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8-03-06杨文梓汤丽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杨文梓,汤丽丽,孙 亮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因此造成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渐趋增多[1-2]。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属于临床常见性综合征,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中,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常用方法为机械通气法,对于ICU患者,由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在治疗初期,患者身体需要采取制动措施,因此就非常容易造成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也容易出现失用性肌萎缩,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恢复非常不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3],影响后续的撤机工作,严重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已经予以了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有效干

预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4]。笔者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48例,以其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59~80岁;②最大吸气压力<25 cmH2O(1 cmH2O=0.098 kPa);③肺内分流>15%;④生理无效应潮气量>60%;⑤呼吸频率>35次/min;⑥肺活量<10 mL/kg。排除标准:①出血性休克、纵隔气肿、气胸、肺大泡、严重肺出血以及心肌梗死患者;②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设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男44例,女30例;年龄60~79(67.88±7.65)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18例,Ⅱ型56例;主要原发病:肺炎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2例。观察组男46例,女28例;年龄61~80(68.44±7.39)岁;呼吸衰竭类型:Ⅰ型22例,Ⅱ型52例;主要原发病:肺炎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4例。对于本次研究,2组入选患者均知情,签署同意书,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呼吸衰竭类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依据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呼吸机常规干预、体位干预、主动性以及被动性肌肉活动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干预上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尤其呼吸衰竭会造成患者呼吸不畅,发作频繁,患者情绪易出现负面波动,感觉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多数患者对于自身病情了解少且多有偏颇,因此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家庭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耐心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缓解压力,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从而提升临床效果。②呼吸道干预,部分患者会有痰黏稠问题,咳痰障碍,无法排出,护理中要对患者进行咳痰指导,帮助患者翻身并予以叩背等方式,促进排痰,若发现患者呼吸困难情况严重无法顺利排痰,则可根据情况给予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并在必要时给予患者使用茶碱类兴奋药物,但需控制应用剂量从而帮助患者排痰。③用氧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吸氧时要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基本情况以防止发生二氧化碳潴留。④制定活动干预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其临床特点,制定活动计划,护理人员需间隔24 h评估患者的肌肉能力、缓解活动情况、活动度等,制定出2 d的运动量,活动干预中,需予以呼吸机,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⑤卧位干预,呼吸衰竭患者清醒后,需调整床头至65°,保持半卧位,便于患者上肢关节、肌肉及肢体的主动性以及被动性活动,给予患者按摩,20 min/次,2次/d。

1.3 观察项目 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日本Bayer Rapidlab850)测定2组患者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观察2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肺功能情况,应用FGC-A+型肺功能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主要包括1 s用力呼吸容积即(FEV1)、FEV1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值(FEV1%)以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比较2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观察2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如深静脉血栓、压疮、呼吸机相关肺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

2 结 果

2.1 2组护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指标情况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2组患者氧分压高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降低或者升高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 2组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FEV1、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FEV1、FEV1%及FEV1/FVC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 2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4例,深静脉血栓1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3例,压疮0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9例,深静脉血栓3例,压疮2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7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1.448,P<0.05)。

3 讨 论

呼吸衰竭是一种综合征,是由不同因素所引发的换气及通气异常所致,对于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在临床可能会出现发绀及呼吸困难等症状[5]。大多慢性疾病者易发生呼吸衰竭,该病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患者心肺功能损伤,尤其是发展至重症型呼吸困难,患者更易发生诸多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机械通气法治疗为主,改善患者体内潴留气体紊乱情况,稳定代谢,保持患者呼吸通畅,但治疗中可能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因此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通过护理干预辅助治疗,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6-7]。

表1 2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n二氧化碳分压/mmHg干预前干预后tP氧分压/mmHg干预前干预后tP对照组7499.58±7.5380.22±11.456.426<0.0549.68±7.4469.80±7.215.437<0.05观察组7490.47±7.6272.95±12.157.445<0.0549.59±7.3997.34±7.556.745<0.05t0.09111.2530.15213.921P>0.05<0.05>0.05<0.05

注:1 mmHg=0.133 kPa。

表2 2组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表3 2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中,需要给予患者镇静与镇痛治疗,因此需要患者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可减少患者自身的耗氧量以及氧代谢,从而保证机体重要脏器有足够的氧气,在这种长期制动状态下,激活了患者机体生物化学通道,可出现肌肉蛋白分解及合成的异常情况[8-9],从而对患者循环功能、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产生不良影响,营养支持减弱,胰岛素抵抗出现紊乱,肌肉萎缩,甚至出现神经传导阻滞或者发生迟钝,无法正常进行生理活动,因此临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0-11]。

本研究观察组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在护理中,通过心理干预、呼吸道干预、用氧干预以及活动干预等,从整体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可能因为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会出现诸多不良情绪,予以心理干预可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治疗配合度;呼吸道干预能够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用氧干预则专门针对呼吸困难患者,通过用氧指导及监测患者心率、呼吸等情况,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通过活动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保持器官功能的稳定性,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12-13]。本研究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干预,护理中对于患者因长期制动所引发的诸多并发症效果不明显,而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则不仅促进了患者骨骼肌肉力量的恢复,增强了肌肉细胞信号的传导功能,提高了自身抗氧化能力,还改善了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促进了肢体的血液循环,降低了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发生率,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比较发现,结果中2组患者临床症状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等在干预前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干预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通过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氧分压的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情绪,保持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此结果与有关报道相符[14-15]。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提示,观察组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咳痰、排痰,改善机体的循环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治疗与住院时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分压及肺功能,促进临床相关指标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护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与应用。

[1] 赵青松. 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9):27-29

[2] 张贞.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14):227-228

[3] 吴跃琼.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5053;5056

[4] 曹云. 重症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176-177

[5] 曾海燕,李娜,杨粤蓉. 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湖南中医杂志,2015,27(4):138-139

[6] 杨宁梅,侯颖,王丽,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72-175

[7] 翟晔.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衰竭重症监护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8):246-247

[8] 李杏良,马盼盼,任松森,等. 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783-1785

[9] 张梅娟,颜兰娣.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37-38

[10] 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等. 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34-35

[11] 乔红艳.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47-948

[12] Bang KM,Mazurek JM,Wood JM,et al. Silicosis mortality trends and new exposures to respirable crystalline silica United States,2001-2010[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5,64(5):117-120

[13] 刘晓丽,张岩.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3例整体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85-87

[14] 耿亚琴,刘婷,丁红霞,等. 延续性护理在呼吸衰竭病人从 ICU 转入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2014,12(36):3363-3364

[15] 胡细玲,陈妙霞,吴本权,等. 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5,14(3):26-28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