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毛鞘棘皮瘤一例
2018-03-06何永萍汪丹汪盛
何永萍 汪丹 汪盛
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
患者男,41岁,头皮丘疹1年,于2016年9月19日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意中发现头顶丘疹,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一直无变化。否认局部外伤史,无外用药物史,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一孤立浅褐红色丘疹,黄豆大小,质硬,无压痛(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毛囊漏斗部明显扩大,呈不规则分叶的多囊腔样结构,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分叶状团块,伸入周围真皮内。囊壁由角化的层状鳞状上皮构成,小叶团块由胞质丰富淡染的毛发上皮细胞组成。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团块内有多个角囊肿形成(图2)。诊断:毛鞘棘皮瘤。
图1 患者头顶黄豆大小浅褐红色丘疹
图2 皮损组织病理 毛囊漏斗部明显扩大,呈不规则分叶的多囊腔样结构,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分叶状团块,伸入周围真皮内,团块内有多个角囊肿形成。小叶团块由胞质丰富淡染的毛发上皮细胞组成,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2A:HE×100;2B:HE×200;2C:HE×400
讨论毛鞘棘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毛囊的错构瘤,多见于40~70岁成人。该病好发于上唇,皮损多为单发、孤立性皮色丘疹、结节,直径5~10mm,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并充以角质,通常无自觉症状。毛鞘棘皮瘤皮损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病理表现为毛囊漏斗部明显扩大,呈不规则分枝状囊腔,囊壁增厚,并伸出分叶状团块,呈放射状向真皮及皮下组织内生长。囊壁由角化的鳞状上皮构成,并可见颗粒层。小叶团块主要由外毛根鞘细胞组成,周边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在小叶团块周边可见玻璃膜及顿挫性毛干,肿瘤与下方毛囊相连的情况少见。迄今报道毛鞘棘皮瘤均为单发,以头面部为主。根据本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确诊为毛鞘棘皮瘤。本例皮损发生于头皮,文献未见报道。
发生于头皮的毛鞘棘皮瘤需要与扩张孔、毛囊瘤、增生性外毛根鞘瘤、毛鞘癌、毛囊漏斗部肿瘤、倒置性毛囊角化病等疾病相鉴别。毛鞘棘皮瘤虽然是一种错构瘤,但或许属于毛囊正常的生理性周期变化,故临床上可不予以特殊处理,如有治疗需求,可以选择手术切除、CO2激光、电烧灼及冷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