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2018-03-05张妹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深刻性全面性途径

张妹英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重在增強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体会数学思想。以张刘华老师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为例,教师只有重视策略获得的过程、注重教学结构的全面性,才能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列举,学会关注信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途径;过程;全面性;深刻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93-01

唐代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陀传》中写道:“橐陀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意思是说,树木活得长久且长得很快,只不过是顺应树木的天性,从而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其实种树如此,育人亦可,教学更甚。

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体会策略的价值”“增强学生使用策略的意识”“体会数学思想”等教学建议和要求。该如何使学生能够利用“一一列举”解决某些典型问题的基础上,做到统筹兼顾,就需要教师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在张齐华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课堂上,四个教学环节,各有侧重又浑然天成。

一、小改动大智慧

课本例题“王大伯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一一列举找到面积最大的一种结果。而张老师将该列题改为“王大伯想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如果22根木条要全部用完,且不能折断,你觉得他能完成这一任务吗?”这样一来,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看,不仅可以根据周长不变一一列举,看面积是否符合条件,还可以从面积相等一一列举看周长是否符合条件。列举的出发点、维度不同,却可以殊途同归:引导学生关注信息,学会分析问题。很快,学生出现了不尽相同的“错误”,如“剩下的4米放在一边”“一面靠墙”“4根支撑”等。为此,张老师将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就用22根1米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不能剩余,不许折断,也不借助其他任何条件,能够围出面积是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吗?”如此一来,学生就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二、重视策略获得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题型。为了使学生明白“一一列举”的益处,张老师用开放问题的形式向学生发问,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张老师问道:“为什么你们觉得不能?能否展示你们的思考过程?”学生回答:“只举一个例子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因为周长为22米的长方形有好几种,万一有一种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20平方米呢?”学生的话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出了算式、列表、画图等不一样的列举方式。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有序一一列举”的必要性:只有把所有符合条件的长方形“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地一一列举出来,才能解题。

三、注重结构的全面性

如果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典型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隐性的教学功能、价值和意义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学生便不能获得“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感。张老师在第三环节中让学生深入观察问题并发现规律,使知识的附加值充分地得到了发挥。

“一个情况是周长确定,面积在变化,另一个情况是面积确定,周长在变化。”“有没有发现,列举有序时,我们还很容易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这两个规律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吗?如果让你继续研究,你会怎么做?”这三句话直指规律,紧扣本课核心知识——有序地一一列举,通过鼓励学生尝试列举、体会列举的价值,让学生在辩证的数学思维的影响下,形成逻辑推理、科学归纳的数学意识和方法。

四、达到知识的深刻性

最后的练习是简单的两道题:一是“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分,投中中圈得8分,投中外圈得6分。小林投中了2次,他可能得多少分?”;二是“两枚硬币同时抛起,落地后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两道题目虽然相似,实则不同。第一题:一一列举后应排除重复得分的情况。第二题:在“正反、正正、反反、反正”四种情况中,“正反、反正”看似与第一题得分相同的情况一样,但实质上并不相同。“教学追求被吸引,美丽的风景在远方”,课尾再次激起学生对学习探究的兴趣,点明主旨。

张老师这一课,四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了“服务于儿童的学,促进儿童的学”。该课值得每位数学教学者深究细读,推而广之。

(责编 黄 露)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刻性全面性途径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信号全面性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