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

2018-03-05梁东安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山东德州25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运动小学生

□ 梁东安(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河小学 山东 德州 253000)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运动训练活动能避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但学生往往在课余训练中表现出兴趣不足的问题,或因遭受运动损伤而无法、不愿继续参与训练,整体训练效果不佳,导致学生难以显著提升运动水平,提升训练质量至关重要。那么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怎么做才能提升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呢?这是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应加强探究。

1、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指的是在以学校为主的教育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和卫生保健等教学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蕴藏着巨大潜能和价值,是学生成长和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是组成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个别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进入误区,盲目追求兴趣性、娱乐性,忽视体育本质,消除健身和教育效果较好、娱乐性较差的运动项目。如田径运动,由于这项运动需要持久的耐力,运动过程比较枯燥,小学生们往往缺乏兴趣,也很难坚持,不管是体育课堂还是课余体育运动训练都很少看到田径运动,这样的做法不可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人们被丰富多样的电子产品影响,空闲时间沉迷于玩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忽视体育运动,在体育课上就表现得不喜欢运动,课余时间更是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加强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落实势在必行。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重新审视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利用体育运动项目增强小学生的体质,增进其身体健康,剔除阻碍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绊脚石。

随着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有效解决该问题,绝不是上一两节体育课就能实现的,需要从学校体育抓起,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那些体育强国无一不是将体育运动训练作为本国发展竞技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以及增进学生健康的基础,所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结合教育制度和教育状况,重点抓好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工作,从小开始引导学生们参加体育运动,培养课余运动兴趣,向他们灌输终身体育思想,真正跳出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泥潭,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2、提升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策略建议

2.1、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活动通常安排在早上、下午,这是两个最主要的时段,早上需要学生早起,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下午则要占用学生课后时间,因为学生会面临各科作业,下午的训练将推迟他们完成作业的时间。因此,为激发小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兴趣,提升训练质量,教师应合理安排训练时间,预防在早上和下午这两个时间段集中训练,影响学生积极性。

如教师要以不影响学生学习文化课为前提合理安排体育运动训练时间,对乒乓球、田径等集体性不太强的运动项目使用个人训练模式,对健美操、篮球等集体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在初期也可使用个人训练模式,谁有时间谁就参加训练活动,在中后期再进行集体训练。而且要注意在学生们较为空闲的假期安排集体训练,特别是夏季放学后和寒暑假,时间较长,每天的训练时间大约一小时到三小时。在学期初,因为各科考试较少,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裕,可适当增加训练密度,学期末就反过来。这样一来,教师就能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多自主时间,增强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自主性,显著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训练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提升运动能力和水平。

2.2、采取科学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

小学生的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知识经验和机体能力等都和成人差距较大,教师不能通过揠苗助长的方式强求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成绩,而应基于小学生可塑性强这一优点,加强基础性训练,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运动技术,并慢慢提升运动水平,提高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质量。第一,强化基础性训练。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和逐步提升的原则开展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活动,这是由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强身健体理念决定的。如在课余短跑训练中,教师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刻苦等意志品质,接着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机能、技术战术等的训练,之后利用体育训练器材,训练学生的耐力,最终让学生反复练习起跑、冲刺跑、途中跑等,在循循善诱中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提升运动成绩与训练质量。第二,重视强化密度训练。教师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中要采取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确保学生全面发展身体机能,增进健康,为以后承受大负荷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时,教师可采用300m、500m变速跑或者是30m、60m和80m冲刺跑的训练方法,增大练习密度,缩短间歇时间和负荷时间,增强学生耐力。第三,注重加强技术性训练。小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术要经历一个过程,关键在于让他们慢慢适应,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适应、提升,切忌急于求成。如在中长跑的训练中,教师不要求学生一次性快速跑完全程,而是让学生们先用慢跑或跑走交替的方式完成超过中长跑规定的距离,尽量达到1000m以上,消除恐惧心理,以后再慢慢提高要求,如尽可能缩短时间、加快速度等,通过每一圈计时跑的方法明确规定学生跑完一圈用掉的最多时间,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掌握技能和技术,促进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

2.3、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保证训练质量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体育锻炼效果,这对课余训练也是一样。因而教师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中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组织他们做好准备活动,预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训练易伤部位,提高其功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保证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

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充足的针对性准备活动,放松身上的肌肉,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提升中枢神经兴奋程度。通常以学生身体有些许发热、微微出汗为最佳。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对自己的保护,详细讲解有效的运动损伤预防方式,如摔倒时要翻滚缓冲等,预防运动损伤,并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对于容易损伤的部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力量训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训练,可以进行热身跑,也可以做徒手操或头部运动、体转运动、侧压腿、弓步压腿、肩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等,并配合抱膝跳、蹲起、柔韧训练等辅助性练习。

虽然做了准备和预防,但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中小学生还是经常会遇到肌腱拉伤或肌肉拉伤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普及运动损伤的知识,使其掌握简单的处理方法,保证训练质量。因为他们用力不正确,造成肌肉收缩太过剧烈,收缩力度超出肌肉可以承受的极限,从而因过分拉展肌肉而出现肌肉拉伤问题,教师要注意帮助他们及时处理。由于拉伤的大小不一样,引发拉伤的程度也就不同,如肌肉部分纤维断裂或肌肉纤维完全断裂等。当小学生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中拉伤肌肉之后,拉伤的部位产生剧痛感,用手可以摸到肌肉紧张造成的索条状硬块,有明显的触疼,皮下出血或局部肿胀,进行简单的活动都会感到受限明显。肌腱拉伤则是软组织损伤,在损伤发生之后通常要两周时间才能恢复。另外,在肌肉拉伤之后必须即刻进行冷处理,用包裹冰块的毛巾冷敷拉伤部位24-48h,然后适当热敷,或用手轻轻按摩损伤局部,或者用绷带将损伤部位包裹起来,用力要适当,避免肿胀。按照拉伤的实际情况,还可外贴消肿胀和活血的膏药等等。如果是运动扭伤,则是间接外力造成的,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超过正常活动范围,扭伤关节韧带。如果小学生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中的扭伤较轻,可导致韧带部分纤维断裂,如果严重就会造成纤维完全断裂,关节脱位,应及时用冷敷、热敷的方式处理关节扭伤,减少运动损伤学生身体的伤害。

2.4、协调学与练的关系,促进家校合作

如上所述,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在课余时间以及假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专项的体育运动训练,学生们在平时不仅要学习各科文化知识,还要参加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有时候一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引发任课教师与家长的不满,严重时可能导致学生不能长期坚持训练,甚至是放弃训练。所以为提升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让学生保持长期系统训练,就必须协调好学与练之间的关系,促进家校合作。体育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和训练并重的道理,促使他们在参加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同时更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成绩;其次要和教务处沟通、协调,尽可能将同一年级参加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方便学生学习、训练;再次要经常召开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的座谈会,和他们一起探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计划、时间安排,做好学生的落课补差工作,并且家长务必要强化对学生的辅导,让学生们在训练与学习上双丰收。

如体育教师可采取平时少训练、看重文化学习而假期多训练、看重体质提升的策略,在学生上课期间每周训练3-4次,每一次的时间为1-1.5h,并且都放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则组织学生在一段时间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统一指导,保证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次数和时间,促使训练正常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训练的效果与质量。当然,很多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成绩,误以为体育训练会耽误学习,影响孩子以后的升学,所以经常扯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后腿。对此,体育教师可建立专门的微信群,把体育讯息和学生课余训练情况等发到群里,和家长私下沟通学生的成绩,让家长明白体育训练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认识到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不仅不会妨碍孩子,还能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增进身心健康。此外,教师要让家长们懂得成才不仅是学习成绩好,其范围很广,为家乡和国家争光的体育精英们一样受世人尊敬、喜爱,从而争取家长的支持,夯实提升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基础。

3、结语

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教师要充分认识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兴趣问题,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并采取科学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帮助小学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协调好学与练的关系,促进家校合作,提升课余体育运动训练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为小学生增强体质、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运动小学生
丰富的课余生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是小学生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非常小学生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