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2018-03-05郑翠

当代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自控B超平面

郑翠

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疼痛不仅容易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严重时还容易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并延缓患者身体的复原[1]。据相关资料表明,因心理、生理及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女性患者疼痛的敏感度相对高于男性,且术后第1天其疼痛评级多在中度以上,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术后镇痛的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2]。在临床上,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常用阿片类镇痛药物[3],该类药物在缓解术后创伤引起的疼痛中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极容易引起呕吐反胃、呼吸抑制及成瘾等不良反应[4],进而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区域神经阻滞技术[5],即将镇痛药物注入处于腹横肌与腹内斜肌之间的筋膜平面,阻断具有伤害性的神经传入及腹壁前侧的神经支配,从而减轻术后创伤引起的疼痛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利用B超引导下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全麻下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所有患者年龄29~49岁,平均年龄(38.01±1.31)岁,体质量49~64 kg,平均体质量(55.27±1.64)kg。入选标准:患者无其他镇痛药物依赖史及无其他特殊病史,无凝血功能障碍及神经支配皮区感觉异常等。手术时间:1~3 h。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研究组应用同种方式进行麻醉诱导,其中主要药物包括舒芬太尼(0.4μg/kg)、咪达唑仑(0.03 mg/kg)、异丙酚(1.5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将特制的导管通过口腔插入气管,并导入七氟烷,以维持患者麻醉状态,同时术中注射瑞芬太尼静脉泵。麻醉诱导后,给予研究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入0.37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 ml)。具体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将B超探头放置于肋缘与腹壁腋中线髂嵴之间,并向腋中线移动,识别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三层肌肉的结构,调整探头方向,获取清晰的腹横肌声像图,然后采用20 G的穿刺针横腹肌平面层,确定针尖的位置,并注入20 ml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375%)。两侧腹横肌均采用同样的方法注射。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主要药物包括舒芬太尼(2 μg/kg)与曲马多(100 mg/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总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1 h(0.4±0.2)分、6 h(0.6±0.1)分、2 h(2.5±0.2)分、24 h(1.1±0.3)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5±0.4)分、(3.7±0.5)分、(3.6±0.2)分、(2.3±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总评分对比(x±s,分)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的观察对比 术后对照组皮肤瘙痒、反胃恶心、尿潴留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对比[n(%)]

3 讨论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而剧烈的疼痛甚至还会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创伤,并容易出现焦虑、失眠、恐惧等不良情绪[6]。良好的术后镇痛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睡眠,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7]。目前,我国临床治疗上常用的术后镇痛方式为经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患者自控镇痛。其中经静脉自控镇痛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时,该镇痛方式的主要用药为阿片类药物,用于中到重度疼痛治疗,但如患者反复使用该药物,不仅会对其产生依赖性,还会引起腹泻、焦虑、暴躁及反胃等不良反应。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是使用PCA泵将局部药物注入硬膜外间隙而发挥镇痛作用的方法,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8]。但镇痛方式对操作技术和无菌性的要求较高,且其常用的药物的配伍、质量及是否含有防腐剂等问题尚不确切,而长期注入局部麻药于椎管内较易引起神经损伤,故该镇痛方式的安全性还待进一步研究。在本文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9],患者取平卧位并进行常规消毒,将B超探头放置于肋缘与腹壁腋中线髂嵴之间,识别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三层肌肉的结构,然后采用20 G的穿刺针横腹肌平面层,确定针尖的位置,并注入20 ml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0.375%)。在上述镇痛过程中[10],采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观察到腹部解剖结构,并能及时监测进针方向,确保局部麻药准确注入腹横肌平面,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性及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术后1 h(0.4±0.2)分、6 h(0.6±0.1)分、12 h(2.5±0.2)分、24 h(1.1±0.3)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5±0.4)分、(3.7±0.5)分、(3.6±0.2)分、(2.3±0.8)分,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皮肤瘙痒、反胃恶心、尿潴留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麻下妇科腹部手术术后,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赵新民,宋正亮,唐秀晨,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6):115-116.

[2] 周敦,姚存锁,董红华,等.镇痛与抗焦虑药物联用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59-60.

[3] 王晓庆,段培蓓,张晓琴,等.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5-7.

[4] 周艳,姜钦勇,郑艳萍.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周围置管持续输注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31):50-51.

[5] 张文娟,朱涛,李崎.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综述[J].四川医学,2015,36(9):1223-1224.

[6] 邱福连.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3):192-193.

[7] 周艳红.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妇科腹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28-29.

[8] 刘林,肖飞,徐文平,等.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全身麻醉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0):1375-1377.

[9] 王以亮,吴滨阳,曹学照,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于肝肿瘤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1):1032-1035.

[10]白玲.麻醉恢复室中对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3):211-215.

猜你喜欢

自控B超平面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成功来自于自控
B超、彩超检查如何选择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参考答案
关于有限域上的平面映射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