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联系生活,精心打磨数学课堂
2018-03-05葛敏芳
葛敏芳
[摘 要]紧密联系生活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可加强问题的真实可感性,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在数学教学中,贴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可实现以“需要”促学、以“趣”引学、以“问”导学的目的,精心打磨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抽象概念;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65-0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此看来,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作为教师,应依托生活背景来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并努力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细心留意生活,你会发现现实生活里很多具体而实在的事物中都潜藏着数学知识,如果能够将这些挖掘出来,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实在的生活认识或体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将会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贴近生活,以“需要”促学
“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其学习脱离了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原来离自己很近,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始认真地对待数学学习,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展示和学生一起分享食物的照片,然后利用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创设平均分物体的生活情境。从分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到不能用整数表示,引出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是适应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是数的一次扩展,再把这样的体验转化成“一个图形被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使学生明白分数能准确而清楚地反映现实的意义。
由上述案例不难发现,距离学生生活更近的内容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
二、创设生活情境,以“趣”引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尤其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错选择。小学生喜动,喜从做中学,所以教师可以据此抓取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为具象,化乏味为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体积”时,教材有一道例题:
由于“体积”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师若仅用语言描述,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拿出一个水盆,注入满满的水,让一名学生捋起袖子将手浸入水中。由于课堂上有一些不一样的活动,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他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我引导学生关注浸入手和抽出手后盆中水位的变化,并让他们说说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弄懂了手浸入盆后因占据一定的空间会将一部分水给“挤”出去。接着,我让两名学生一起将手浸入盆中,再观察水位的变化。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我又在两个装了同样多水的杯子里分别投入一块橡皮和一个铅笔头,要求学生再观察、讨论,甚至让还没有想通的学生自己到讲台上动手操作一番。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学习中,并通过比较发现“万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且大小不一”。这样,当我给出“体积”的定义时,学生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记忆效果也非常好,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学生自己对于这个事件本身的兴趣。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多从学生的认知着手,多激发学生的兴趣點,化枯燥、机械的识记为有趣、生动的体验,教学效果一定会大不同。
三、解决生活问题,以“问”导学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过程,可促进学生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点出发,分析问题的设置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材有一道练习题:
7.在一块长75厘米、宽54厘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师(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张长方形纸):今天,我们来跟着师傅学本领,谁能按照他的要求锯木板?先拿出你的木板(长方形的纸),试着折一折、剪一剪。
学生在亲身经历“锯”的操作过程以及相应的交流中逐步明确: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我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2)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剩下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4)正方形的面积与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谁更大一些,大多少?
(5)锯开后,剩下的图形的周长与原来图形的周长,谁更大一些,大多少?
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提高灵活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这里教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从做题者转变成出题者,并且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了不同的设问方式和解决方案。这不是远比教师想尽办法给学生改条件、创造锻炼机会来得更实际和高效吗?
总而言之,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探索解题途径,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刚.基于生活化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6).
[2] 吕小侠.巧用生活素材,优化数学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5(9).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