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没有理性时代
2018-03-06马文
马文
今天如果有人问你互联网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这如今似乎是一个极其遥远的名词,尽管你生于斯赖于斯,你的情爱仰赖算法,你的约会始于二维码。而正活跃起来的千禧一代,他们很多也是某次网络约会的结晶。然而,你却越来越不知道互联网究竟是什么。
对于曾经那些依赖着互联网创业的名号就动辄融资的人来说,这恐怕不是一个多好的信号。至少,互联网曾经作为技术和一种模式领先世界的福利,已经被深埋地下。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曾经嚷嚷着互联网思维就能赚来眼球的人会发现,今天这套话术已经成了上个世纪的遗存。所以,在新词汇发明家看来,只能用“新物种”这样的词汇来表达一个时代消失后的名词恐慌了。
新技术有个吊诡的规律,到了某种程度之后,人们总会发现,原来新瓶无非装旧酒。
2018年度的第一个全民风口,直播答题。在直播间之内,网友在线答题瓜分奖金,答错或超时即退出游戏。或许,那些见证了电视行业黄金时代的人会有些不屑,这样一个所谓的新风口,只是复刻了传统电视时代的有奖竞猜,可以说是手机直播版的《开心辞典》。
有奖竞猜是电视业黄金年代的功臣。1955年,CBS推出第一档益智类答题节目《64000美元》之后,益智类知识问答节目依赖其全民参与和奖金直接刺激的特性,被称为“历史上第一档单纯电视形态的全民娱乐产品”。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中,那个因为一档节目就能够逆转命运赢得正义的现代神话,正是这一大众传播产品的遗迹。这类节目曾影响了无数普通人的客厅、知识概念甚至是命运。而今天开始,这套节目类型也将影响到拿着手机的小镇青年,并在互联网时代的末尾,继续制造着颠覆和创新的神话。
互联网的风口越来越短了,离上一个全民追捧的概念“无人货架”还没过多久,倒闭的小公司尸骨未寒,转身大家就陷入了撒币的狂欢之中。
风口是资本家的投机主义。吃尽互联网后期红利的朱啸虎在各个场合都难掩焦虑,ofo和摩拜单车再不合并,资本就来不及收割了。大家制造一个风口,投资公司的估值翻了几倍,然后收割离场,留下那些真信这回事的人裸奔。
风口越短命,证明我们的所谓创新也走到了一个尴尬的节点。1994年,美国曾涌现过一阵“商业模式革命时代”的潮流,断言未来商业模式的革命和创新才是主流。然而随着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商业模式革命论也逐渐消亡下去,大家才意识到,商业模式的变革需要敬畏,更理性的选择是,尊重且利用传统的可验证的模式。
人类可能是世界上最容易陷入乐观主义的物种之一。这种乐观主义,往往洋溢着改变一切的革命激情。19世纪,当人类把电报铺架过大西洋时,当时的媒体评论家曾沾沾自喜,“当人类创造出如此杰出的沟通工具后,陈旧的偏见和敌意将不可能再持续”。
短短几十年过后,人们发现,这套即时沟通的电报系统,似乎也没有让世界变得更好一些,相反,随之而来的一战和二战倒是浇灭了整整几代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信心。
对于那些梦想家来说,互联网已不再是冒险者的伊甸园。过去5年间,中国互联网的冒险成本被降到了最低。媒体曾经热衷于采访那些从清华北大退学投身互联网创业的年轻人。在一篇采访中,我还記得一个清华退学的年轻人手指着远处的麦当劳,标题是“再过六个月,那里就是我的”。
迄今为止,在这位年轻人手指的方向上,已经倒闭了数家互联网主题的咖啡馆、众创空间和互联网餐饮。就连这个年轻人,也偶然借着退学的话题蹭上了报纸版面之后,就此消失在创业大街的黑洞之中。
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三年前,在O2O的泡沫尾声,有家创业公司陷入App无人下载的边缘。于是,市场团队找来一队网红,穿着比基尼在冬天的北京东三环举牌游行,身上印着下载App的二维码。于是,这成了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恶俗稻草。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从未学会如何正确和理性对待创业这回事。在前五年,互联网创业的本质无非流量,流量也因此成了万恶之首。太多因狂热而起的小公司一时脑热,就贸然挺进一块处女地,然后发现处女地原来是不毛之地。
我们如今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战争尾声,巨头早已收割完毕。年轻公司想要挖掘海量用户与注意力,都会发现自己正陷入一场大卫与巨人的战争。
当那套原本成就了电视业的答题小把戏被意外搬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无数中小企业以为自己在一夜之间找到了扩展流量的解决办法。直播秀场中,那些宝贵的目不转睛的用户时长,和动辄数百万增长的新注册用户数,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其中也包括周鸿祎。360错过了整整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能叫嚣着下一个时代的安全话题,悲剧的是,最先出安全问题的恰恰是360自己的水滴直播。
至此,才能理解马化腾与周鸿祎那段言简意赅的对话。在一条朋友圈下面,周鸿祎以不乏焦虑的乐观主义认为,更多玩家会跟进,而马化腾则选择了唱衰。一前一后,态度不同值得玩味。腾讯手握流量入口坐山观虎,而周鸿祎则急不可耐为360寻找新的刺激。
很遗憾,或许马化腾部分说准了事实真相,因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从未学会把握好收割流量的正确吃相。
果然,随后周鸿祎的直播答题节目因为一道常识性错误的问题而遭到非议,另外一家平台也在题库的答案中出现偏差,惹来一片叫骂。最近则有媒体开始质疑,很多直播答题平台在用户提现过程中,涉嫌暗中采集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并且,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为用户签署了一套“支付账户服务协议”。
谁都不想错过一趟刚出发的列车,但越是如此,也越容易出现“收割用户”的野蛮行为。这是一套毫无门槛的流量模式,而更多玩家正在蜂拥入局。这恰恰是这种模式的悲哀:这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节目或者产品,而是会沦为撒钱收割用户的营销策略。
初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真的会有人为了越来越不真诚的在线答题而持续买单吗?当初,在智力竞答节目创造了电视行业的第一个辉煌之后,这一模式也迅速因为过度泛滥缺乏精细化的运作而沦为收视毒药。
让大家惊喜的新意越来越少,套路却越来越多。这套过去的故事里,我们和互联网都已越来越理性,资本却不能停止疯狂。这是我们更熟悉的,一种人类惯常悲剧的起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