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警察与赞美诗》与《糕点店的盗窃案》的异同

2018-03-06王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盗窃案糕点亨利

王录

(黑龙江省佳木斯职业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警察与赞美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希望进监狱得以度过严冬。为此他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却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他受到感化想要改邪归正时,警察却逮捕了他。《糕点店的盗窃案》是意大利当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卡尔维诺的早期作品。小说描写了盗窃犯夜晚摸进一家糕点店,本为偷钱,却被美味的糕点所吸引,狂吃一通,又想起带一些给女朋友,因而被警察堵在糕点店内,本以为盗窃犯必定被抓,但却发生了令人瞠目的一幕:警察也被糕点所吸引,忙着吃糕点,无心抓罪犯,结果盗窃犯安全脱逃。两篇小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本文将从主题和艺术等方面进行比较。

1 两者的主题既相似又不同

两篇作品都写的是警察与罪犯主题。《警察与赞美诗》描写的是想进监狱的流浪汉苏贝在警察眼皮底下屡做坏事却无人管,但当他要改过自新时,却被警察抓捕入狱并判刑。《糕点店的盗窃案》中本应该是严肃执法的警察,却在盗窃现场狂吃糕点,不但破坏犯罪现场,放走了罪犯,还捏造谎言,说是一只猴子闯进糕点店弄坏了盘子和蛋糕。二者都讽刺了警察的渎职枉法,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但二者也有所不同,《糕点店的盗窃案》主人公是盗贼,在行窃过程中被发现,警察只顾吃蛋糕,放罪犯逃走,又编造谎言掩盖。强调的是警察的贪婪、虚伪、渎职。《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苏比盼望进监狱度过寒冬,但即使是吃霸王餐、砸玻璃、装流氓、扰乱治安、偷窃雨伞,都没能被警察抓走,而当他受到感召,准备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时,警察却将他逮捕判刑。通过这些不合情理的情节讽刺美国社会的黑白不分,司法不公,好人受难,坏人逍遥法外,应该说,《警察与赞美诗》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揭露批判更深刻一些。

2 两者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但又不尽相同

《警察与赞美诗》在描写上更多采用白描手法,以质朴简洁的文字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形象。比如苏贝想扮成浪子来“调戏妇女”以实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所谓 “娴静文雅”“衣着朴实”女子却反过来缠住他,吓得他只能逃之夭夭;他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却原本就“来路不正”。用“娴静文雅”“衣着朴实”来形容看似端庄,实为暗娼的女子;用“衣冠楚楚”形容表面品格端庄,实际却是小偷的顾客,这些描写抓住两个形象的衣着特点来点明两人的表面上的身份,语言简练生动,在幽默中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

《糕点店的盗窃案》则更善于从感官的触觉、嗅觉、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语言更加细腻生动。潜入糕点店的杰苏班比诺在黑暗中先是 “他的手指触摸到一个又柔软又黏糊的东西,很像是海生动物。他的手停顿在半空中,手上滑溜溜又湿乎乎的,就像碰到麻风病人糜烂的肉体,滑腻得令人心里发麻。他觉得手指间好像还夹住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像是瘤子,可能还是毒瘤。”这是着重从触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黑暗中的恐惧感。“尽管两眼一摸黑,但鼻子却能闻到气味。”“一种糕点的特殊甜香钻进他的鼻孔”,而且“甜食的味道愈来愈浓”,“他终于明白,他碰到的并不是什么动物,而是甜美的蛋糕,手上沾的是奶油,之间夹住的是一只蜜饯樱桃。”这是从嗅觉的角度描写糕点的甜美。“凭着手电筒的一缕光柱”,“眼前出现的都是一排排的货架,架子上摆着一排排的托盘,上面放着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点心。有奶油蛋糕,那厚厚的奶油的光泽宛若点燃的蜡烛流淌下来的白蜡,还有一组组排列整齐的大面包和堆成一座座古堡似的果仁饼。”这是从视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糕点的数量众多和巨大的诱惑力。这些描写将窃贼对点心从不知是什么的恐惧,到被甜美味道所吸引,再到被眼前的糕点的数量和诱惑力所震撼,作者将触觉、嗅觉、视觉综合在一起进行描写,真实细腻生动,非常吸引人。

3 两者都采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但也有所不同

欧·亨利的幽默被称为“含泪的微笑”。他的作品往往令人啼笑皆非,但透过现象去探查本质,又令人唏嘘。欧·亨利善于描绘出美国繁华社会的阴暗一面,即华丽外表下面的穷困者的生活,但又为酸楚的生活穿上笑的外衣,笑声的背后,是同情的眼泪。比如,“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岛监狱一直是他冬季的寓所。”昨晚,他睡在广场的长凳上,用厚报纸衬在衣服里,依旧“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又如,苏贝吃完霸王餐后,并没有被逮捕,,他感觉“被捕似乎只是一个美妙的梦想,那个岛仿佛非常遥远”。调戏妇女不成之后,“苏贝突然感到一阵恐惧,是不是一种可怕的魔力使他永远不会遭到逮捕了呢?这个念头带来一些惊惶”。这些幽默语言看似轻松,实则沉重。监狱是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却成了流浪汉心中如度假圣地一般美好所在,天气寒冷,只能用报纸衬在衣服里御寒,这里使用“好客”“冬季寓所”“美妙的梦想”等反语,说得幽默轻松,实际上揭示了下层小人物悲惨的境遇,饱含着无家可归者的无限辛酸。

《糕点店的盗窃案》也采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但给人感觉是轻松愉快,充满欢乐,又满含讽刺。杰苏班比诺和同伙明明是去偷钱的,却被甜美的糕点所诱惑,完全忘记了初衷,“他恨不得……躺倒在蛋糕上……永远也不离开”。可以看出窃贼对于糕点喜爱和贪恋已近乎疯狂。他扑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每次都硬往嘴里塞进两三块点心,也根本顾不得品尝什么滋味了……”当同伙在撬保险柜时,他却在琢磨着对那些蛋糕如何下手,他“几乎把脸孔埋进蛋糕里去,开始从蛋糕的中心逐个地咬上一口”。这些描写充满喜感,读者似乎也和他一样忘记了他来此的初衷和面临的危险。当同伙盗窃得手准备离开时,他想的却是这一顿美餐可以向女友炫耀许多年。他本已跑到门口,却想起忘了给女友带些点心,于是他又回去偷了一些糕点揣在怀里。突然看见了警察的影子,他躲在椅子后面,顷刻间店里挤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察。气氛非常紧张,他在劫难逃,“他猫着腰蹲着,怀里蛋糕上的蜜饯水果挤了出来,为了不让它掉下来发出响声,他赶忙把香橼果和甜梨吞进肚里”。但是,警察们并没有进行搜查,却“不时用手捏起几块散落的点心放进嘴里。他们的动作格外小心,怕搞乱了破案线索。几分钟后,这些本该缉拿罪犯的警察,变都无所顾忌地狼吞虎咽起来。杰苏班比诺也趁机大口大口咀嚼着,但警察们比他吃的还起劲,也盖过了他的咀嚼声。”过了好一阵他才发现通往门口的路是畅通无阻的。“当警察们终于清醒过来,杰苏班比诺早已无影无踪了。”最后,他在家中和女友一起吃着揣回的糕点。无论是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充满喜感,读者开心又紧张的看着他在糕点的诱惑下变得疯狂,看着他大吃特吃,看着他吃不够还要带些走,担心躲在椅子后面的他被警察抓住,又吃惊地发现警察不仅不办案反而吃得更疯狂,随后看着他逃脱后和女友一起享用他带回的点心,这一切令人感到非常欢乐,感到出乎意料又充满讽刺意味,讽刺了警察的渎职和人性的贪婪。

总之,《警察与赞美诗》与《糕点店的盗窃案》这两篇出色的短篇小说在主题和艺术上虽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特点,都体现了两位作者高超艺术水准。

[1](美)欧·亨利.欧·亨利短篇小说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意)卡尔维诺.帕洛马尔[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2.

[3]陈研,张清东.《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析[J].电影文学,2010(23):126-127.

猜你喜欢

盗窃案糕点亨利
名画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雨夜盗窃案
糕点世界的小偷
找找看
小小糕点师
小小糕点师
大公鸡亨利
美味的糕点
喇叭盗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