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疗效观察
2018-03-06胡新民
胡新民
(上海市浦东医院,上海 201399)
高血压肾病是一类因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及肾小球硬化的特殊肾脏疾病,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肾小动脉痉挛及血流灌注量下降,如未及时控制可进展发生肾单位硬化、纤维化甚至肾衰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1]。高血压肾病早期症状较为隐匿,30%~50%初次发现即已进入肾衰竭期[2]。目前西医对于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多通过控制血压、血液透析及肾脏移植等进行干预,尽管可部分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但医疗费用高昂,治疗时间迁延及不良反应严重等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3]。近年来中医药在多种疾病导致肾衰竭治疗方面研究逐渐深入,通过辨证治疗可延缓肾功能恶化,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及改善远期预后[4]。2012年2月—2016年2月,笔者观察了益气活血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上述时期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患者110例,均符合《中国肾脏病学》[5]西医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CDK分期为Ⅳ期,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入组前8周服用研究相关药物者,伴消化道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全身感染、精神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肺功能障碍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男18例,女37例;年龄36~74(55.38±4.72)岁;病程3~14(7.62±1.30)年;收缩压(167.78±13.12)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108.96±10.35)mmHg。观察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38~75(55.49±4.75)岁;病程3~15(7.70±1.34)年;收缩压(168.20±13.33)mmHg,舒张压(108.62±10.20)mmHg。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依据《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7]进行常规对症干预,包括控制血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0950224,规格:5 mg/片)口服,5 mg/次,1次/d;马来酸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6567,规格:10 mg/片) 口服,10 mg/次,1次/d]、调血脂、饮食控制、戒烟、纠正酸中毒、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等,同时行血液透析,透析时间4 h/次,3次/周,置换液透析流速75~80 mL/min,透析血流量200~250 mL/min,低分子肝素钠(意大利 ALFA WASSERMANN S.p.A.生产,注册证号H20040045)抗凝,每次4 h,每周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补肾方辅助治疗,组方:太子参20 g、黄芪15 g、地黄15 g、丹参15 g、益母草15 g、淫羊藿15 g、枸杞子15 g、枳壳10 g、葛根10 g、牛膝10 g、陈皮10 g、甘草8 g,每天1剂,早晚分服。2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对2组患者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及面色晦暗情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治疗12周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8]显效:相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分率>75%;有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临床症状积分减分率为50%~7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及面色晦暗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2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及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组别n社会职能治疗前治疗后情感职能治疗前治疗后精神状态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563.85±5.5272.27±7.16①62.54±7.0270.60±9.45①64.64±7.2971.12±9.95①观察组5564.13±5.6684.75±12.10①②62.47±6.9985.48±13.01①②64.32±7.2286.30±12.64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6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面色潮红1例,心悸1例,不良反应率3.64%;观察组发生面然潮红2例,心悸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不良反应率7.27%。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肾病是肾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亦是原发性高血压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造成我国老年人群慢性肾衰竭病因中高血压肾病已高居首位[9]。高血压病情进展所致肾脏病变进展较为迁延,主要以蛋白尿、镜下血尿及肾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多在5~15年内进展至终末期[10]。目前医学界对于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尚未彻底阐明,大部分学者认为肾脏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在衰竭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1];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刺激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活性,加快肾脏纤维化病变进程,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诱发细胞外基质堆积[12]。骨形态发生蛋白-7是人体内主要肾脏营养细胞因子之一,其水平与肾纤维化程度及预后呈明显负相关,能够通过活化Smad6蛋白,诱导纤维化肾脏细胞再转化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13]。
西医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仍以降血压、血脂,科学饮食,纠正内环境紊乱,血液透析及肾脏移植等方法为主,其中有效血压控制是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苯磺酸氨氯地平和马来酸依那普利是临床常用降压药物之一,分别属于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两者联用可有效降低血压,控制尿蛋白量,在延缓高血压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14],但长期应用后总体疗效进行性下降;而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因医疗费用高昂,不良反应和术后长期抗排斥等均造成临床应用受限[15]。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病情进展,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已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祖国传统医学将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归为“水肿”“眩晕”范畴,认为其病位于肾;病者因久病损耗正气,脾气无以运化水谷精微;肾气衰败则气化不畅,水湿内停,可见水肿之证;而脾肾亏虚可致气机难以封藏固摄,精微外泄;同时邪毒入络,气血难行,痰瘀互结,病程缠绵终发为本病;故中医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当以健脾气、通血脉及补肾阴为主。本研究所用益气活血补肾方组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黄芪益气健脾,地黄滋阴补肾,丹参活血通络,益母草散瘀行血,淫羊藿壮阳填精,枸杞子益肾滋阴,枳壳行气消积,葛根生津通阳,牛膝散结消肿,陈皮燥湿化痰,而甘草则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肾益脾、燥湿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地黄提取物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蛋白质和脂质代谢水平,增加肾脏血流灌注量,并有助于减轻肾小球氧自由基损伤[16];丹参能够改善肾脏微循环状态,增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因子合成水平和血液黏稠度,延缓或逆转肾功能损伤[17];而枳实则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刺激外周小动脉舒张及降低外周血流阻力等作用[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及面色晦暗评分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益气活血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肾衰竭可显著缓解相关症状体征,保护肾功能,改善生存质量,调节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水平,且安全。
[1] 王海燕. 内科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956-957
[2] 张路霞,王海燕. 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及挑战-来自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启示[J]. 中华内科杂志,2012,51(7):497-498
[3] 苗里宁. 肾功能衰竭[M].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272
[4] 王宝安,吴金玉,龙韵,等.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医学报,2011,26(7): 854-855
[5] 黎磊石,刘志红. 中国肾脏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40-64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0-21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1029-1033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7
[9] 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1
[10]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透析移植登记工作组. 1999年度全国透析移植登记报告[J].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2):77-79
[11] 董莉,王晨,史永红,等. 沉默调节蛋白1过表达通过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改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的凋亡[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4):454-457
[12] Stewart N,Chade AR.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 the stenotic kidney[J].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13,304(6):F625-F633
[13] Wong MG,Perkovic V,Woodward M,et al. Circulat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are better predictors of renal end poi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Kidney Inte,2013,83(2):278-284
[14] 高明,吕圭源. 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71-272
[15] 许峰,李继刚,张明明,等. 长期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损伤随访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12-1315
[16] 刘朵,章丹丹,卞卡. 地黄药理药化及配伍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3):748-750
[17] 翁维良,房书亭. 临床中药学[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30
[18] 阴健,郭力弓.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6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