差异,课程设置中要综合考量学校状况,尤其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既不能为了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不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开设一些看上去“高大上”实际上学生完全学不懂的课程,也不能为了实训而实训,在没有实验室等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化地教学,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設置要结合行业变化和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设定

课程设置要考虑构建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推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共同组建双师团队、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推进就业。

参考文献:

[1]陈长英.浙江省电商从业人员就业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商贸,2014(12).

[2]方巍巍.义乌中小企业技能型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

[3]罗湘波,檀怡,毛一波.年薪10万起步难觅网店店长,宁波高端电商人才紧缺[N].宁波晚报,2014-08-24.

[4]谢丽云.基于速卖通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5(3):171-172.

[5]陈芳鲤.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变革[J].国际商贸,2016(1):126-128.

[6]王芳.跨境电商时代下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100-101.

[7]杨自辉,吴名蒙.基于“互动、协作、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41-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