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2018-03-05雷州市第一中学易莹莹
雷州市第一中学 易莹莹
一、前言
以前我认为一节40分钟的课中,老师讲的知识越丰富,学生懂得越多,学习起来越容易,自信心越强。但我发现恰好相反,特别是高三复习课,老师讲得多,学生学习越依赖,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态度越懒惰,自信心越缺乏。所以课堂改革迫在眉睫,高效课堂的践行很有必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生发展的需要。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做充分准备
首先备导学案。导学案由预习案、探究案、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四部分组成。预习案包含三维目标和预习内容。三维目标紧密联系高考考纲,要注重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原理、定律的应用,注意高频考点。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加强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物理科学素养。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巧妙,结合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好铺垫。探究案要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是整节课中的重点内容。例如《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分两部分进行探究,探究一是已知运动求力,探究二是已知力求运动。因为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是难点,而运动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重点。这是高考必考的模型之一。随堂练习设计两道,每一类一道。课后作业分A、B、C三个梯度,A为营养餐,巩固基础;B为助餐,提升知识;C为霸王餐,升华和拓展知识。这样可以很好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其次学生自主预习。提前给学生发已经制定好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
(二)高效课堂—要灵活,应急性强,把控能力强
首先是展示预习案。展示预习案时,让学生齐读三维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维目标老师和学生都要清楚。这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依据。接着让一位学生展示预习内容,同学们一起来检验自己和这位同学预习的成果。这让学生开始处于竞争的氛围。因为我们是处于群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这就必然有竞争。适当的竞争能让学生获得动力。
其次是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特征进行分小组,把学生分为8个小组。探究案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老师要把握好时间,我准备大约10分钟给他们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探究一、二。在他们讨论过程中,PPT展示了题目中过程图的动画,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他们讨论时,我会逐个小组进行检查和提供适当的帮助。这样小组合作讨论让教室充满了勃勃生机,从而构建了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三维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二维模式。讨论完后,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让其中一位学生代表谈谈如何解决这道题。其他同学有不同想法的或者有疑问的踊跃发言。我适当的引导学生解决疑难点和对这一类问题解题技巧和步骤进行小结。这要求老师和学生代表具有比较强的应激能力。随堂练习同样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看中学”“听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种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程观念下的教学。
最后是反馈与反思。根据课堂上学生互动的反应和课后作业完成率和对错率,就可以了解到这节课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端正、认真和学习效果是否高效。从而反思这节课的优缺点,应该如何改进,哪些教学技能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的付出,得到高效的回报。
三、不足
(一)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思路不够严谨,需要老师去补充甚至重复,不利于课堂时间的把控,容易超时间,拖课堂
(二)不能让所有小组展示,既使展示了也不能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上台解说,这样可能会忽略了某一些同学的做题技巧和方法
(三)小组合作讨论时,并不是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慢慢的,就形成惰性
(四)小组展示,代表讲述时,其他学生会出现疑问。由于代表应急能力不强,容易被其他同学“带跑”,脱离本节课的内容
四、总结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氛围,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老师高效的引导下,学生高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人人都可以当老师,让学生的扮演多种角色,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氛围,发挥他们发散思维,形成多种能力,使个体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高效课堂不仅仅是这种模式,可以多样化,以后我也会试试其他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