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模式的建立对肺栓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8-03-06张锦萍
张锦萍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胸外科,西宁 810000)
肺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时所引起的一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危重症综合征[1-2]。近年来研究发现,肺栓塞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的致死性疾病。尽管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肺栓塞患者得到及时诊治而存活,但复发率仍较高,患者负性情绪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一病一品”模式的根本立足点是为了提升护理品质,其精髓在于针对某个病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整个护理过程贯穿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随访的过程中,在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又保持护理的持续性,更有效促进患者康复[3-5]。本研究探讨“一病一品”的模式在肺栓塞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2例肺栓塞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分成两组,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入院治疗的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9月至2017年7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受试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年龄为18~<70岁;经胸部增强CT 或CTA 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有一定的读写及理解能力;入院前无特大疾病及精神障碍史;自愿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安排。
1.2.2 排除标准 严重肝、脑、肺、肾等功能不全者;双下肢栓塞者;身体有残疾者;语言交流障碍;临床资料缺失;吸毒或药物依赖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研究组患者接受“一病一品”模式管理,措施如下。(1)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寻找疾病护理证据。经过文献检索、专家调研、临床护士经验总结及以往患者反馈等方法制订肺栓塞“一病一品”护理方案,护理方案的制订符合PICO(P:成人肺栓塞患者;I:一病一品护理措施;C:常规护理;O:生活质量)要求[6]。(2)护理流程。以“优质护理服务链”为主线,以循证护理步骤为指引,将本科人员组织成护肺小分队,成员包括主治医师1名,副主任护士1名,12名护士,由护肺小分队成员对36例患者进行全程干预。流程如下:①热心接。患者入本科室时由责任护士热心接待患者及家属,稳定家属心情,取得家属配合,并根据医嘱执行专科护理操作,如绝对卧床、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制动患肢、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②时时观。急性期对患者进行24 h心电监护,每小时监测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变化,时时观察患者的胸闷、胸痛及咯血情况,必要时进行血气分析的检查,若出现上述症状加重或呼吸急促、发绀、烦躁不安、脉氧下降、心电图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及时并准确地记录24 h 液体出入量,为治疗提供依据。保证输液通畅,在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效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如降压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等。③耐心讲。制订《肺栓塞健康指导手册》,根据患者康复的不同时期,对患者及家属健康进行指导。恢复初期讲解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药物应用、病情监测等;恢复后期讲解运动指导、预防复发等。④诚心帮。入院后早期介入,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心理支持、运动计划等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⑤专科护理品牌。患者入院后早期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根据脉氧情况、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对给氧水平、时间进行调整,必要时通知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机械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患者,嘱适当饮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必要时可予以等渗盐水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适当咳嗽和排痰。机械通气患者应及时吸痰联合雾化吸入,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包括皮肤、黏膜、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有无头痛、呕吐、咯血、呕血及大小便颜色有无改变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对静脉穿刺的部位需要压迫止血并延长压迫时间。⑥温馨送。患者治疗康复出院时,责任护士发放出院指导手册,并逐条讲解,亲自送患者出院。⑦爱心访。出院后采用电话、微信、家访等多途径的方式延伸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一病一品”模式提升护理的质量督导。各护理单元制订“一病一品”护理质量督导表;按月实施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3级督导;各护理单元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架构”,质控护士负责每月按照督导检查表格督导“一病一品”项目落实情况,护士长每月抽查落实情况;按月召开病房护理质量分析会,表扬执行好的护士和项目,提出有待改进的问题,并按照PDCA 的方法,分析原因,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1.4 评价指标
1.4.1 心理状态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7]。其中SDS共20个项目,4级评分,标准分总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2~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SAS共20个项目,4级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59~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AS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2,SDS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5。
1.4.2 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定。该量表共计8个维度,36个条目,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个维度共计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3 满意度评价 采取本院自制的患者及护士问卷调查表,患者满意度问卷包括入院评估、护理操作、健康指导以及病房管理等维度,护士满意度问卷包括工作环境、所管患者、奖金分配、劳动强度、医护关系等维度,两个问卷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本研究共调查护士12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对照组中患者死亡2例,研究组死亡1例,两组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56±4.74)d,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2±4.7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功能项目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干预后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22%(35/36),高于对照组的80.5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满意度为100.00%(12/12),高于对照组的66.6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功能项目 评价比较分)
注: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 讨 论
肺栓塞起病急,病情多较严重,临床症状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其病死率较高[8-9]。近年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肺栓塞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对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张桂等[10]对3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有效护理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有助于提高最终生存率。林艾花[11]研究也显示,综合护理有益于肺栓塞患者的恢复,有益于护患沟通,缓解医患关系。上述研究均证实,护理对于肺栓塞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一病一品”模式是以循证为基础,强调证据的运用[12-13]。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一病一品”模式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以循证理论为基础,按照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参照临床护理经验,调研以往患者需求,进行证据整理,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制订护理方案及工作流程,所有护士掌握疾病护理的技能,增强护理工作责任,提高护士对于方案执行的依从性,从而保证了证据的持续应用,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一病一品”模式后肺栓塞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一病一品”模式应用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再到居家康复,均得到了护士提供的无缝隙的护理干预有关。同时“一病一品”模式实施后,研究组患者心理情绪、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过程中,护士关注患者的整体护理,以热心接、时时观、耐心讲、专科护理品牌、诚心帮、温馨送、爱心访为护理方针,切实、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患者的问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5]。同时“一病一品”模式应用使护士更加关注所负责的患者,为医生提供更多的专业信息与意见,促进其对自身专业的深入学习,获得更多的职业认同,提升了专业价值,从而有效提高护士满意度,同时也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肺栓塞“一病一品”模式的建立使患者得到更佳的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1]孙薇,王海燕,文仲光,等.肺癌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3):198-202.
[2]周海霞,唐永江,王岚,等.肺栓塞远期死亡危险因素及 Charlson合并症指数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273-276.
[3]殷燕,杨敏.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7):611-613.
[4]邓俊,丁炎明,王兰,等.“一病一品”项目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53-157.
[5]江敏君,赖旦辉,梁秀君,等.“一病一品”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学报,2016,23(12):17-19.
[6]丁炎明,王兰.临床常见疾病“一病一品”专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7-8.
[7]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8]黄秀芹,董环,单秀云,等.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38-40.
[9]谭耀坤,邓惠英,罗梅银.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54-1756.
[10]张桂,朱美英,陈敏.32例急性肺栓塞临床护理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5,17(5):544-545.
[11]林艾花.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呼吸科肺栓塞护理效果研究[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4):2739.
[12]袁翠,胡美华,李双玲,等.“一病一品”项目联合目标性监测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实践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75-179.
[13]李晶,孙琳,刘卓,等.“一病一品”项目在胰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66-170.
[14]刘卓,徐征,谷洪涛,等.“一病一品”项目在直肠癌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80-183.
[15]张建霞,贾娜,刘娜,等.呼吸衰竭“一病一品”项目在呼吸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