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语言服务与中国旅游的“世界化”

2018-03-06河南城建学院张香宇

外文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语种院校人才

河南城建学院 张香宇

一、引言

“世界化”(cosmopolitan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内在化的一种表达,或者说是渗入内部的、深层次的“全球化”。众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全球化”做了多视角的阐释,这些阐释的外延或内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过,截至目前,学界基本达成以下共识:从历史视角方面看,“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源头可追溯到15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自此以降,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人们,从彼此分割的状态走向整体变迁,从互不交往或较少交往到频繁交往。直至今天,这一过程仍在持续。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由发达国家主导,以资本扩张为核心,对经济、政治、文化等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实现这些资源为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们所共享的一种发展方向、潮流或走向。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赵旭东 2011: 345)。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和“本土的”文化模式是相互关联的文化存在,而不是作为截然不同的、毫不相关的两极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的终极结果或发展远景催生了一种新文化,该文化以承认不同文化的平等参与、共同创造以及交融互摄为鲜明标志。(袁祖社 2008: 36)综上所述,“全球化”是发生在人类历史、社会以及文化内部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该过程也正是世界社会理论大师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世界主义观》(CosmopolitanVision)一书中所界定的“世界化”的题中之义。(赵旭东 2011: 345)

中国旅游的“世界化”是学界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是旅游业阔步“走出去”与国际旅游市场无缝对接的一个发展方向或趋势,其实质是中国旅游放眼全球,通过由内到外的提质增效,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在规模、质量、效益诸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①见“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6。 http://www.china.com.cn.,语言服务是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旅游主要依靠“资源吸引”来赢得域外游客的认可,而近10余年来中国则凭借庞大的出境游市场和可观的消费能力吸引国外旅游目的地。今后,中国旅游的“世界化”将以“综合吸引”,即通过资源、市场、资本、管理、人才等各要素的结合,在公共政策、商业模式、企业经营、对外投资、服务水平等方面形成系统性的“样本输出”,决胜国际旅游市场。相应的语言服务亦需全方位升级换代,如在语言规划方面,需面向全球,内外兼顾进行立体化设计;在语言交流方面,使用世界化的语言,尤其是在“市场营销和具体运营中,要说别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宋瑞 2013: 56);在语言产品方面,开发方便实用的全球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言服务的跨文化桥梁作用。但目前诸多行走在“世界化”道路上的中国旅游企业,面临复杂的语言文化融通困境。

二、跨国旅游企业的语言文化融通困境

跨国旅游企业所面临的语言文化融通困境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拓展业务所需的外语语种日益增多,但中国国内语言教学资源供给有限;2)急需大量高水平、国际化的专业语言人才和旅游人才,但相关人才缺口明显;3)跨国业务量增长迅速,但企业自身的语言服务能力和语言应用产品的开发却与之脱钩。

(一)所需语种供给滞后

201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海内外业务迅速拓展,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所需外语语种剧增。以2014年的出境游为例,尽管到位居中国出境游目的地前10名的地方去旅游的游客量占总游客规模的65.4%,但增幅明显的却是占比例较小的非洲(9.4%)和大洋洲(3.9%)游客,分别为24.3%和80.9%[注]见“2015年度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去年出境游人数首次过亿”,2015。 http://www.cntour2.com.。与此同时,跨国旅游企业的海外业务量日益攀升,所需语种随之增加。除英语、法语可在一些地方通用进行交流之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均拥有本土语言,一些非洲部落的语种更多。在这些地方业务的开展,需通过翻译当地的语言进行。另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推进,沿线国家旅游业务增幅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4个国家,44亿人口,40多种官方语言。一些民族众多的国家,语言的种类和数量惊人,如缅甸共有117种语言,除了活力处于5级以下(属于非通用语言)的103种语言外,还有14种活力级别较高的语种。(赵世举 2016: 22)语系的复杂性、语种的多样性以及所需语言服务数量的激增程度,均颠覆了人们之前的认知,这一切使得担负“先联先通”使命的中国旅游业,迫切希望借助高品质的语言服务与所在地或所在国进行沟通,助力海外业务的顺利开展。

令人遗憾的是,跨国旅游企业旺盛的外语语种需求短期内难以得到满足。在中国,高等院校是语言学习资源集中之地和相关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其语种结构和实际需求严重失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在使用的语言超过6 000种,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外语不足70种,且大多数院校所开设的语种以欧美语言为主,英语为必开语种或核心语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75个,涉及通用语95种,相关院校已开设了其中的54种,但仍有38种官方语种还未开设相关教育专业(赵世举、黄南津 2016: 106);在“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官方语言中,中国仅拥有20种学习资源。为满足市场需求,一些院校不断增设或增开新语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2015年增开了马来语和乌尔都语,未来5年还将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需求,增设3至5个小语种[注]见“‘一带一路’大战略带动中国内地小语种热”,2015。 http: //www.chinanews.com.;北京外国语大学所开语种已增至70个,计划到2020年开设100个以上。这些院校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与已开设100余种外语的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和开设200多种外语的美国蒙特雷地区的诸多院校相比,差距明显。[注]见“北外开通50个语种外语网站”,2015。 http://morningpost.com.cn.

(二)可用语言人才匮乏

跨文化交流人才的短缺是旅游业“世界化”的最大瓶颈之一。要满足企业海内外业务发展的语言服务需求,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高水平专业语言人才和“外语+旅游”复合型人才。“企业有多元化特征,语言服务业具有多元化特征”(王立非 2016: 17),旅游企业也不例外,其多元化的海内外业务,需要多种类的语言服务人才为不同的业务环节提供多元的语言服务。不过,现有人才和相关语言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企业涉外旅游业务发展的需要。

1)高素质导译数量缺口令人担忧

随着中国出入境游的快速化发展,域外游客的来源国日趋多元,导译(即导译员或涉外导游)成为行业急需。然而,目前相关高校所培养的导译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均难满足市场需求。从1979年中国第一所旅游高等院校(即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成立到2016年末,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有604所,高职高专院校1 086所,中等职业学校924所。3项合计,旅游类院校共计2 614所。而上述院校2016年的招生统计数据中,涉外旅游方向的具体招生情况不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开设涉外旅游方向的院校及其招生数量较为有限,没有必要单列;二是由于软硬条件所限,大多院校无法开设这一方向;三是众多院校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大众化”旅游人才,属于“小众人才”的涉外导游/导译等不在其培养范围之内。凡此种种,导致旅游人才市场上“涉外导译”匮乏。为了缓解这方面的压力,国家及地方旅游部门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规模庞大的业务培训,如2015年实际参加培训的人数就多达475.4万人,但专业知识扎实、管理能力过硬、外语综合素养较高的从业人员相对有限。即便是导游和涉外领队数量多年雄踞全国第一的北京市,情况也并不乐观。以2014年为例,截至该年年底,北京拥有涉外领队13 557人,而该年度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总量为365.5万人次。二者相较,外国游客与涉外领队之比高达269.60∶1。此外,整个导游队伍的构成呈现以下特点:总量不足;低职称、低学历人员偏多;外语语种以英语为主,小语种人才稀缺。[注]见“2014年北京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4.0%”,2015。 http://www.qianzhan.com.北京的导译队伍尚且缺少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其他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可想而知。

2)高水平“中译外”旅游翻译人才严重匮乏

旅游文本翻译是中国旅游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文本是指“旅游(接待)一线人员(尤其是导游翻译或涉外导游)在工作中经常碰到的、约定俗成的那些应用型文本……它们使用面广、应用频率高、实用性强、文体活泼,是旅游翻译应首先重点掌握的”(陈刚 2014: 301)。目前,中国的旅游文本翻译存在诸多问题,如:许多景区景点介绍、导游词等外语语料的信息量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信息量较为丰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无所不包;相应地,译文中的翻译错误也五花八门,如格式不恰当,意义表达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等,这些问题比比皆是,令人不忍卒读。此类现象不仅在一般景区景点存在,在对旅游文化“走出去”工作非常重视的一些精品景区,如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河南登封少林寺等景区的相关文字资料的外文文本中,亦不同程度地存在翻译问题。随着旅游网络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全国各地旅游部门或旅游景区景点竞相建立各自的网络平台,加大国内外旅游产品及服务的推介和销售力度,各种外文推介资料在网站的海外版网页上大量涌现,其中质量低劣的翻译文本不乏其例。这样的翻译不仅影响网站的声誉,更会影响其推介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流的旅游翻译人才尤其是中译外旅游翻译人才的匮乏。

(三)企业对外语言服务能力和语言应用产品不足

近年来,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的势头迅猛,众多大型跨国旅游集团竞相以多元模式发展海外业务,仅2015年就出现了很多令旅游界为之侧目的大举动,例如:首旅集团以150亿元收购如家酒店集团,锦江集团以13亿欧元收购卢浮酒店集团,港中旅以4亿英镑收购英国布莱顿酒店集团,不一而足。中国旅游正以强劲的步伐,融入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但不少已进入业务目的国的企业,在后续的管理经营中,因语言服务能力或(和)应用型语言产品开发和建设方面的滞后或空缺,加之缺少得力的语言服务合作伙伴,无法顺利地与当地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业务开展困难重重。还有一些企业因跨文化语言能力的不足,在海外业务拓展过程中无法化解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非商业因素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业务开展遭遇到所在地民族意识的干扰和排斥。实际上,因语言服务能力不足而罹患“跨文化休克症”的行业并不局限于旅游业,大多数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都有可能或已遭遇类似境况。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2014: 16)所言:“跨文化休克症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语言服务,人才是核心”(赵世举、黄南津 2016: 106)。诸多活生生的例子使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痛切体味到语言融通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和相关应用产品开发的不可或缺性,尤其是相关人才的无可取代性。于是,“以人为本,改变现状”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的共识。许多企业不仅加强了内部有关人才的培养,还加大了网罗外部人才的力度,把人才搜寻范围扩展到全球。而且,为了吸引、留住稀缺语种人才(如现场口译),不惜开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年薪……但是需求远超供给是国际型旅游人才市场的最大“行情”。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千军易得,一译难求”成为众多企业的难解之忧。显而易见,在语言服务方面,拥有国际水准旅游翻译人才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旅游企业能否“走出去”、“走出去”距离的远近以及“走出去”效果的好坏。

三、集各方合力,解融通之困

从中国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海内外业务拓展的总体趋势来看,涉外导译、旅游翻译及高水平“外语+旅游”人才已经成为困扰旅游业“世界化”的重要瓶颈。而这一瓶颈的出现,不仅与企业自身的诸多因素有关,也与国内外大环境关系密切。要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单靠旅游企业“单枪匹马”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发挥多方“合力”。

(一)旅游企业:适应跨文化要求,内强外联,解决语言服务难题

旅游企业在“世界化”的过程中加强自身语言服务能力建设是避免“跨文化休克症”的良方之一。语言能力建设的基础是设立独立的语言服务部门,此举可有效汇聚和管理企业语言资产,避免或者减少各类语料的重复翻译、术语翻译不一致等问题,提升译文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还可通过积累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服务成本,保障文件安全,提升企业和产品美誉度和跨文化适应力。然而,语言部门诸多功用的实现需基于以下工作的有效推进:1)完善包括语料库、术语库、写作风格指南、翻译风格指南等在内的语言资产系统、内容管理系统(CMS)、全球化管理系统(GMS)等基础设施,确保这些设施能够实现与企业资源计划、海内外业务运营与维护系统的无缝对接。2)制定本企业语言服务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实现语言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3)招聘或培养一定数量的导译、旅游翻译、“旅游+外语”人才以及主要语言服务环节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支在规模和服务水平方面能够基本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语言服务团队。

拥有独立的语言服务部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跨境业务的语言沟通问题。不过,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将本地化翻译项目的具体运作等业务“外包”给专业语言服务供应商,则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发展其核心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外包”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语言服务商可助力企业降低其服务成本,增加收益;反之,则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甚至影响其全球发展规划的实施或运作。所以,选择合适的语言服务公司是“外包”业务顺利进展的关键。不过,通过具体、科学的运作,与某一个或多个语言服务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贸易伙伴关系,可助力企业获得优质的服务,摆脱因“外包”而受制于人的窘境。

(二)语言服务企业:强壮自身,争做企业合作伙伴

成为跨国企业的合作伙伴是语言服务企业壮大自身的一把“利剑”。语言服务企业必须有规划、有步骤地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才能与企业合作共赢。首先,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决定因素是服务产品的质量。语言服务企业务必打造一支技术过硬、职业道德够强的服务团队,提供大范围、应用型、专业化的产品,并以流程化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其次,要找准合作的切入口。随着跨国企业所需语言服务种类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发展,其核心业务亦会从传统的口译(如涉外导游服务)、笔译(旅游景区景点公示语翻译)转变为翻译(口译、笔译、导译)、文案写作、文档排版、本地化、字幕与配音等现代语言服务类型。语言服务企业急需实地考察市场变化导向,科学分析所需语种、产品类型、服务标准,以明确服务方向和重心。最后,随着全球性多语服务项目的大量涌现,客户势必对工作模式和工作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服务企业还须进行立体化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满足顾客的多维需求和“立等可取”的迫切心情。

而且,语言服务企业还须以不同方式强化与客户的多维沟通,实现从服务产品供应商到合作伙伴的转化。针对跨国企业所需产品语种、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可通过提供服务设计方案、业务咨询等方式,融洽供求关系;亦可根据企业海外业务分布地区的语言服务水平差异,为其量身定制服务途径,比如:在跨国业务比较集中的欧美语言服务发达地区,可考虑在中国企业业务所在国设立办事处,为其提供便捷、适时的语言服务;也可并购当地语言服务企业,以集群效应取得其语言服务“外包”业务;对于亚洲、北美等语言服务中等发达地区,可通过翻译资源网络将客户的语言服务业务委托给业务目的国的语言服务商或高水平的自由译者;对于非洲、拉美、大洋洲等语言服务欠发达地区,可以劳务“外包”方式,派遣员工跟随客户到目的国,完成相应的语言服务工作,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

(三)高等院校:狠抓教改,培养高素质的涉外人才

在中国旅游“世界化”的进程中,高等院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在旅游教育界,尽管人才培养与旅游业纵深发展的关系得到了高度重视,但人们往往把大众化旅游人才视为旅游业所需人才的全部,忽视或不够重视小众人才的培养,从中国开设涉外旅游专业的院校数量及其年度计划招生数量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而且,一些院校在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小语种师资资源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较难保证其毕业生的综合素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或与市场需求相契合。时代迫切呼唤有关院校进行转型发展,加大涉外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探讨中国旅游类院校教改的成果已相当丰富,其中一些还不乏真知灼见。本文只强调两个方面:第一,院校在瞄准自身不足进行内部教改的同时,还须放眼院校之外,通过纵横联合的方式,丰富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外语师资力量薄弱是很多旅游院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国内外教学资源富集的院校联手可迅速扭转局势,弥补自身的短板。第二,众多院校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市场要求脱节,导致这一窘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老化或与旅游业界、政府主管部门等交流、合作不充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摆脱这一困境,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众多院校协作,实施了一系列外培计划,如“1+3式外培计划”“3+1式计划”等。他们还与国内著名的旅游跨国企业如首都旅游集团、上海锦江集团、国游集团等进行广泛合作,携手培养、催生了一大批旅游学界精英、旅游业界领军人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经验告诉人们,打破学科、业界等限制,加强与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以及教学资源优势明显的国内外院校等的合作,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势所趋和有效路径之一。

四、结语

中国旅游的“世界化”趋势不可逆转,语言服务是助其实现这一“胜境”的高架桥。目前,中国跨国旅游企业遭遇多种语言服务困境,较为典型的有三种:一是在全球布局过程中,所涉及的语种不断增加,谙熟的语种有限。二是所需专门语言人才和“旅游+外语”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大,而实有人才却凤毛麟角。三是语言服务能力及产品有限。旅游企业语言服务能力弱,语言服务企业能力有限,高校外语资源、语种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难以与时俱进等问题是一流旅游涉外人才瓶颈产生的关键因素。增强语言服务意识,设置独立的语言服务部门,加强语言服务产品开发以及与相关企业合作,提升综合语言服务能力是跨国旅游企业的当务之急;立足市场变化导向,增强语言服务能力,与企业深度携手是语言服务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之举;内部教改,外部联合,调整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端国际化旅游人才是高校服务于中国旅游、成就世界一流旅游院校的有效路径。

实际上,中国旅游的“世界化”涵盖内外两个方面的基本工作:一是国内旅游从基础设施到综合服务水平要努力做到既能保持并彰显中国特色,又合乎国际规范,达到国际标准;二是在国外,中国旅游企业要抓住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出境游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在国外发挥出‘主场优势’,将境外消费截留,提升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影响”①见“中国力量重塑全球旅游格局”,2010。 http://www.bjrb.bjd.com.cn.,均需借助语言服务沟通世界才有望实现。不过,“沟通世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旅游、教育、语言服务等业界的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要想彻底根治旅游业的“跨文化综合征”,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协同相关行业长期共同发力。也只有这样,旅游业才有望快速“世界化”,中国才能早日实现“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②见“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全文”,2016。 http://www/travel.china.com.。

猜你喜欢

语种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