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疗效观察

2018-03-06许丽亚刘征宇闵海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胃脘螺杆菌幽门

许丽亚,刘征宇,闵海阳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上海 201600)

疣状胃炎(VG)即痘疹样胃炎,在悉尼分类中又被称为慢性隆起糜烂性胃炎,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胃黏膜多发丘疹样隆起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以胃窦部多见,沿皱襞连成串珠状,亦可为胃窦部孤立的疣状隆起,直径5~8 mm,高2~3 mm。该疾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上腹部疼痛不适为主,其次是腹胀、反酸、嗳气等,但其病程较长,易于反复发作,治疗上颇有难度[1]。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疣状胃炎常见于阴虚痰瘀互结型,其基本病机为胃阴亏虚、痰瘀互结[2],治宜滋阴活血、化痰散结。本研究观察了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疣状胃炎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3]疣状胃炎的相关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指导研究原则》[4]中有关阴虚痰瘀互结型的评定标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均能遵医嘱服药;充分了解本试验流程、收益及可能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经胃镜及其病理结果提示合并消化性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胃息肉等消化系统疾病者;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血液、呼吸、泌尿等系统原发病和精神病者;治疗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169)40 mg/次早餐前口服。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胃消疣汤治疗,药物组成:炒僵蚕15 g、石菖蒲10 g、乌梅10 g、三七粉10 g、蒲公英30 g、穿山甲10 g、炒黄芩 10 g、大贝母10 g、煅牡蛎12 g、生薏苡仁30 g、白芍15 g;胃脘部疼痛明显夜间为甚时加檀香9 g,兼见嗳气者加旋覆花9 g、降香9 g,烧心明显者加黄连12 g、蒲公英9 g,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9 g,水煎早晚分2次服。2组治疗期间嘱患者规律生活,清淡饮食,适度运动,放松心情,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症状疗效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胃黏膜隆起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胃黏膜隆起灶消失超过2/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胃镜下胃黏膜隆起灶减轻消失大于1/2;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复发。痊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3.2中医症状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按照《中医量化诊断》[6]的评分标准对2组主要中医症状包括胃脘隐痛、胃脘痞闷、饥不欲食、胃脘嘈杂不适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3.3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根除率 2组治疗疗程结束后,经13C呼气试验检查,阴性者不论临床症状如何,均视为幽门螺杆菌已清除;幽门螺杆菌已清除,且停药后4周再次经13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仍然阴性为幽门螺杆菌已根除,然后统计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根除率。

1.3.4不良反应 统计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胃脘隐痛、胃脘痞闷、饥不欲食、胃脘嘈杂不适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胃脘隐痛、胃脘痞闷、饥不欲食、胃脘嘈杂不适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32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根除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6.88%(3/132),根除率为81.25%(26/32),对照组清除率、根除率分别为66.67%(20/30)和50.00%(15/30),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可自行好转,无需特殊处理。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疣状胃炎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毒、摄入有害物质、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能是其发生的病因[7],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杆菌进入消化道后,借助自身鞭毛穿过黏液层,并通过黏附素与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其可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过氧化物歧化酶、磷脂酶A2和C及蛋白溶解酶等,均可保护其不受吞噬细胞的杀伤,从而损伤胃黏膜[8];另一方面,幽门螺杆菌可激活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嗜酸和嗜碱性细胞的过表达,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害[9]。此外,疣状胃炎的病理改变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多伴有重度炎症、腺体萎缩和不典型增生等,促进了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10]。鉴于疣状胃炎的特殊病理表现且容易恶变,第10届胃肠病大会将其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之一[11]。目前临床上治疗疣状胃炎常用的方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因疣状病灶持续存在,致使症状反复发作[11]。近年来多采用创伤性技术治疗疣状胃炎,如高频电凝、微波、射频等内镜下治疗方案,但因缺乏对照和随访,疗效尚待确定[12]。

中医理论认为疣状胃炎属于 “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胃以膜相连,而能为其行津液也。”故脾失健运,或胃燥太过,胃气不得降,腑气郁滞,胃失濡养,可致阴虚胃痛[13]。此外,“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阴亏虚,易于化火,津液不能散,火炼为痰,加之火旺入血,使血中津液益亏,津枯血燥,血行不畅而为瘀,正所谓“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终致痰瘀互结,“痰挟瘀血,遂成窠囊”,即镜下疣状增生隆起形病灶。可见胃阴亏虚、痰瘀互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以胃阴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因虚致实,虚实相杂,病程缠绵难愈[14]。故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治宜滋阴活血、化痰散结。笔者所采用的益胃消疣汤方中的僵蚕软坚消疣;蒲公英、生薏苡仁、黄芩清热解毒,可减轻胃黏膜活动性炎症;乌梅升津,保护消化系统功能;石菖蒲逐痰消积,开胃和中;大贝母、煅牡蛎清热制酸、化痰散结,可保护胃黏膜;三七粉活血化瘀;穿山甲、白芍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和中、逐痰祛瘀、散结消疣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力学、胃黏膜微循环及抗炎作用,并可调节免疫功能[15],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从而防止幽门螺杆菌等病原菌群的侵袭,促进疾病转归;白芍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其中白芍总苷可调节胃肠平滑肌和机体免疫功能,有抗溃疡、解毒等作用[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与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提示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效果,且安全。但本研究未能对试验患者行远期疗效观察及随访,值得进一步研究。

[1] 毛晓初,项锋,徐小玲,等. 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疗效的临床研究[J]. 胃肠病学,2013,18(5):301-303

[2] 卜煜锋,褚丽娟,施惠娟,等. 疣状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低氧诱导因子-1α及其下游因子表达关系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0):1326-1330

[3]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3-244

[6] 徐迪华,徐剑秋. 中医量化诊断[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2-78

[7] 张义元,李凤婷,刘少宁,等. 成熟型疣状胃炎临床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2012,7(5):579-581

[8] 吕名南,田川,李健,等. 疣状胃炎、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5,44(34):4807-4809

[9] 郭爱华,张清. 133例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25(2):106-107

[10] 樊代明,陈强. 第十届胃肠病大会报道[J]. 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171

[11] 陈文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58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4):61

[12] 文绍昆. 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37-139

[13] 孙占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5,31(3):21

[14] 胡孝定,卜煜锋,张晓海,等. 消疣汤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678-679

[15] 王莹,褚扬,李伟,等. 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15,46(9):1381-1392

[16] 冯文林,伍海涛,罗超华,等. 白芍总苷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78-1779

猜你喜欢

胃脘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