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卡波西肉瘤一例

2018-03-06刘芝翠赵肖庆夏群力郑捷潘萌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天疱疮鳞屑双下肢

刘芝翠 赵肖庆 夏群力 郑捷 潘萌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

患者男,68岁,因全身红斑鳞屑40余年,四肢水疱大疱9个月余,双下肢肿物半年余于2015年2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鳞屑性红斑,伴瘙痒,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诊断为银屑病,长期外用曲安尿素软膏(含醋酸曲安奈德和尿素)、尿素乳膏和青鹏软膏治疗。2014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水疱,疱壁紧张,伴明显瘙痒,尼氏征(-),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做皮肤病理检查显示表皮下疱,疱顶表皮大致正常,疱腔内和疱底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线状沉积IgG、C3,未见IgM、IgA沉积;IIF 1∶10阳性,BP180 199.14 U/mL,BP230 0.1U/ml,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外院予注射甲泼尼龙60mg/d(2周)联合雷公藤口服(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甲泼尼龙片(32mg/d),2个月内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12mg/d。1个月后,双足及左腘窝下方出现增生性肿物,逐渐增大,2个月后呈菜花状,质软,轻度压痛,伴少量渗出。发病以来睡眠、饮食欠佳,大小便无特殊,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检: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见暗红色斑片,上覆鳞屑,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红斑水疱及糜烂面,局部结痂,水疱大小不等,疱液清,疱壁紧张,尼氏征(-);双足及小腿肿胀,左足内侧可见菜花样肿物,上有大小不等圆形结节,触之稍硬,轻度压痛,局部伴渗出或结痂;右足内侧肿物小,右手腕屈侧及左膝关节屈侧下方可见一处菜花样肿物,其上结节略扁,部分结痂(图1)。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242(参考值0.005~0.05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60×109/L[(0.02~0.50)×109/L];总蛋白47 g/L(60~83 g/L),白蛋白23 g/L(35 ~55 g/L),钾2.99mmol/L(3.50 ~5.10mmol/L),钙1.99mmol/L(2.00~2.75mmol/L);乳酸脱氢酶246 IU/L(98~192 IU/L),C反应蛋白20.5mg/L(0~8mg/L),红细胞沉降率7mm/1 h,铁蛋白113.4mg/L(23.9 ~336.2mg/L),免疫球蛋白IgE 684.0 IU/mL(5.0~165.3 IU/mL),免疫球蛋白IgM 320mg/L(460~3040mg/L),补体C3780mg/L(790~1520mg/L)。BP180:199.14 U/ml(< 9 U/ml),BP230:0.1 U/ml(< 9 U/ml)。外周血T细胞比例:CD3+T细胞0.623,CD3+CD4+T细胞0.204,CD3+CD8+T细胞0.403;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阴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阴性,HIV阴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1 811.00U/m l(223~710U/m l),IL-6 18.40μg/L(<3.4μg/L),IL-8 158.00μg/L(<62μg/L);肿瘤坏死因子(TNF)25.60μg/L(<8.1μg/L)。组织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真菌培养未生长。双足MR平扫:双足皮肤明显增厚伴弥漫结节、菜花样异常信号灶,左足皮下软组织明显肿胀。心脏彩超: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轻微关闭不全。胸部CT平扫诊断意见:右肺下叶背段见斑条影,左肺上叶见多个斑条片影,右肺下叶见索条影,肝内见多个低密度灶及钙化灶,胸内甲状腺肿,请结合临床随访。B超示脂肪肝,肝内囊性灶,考虑肝囊肿;胆囊胰体脾肾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双下肢动脉血流参数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左足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略肥厚,真皮内毛细血管团块状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梭形细胞(图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内皮细胞CD34+,部分梭形细胞人类疱疹病毒8阳性。

图1 患者临床表现 1A:背部可见鳞屑性红斑,局部有水疱、糜烂、结痂;1B:双下肢可见较厚鳞屑性斑块,左膝关节屈侧下方可见一处菜花样肿物;1C:双足内侧可见菜花样肿物,上有大小不等圆形结节,局部伴渗出或结痂

图2 左足皮损组织病理 2A: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略肥厚,真皮内毛细血管团块状增生(HE×200);2B:内皮细胞增生伴轻度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梭形细胞(HE×400)

治疗:继续口服甲泼尼龙片(12mg/d)、法莫替丁20mg/d、钙尔奇D3片(600mg/d),利凡诺湿敷,外用多粘菌素B;右腕屈侧局部皮损行切除术;左足肿物给予连续X线照射治疗20次,累计剂量40GY。出院后甲泼尼龙减至8mg,定期随访。目前患者全身可见鳞屑性红斑,无水疱,双足及左膝关节屈侧下方肿物均消失,局部仅剩黑褐色斑片或结节,双小腿无肿胀。

讨论结合临床表现、皮损病理、免疫组化及HHV-8 DNA检测结果,本例可确诊为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继发卡波西肉瘤。本例患者是在进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后,突然出现增生性肿物,经确诊后,及时给予激素减量、X线照射及局部手术治疗后好转。因此,在银屑病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上应避免过度治疗,对于长期或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的BP或其他疾病患者,应注意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警惕免疫抑制型KS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天疱疮鳞屑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天疱疮合并症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鳞屑程度与维吾尔医体液(helit)学说关系△
71例天疱疮的棘层松解位置分析
降低天疱疮死亡率有了新路径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