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德育活动探究
2018-03-05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王海英
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 王海英
十九大后国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更加重视,将其融入到中学德育,是时势所趋,也是育人所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有着高度的适切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定会成为中学德育进步的全新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德育二者的完美结合,还要加强研究与实践,还有诸多细节上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中学德育活动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遵循规律,形成体系
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德育活动的内容,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学生的生长发展具有客观的规律,对于中学不同阶段的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实施的德育活动要基于学生生活体验,由易及难循序渐进。
初中低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应当着重开展爱国、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教育,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的体验设计或重现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明辨是非,理解价值准则的要求,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面前,理性爱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秉承诚信互惠的价值信念,正确处理好亲人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
初中高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在深化落实爱国、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的同时,应当着眼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当的各种行为,明辨其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秉承正确的义利观,依法律己,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践行日常文明礼仪。
高中低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应当在深化落实爱国、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公正、法治价值要求的基础上,着眼于自由的价值取向和富强、民主的价值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参与国家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从国家的决策、措施中体味理解国家发展理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理性认识自由的内涵与外延,在法律的度内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将个人青春梦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高中高年级的德育活动设计,学生面临升学与择业的选择问题,因此更应当着眼于平等的价值取向和敬业的价值准则。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优势初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看待地区、城乡、群体、民族等的差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职业分工不同无贵贱之分的平等观,争当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担当、有成就的新时代新青年。
二、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中学德育活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的是为了认同,认同的目的是为了践行。而据多项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但知行上落差较大。有四成学生表示能够记住核心价值观内容,不到四成学生能够理解核心价值观,三成学生能够践行核心价值观。传统的德育活动形式如班会、集会以及学校组织的文明班、流动红旗等评比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还不够理想。
有学者指出,从道德知识的类型来看,德育课程中有三种知识,分别是理性道德知识、规范性道德知识和实践性道德知识。传统的德育活动形式可以通过听讲讨论等帮助学生习得理性道德知识和规范性道德知识,但实践性道德知识只能在生活实践中生成。这对中学德育活动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越来越追求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的今天,中学德育活动也要依托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发展,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例如,网络“微班会”新颖便捷又民主,“微调查”统计快速准确又公正,“班级微电影”助力班级文化建设,凝聚合力共识更和谐……依托家校教育资源走出校门,“职业生涯体验活动”亲自感受职业平等、爱岗敬业,法院“模拟法庭”活动聆听公正、法治的声音,“青年志愿者”活动践行友善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带领学生体验现实情境,参与国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要完善中学德育活动的评价体系
鉴于中学德育活动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开展活动的形式丰富,必须完善相应的评价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德育评价考察,也能最大限度引起学生、老师、家长多方足够的重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每学期、学年的德育评价中,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达标要求,统计分析学生达标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向班主任反馈、向家长反馈,持续跟进学生的思想、行为转化。学生参与到各类德育实践活动的次数、表现等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
德育的地位不断提升,知识以及技能并不是人才的培养仅有的内容,道德品质以及审美教育必不可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学德育活动的融合无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还是对德育的加强,都是非常有利的。当前中学德育活动出现很多新理念以及新方法,探究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情感认知、理性认同、践行有力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