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8-03-05廖拥军杜兰翔厉江群刘盛飞钟良钰王志相吴秋敏

当代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骨科意义研究组

廖拥军,杜兰翔,厉江群,刘盛飞,钟良钰,王志相,吴秋敏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增多,严重多发伤的患者数量也明显增加[1]。严重多发伤在骨科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且患者常合并有骨折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2]。所以,一旦有严重多发伤发生,需立即采取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控制病情更进一步发展,降低患者死亡率。创伤初期,损伤控骨能减少生理紊乱及炎性发生,且经过复苏抢救以后,再实施分期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几率[3-4]。本文研究了本院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挑选本院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分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35.6±4.2)岁,创伤严重度的评分标准为20~50分,平均(32.4±2.3)分;对照组患者男8例,女12例,年龄22~64岁,平均(35.1±3.9)岁,创伤严重度的评分标准为18~50分,平均(31.6±2.5)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控制血压及心率等急救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则采取损伤控骨方法,具体分为3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对致命大出血要及时止血、控制,对不稳定性的骨折以临时外固定处理,并进行液体复苏;入院后要第一时间检查并确定患者的病情,以安全、有效的方式稳定病情,保持血流动力稳定,对患口进行及时清理以防发生感染;第二阶段稳定复苏患者生命体征,恢复血容量并纠正酸中毒,再予以复温,改善凝血功能,必要时可使用机械进行辅助通气,并适当使用抗生素药物对感染进行控制;第三阶段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以后,认真处理骨折,并对其各项生命指标进行检查,确定适宜的手术日期,对其行复位及内固定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为:患者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且无生命危险即为抢救成功,患者死亡为抢救无效;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pH及凝血功能。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及治疗满意度调查,评定标准:满分100分,评分86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5~85分为满意,61~74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5%,出现患者死亡事件1例,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0%,死亡6例,2例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1例重创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pH、体温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术后,两组患者的pH及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比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各项指标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指对比标(x±s)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经调查,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对比

3 讨论

对严重多发伤进行紧急且有效的处理、并实施计划性的分期手术,即损伤控骨,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种抢救方式[5]。损伤控制骨科属于分期应急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在临床骨科中得到很大的推广与应用[6]。其遵循的理念是先救命后治伤,最终目标是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全以及生命不受威胁,以防机体出现炎症机制或是创伤伤害对其造成过度打击,致使患者病情恶化及身体机能衰竭,并为手术赢得更多的时间;通过采取正确、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运用合理的固定方法来降低患者术后引发多器官障碍以及呼吸窘迫等综合征的发生率[7]。所以,在发生严重多发伤时,要先处理致命性损伤,并对不稳定骨折进行临时外固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并稳定复苏患者生命体征,待平稳后认真处理骨折部位,并检查患者的生命指标,选择适当时机对患者行复位及内固定术,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8]。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95%,出现患者死亡事件1例,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0%,死亡6例,2例失血性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症,1例重创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pH、体温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凝血功能明显比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严重多发伤时采取损伤控骨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并缩短治疗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 李传杰.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74-77.

[2] 姜春阳,宫大伟,初海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5-6.

[3] 郑明圃.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273-274.

[4] 袁丹,周旭东,刘先明,等.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8):51-52.

[5] 曾湘林.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15-16.

[6] 刘文华,王海霞,余碧,等.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529-530.

[7] 劳兟贤.严重多发伤时骨科损伤控制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6C):117.

[8] 侯昭辉.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2):38.

猜你喜欢

骨科意义研究组
一件有意义的事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有意义的一天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诗里有你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