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2018-03-05吴俊颖谢玉茹余浩杰万东华

现代医院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人群危险

吴俊颖 谢玉茹 余浩杰 万东华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创性、便捷性检查手段得到广泛应用。2006 年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的出现,为临床医生评估血管功能和结构提供了新的非侵入性方法。心踝血管指数(CAVI)作为一项评价和筛查动脉血管僵硬度的指标,较少受到血压瞬时波动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早期动脉血管病变敏感性高[1-2],在检测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中显著增高[3]。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动脉血管僵硬度在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上已得到相关研究的证实[4]。医生除了治病救人,还应重视疾病的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处于动脉僵硬度增高的亚临床血管病变,有效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延缓或切断动脉血管病变的进展,防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这是医药工作者应有的境界[5]。因此,血管异常病变的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对于预防高危人群的发病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极其重要。社区医疗服务是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6],本研究探讨CAVI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希望为社区人群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3月—4月,调查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体检前三个月发生过脑血管意外及急性冠脉综合征者;诊断为外周血管病变者;不能耐受相关检查和不配合者。共纳入研究对象215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68.31±8.72)岁;其中男100例(46.51%),平均年龄(66.88±6.75)岁;女115例(53.49%),平均年龄(69.55±9.99)岁。

1.2 方法

1.2.1 一般信息的采集 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及体格检查数据由统一制定的《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谱调查问卷》进行收集,主要包括家庭住址、年龄、性别、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臀围(hip circumference,HC)、腰臀比(WHR)、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质量/身高2(kg/m2)。血压测量采用OMRON公司生产的HBP-9021医用全自动血压计,被检查者取坐位,安静休息3~5min后,测量右上臂肱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并计算脉压(pulse pressure, PP)=收缩压—舒张压。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小范围的预调查,以确保问卷整体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1.2.2 CAVI的检测 检测场所选择独立的房间,并保持屋内安静,室温舒适。采用日本欧姆龙/科林(BP203RP Ⅱ, 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由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技人员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CAVI检测。测量前要求被检者脱掉外套和鞋袜,呈仰卧位躺在检测床上休息5~10 min。开始测量时,分别在两上臂及两脚踝处捆绑充气袖带,左右手腕处夹带心电电极,于胸骨第2肋间水平处贴紧心音传感器,询问被检者姓名,确认无误后,对照《社区心脑血管疾病谱调查问卷》在检测仪上输入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进行测量,测量完毕时记录左、右两侧CAVI值。本研究根据《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取左右两侧CAVI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以 CAVI ≥ 9 m/s为CAVI升高,提示受检者动脉血管弹性减退,血管僵硬度将增加[2]。

1.2.3 血生化检查 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采集,采用酶法(日本日立7170A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素氮、肌酐、尿酸(uric acid, UA)等。

1.2.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用OR及95%CI估计相对危险度。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间基本情况比较

男女间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年龄、WC、WHR、DBP、PP、心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HC、SBP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间基本情况的比较

2.2 CAVI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年龄、BMI、WC、WHR、DBP、白细胞、血小板、LDL-C、FBG、肌酐与CAVI呈显著相关性(P<0.05)。性别、HC、SBP、PP、TC、TG、HDL-C、FBG等其它影响因素与CAVI无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2。

2.3 CAVI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CAVI为因变量,赋值0(CAVI<9 m/s)和1(CAVI≥9 m/s),以年龄、BMI、WC、WHR、DBP、白细胞、血小板、LDL-C、FBG、肌酐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WHR、LDL-C、FBG与CAVI的增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3。

表2 CAVI与一般因素及生化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3 CAVI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为加强血管疾病危险人群的监测、强化健康教育意识及保证药物治疗的快速准确,原卫生部(现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将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技术纳入十年百项计划,2004年开始面向全国推广,期望能够有针对性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达到提高我国民众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7]。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心血管病患病率居慢性病首位,为8.55%[8]。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价血管的功能和结构,预防早期病变的发生,将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防治。社区是慢病管理的前线,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干预的源头。加强社区人群卫生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血管亚临床病变进展为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今后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

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是血管僵硬度的早期检测指标,测量过程中容易受到血压波动的影响。CAVI是在baPWV基础上加入僵硬指数计算得到的一项新指标,具有简单、可行的特点,能快速准确的评价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因其不受测量过程中血压波动的影响[9],在反应动脉血管僵硬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关于社区人群CAVI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baPWV改进得到的CAVI在预测动脉硬化方面的强大价值还未得到充分证实[10]。因此,加大对CAVI的研究,特别是CAVI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可以为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防控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CAVI与年龄、BMI、WC、WHR、DBP、白细胞、血小板、LDL-C、FBG、肌酐等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但r值较小,可能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分层不够细致的原因,在以后研究中尚需进一步增大样本量进行深入分析。其中BMI与CAVI呈显著负相关(r=-0.225,P<0.05),这与吴继军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Philip R等[12]在儿童中研究BMI与CAVI的关系时也发现超重的儿童拥有较低的CAVI值。本研究与王斌等[5]认为BMI与CAVI存在正相关的结果不一致,提示仅用BMI并不能正确反应肥胖与动脉血管僵硬度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CAVI增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WHR、LDL-C、FBG,且WHR对CAVI增高的影响作用最大,回归系数β为4.977,提示WHR与BMI相比更能反应肥胖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研究显示[7],腹型肥胖指标如WC、WHR及腰围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 WHtR) 等对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腹型肥胖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不仅是动脉血管快速老化的原因[13],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并提高了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4]。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多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这可能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和缺乏锻炼等有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社会应酬、暴饮暴食更是加重了腹型肥胖的发生;其次,竞争带来的工作压力增大使得人们的运动时间减少,也增加了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最后,还可能与体检人群自身特点有关,如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15]。

研究[16-18]发现,血脂异常尤其是高TC、高TG和高LDL-C与CAVI 值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但只得到LDL-C与CAVI增高的相关性,回归系数β为0.553。多数横断面研究显示CAVI与TC、TG、LDL-C、HDL-C等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只分析血浆中各组成成分的检测浓度值,并未考虑相应血脂浓度升高的病程所带来的影响[19],可能是本研究未得出TC、TG、HDL-C与CAVI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原因。本研究还发现FBG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CAVI的相关系数r=0.186,回归系数β=0.218。血糖异常者多合并脂质代谢紊乱,导致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增高。血糖异常还可降低某些凝血因子抑制剂水平,升高凝血因子Ⅵ、Ⅶ的浓度,刺激血中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增多,从而促使肝脏加快合成及释放脂质[20],使血管粘稠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有研究指出动脉硬化病变的进程与高FBG相关,持续高FBG会引起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21]。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组织系统生理性退化越来越明显,血管方面主要表现为弹力纤维钙化、 断裂,胶原纤维增加导致血管壁弹性减弱,致使血管僵硬度增加,加快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CAVI的相关系数r=0.282,回归系数β=0.087。Namekata等[22]对20~74 岁城市居民的大样本研究发现,年龄每增长10年,CAVI增加 0.22~0.66,进一步说明年龄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及不规律性,加上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以动脉血管病变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升高。CAVI检测作为早期动脉血管僵硬度筛查的有效方法,不仅有助于确定高危人群,还能实现疾病的三早预防[19]。本研究表明,年龄、WHR、LDL-C、FBG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社区人群血管僵硬度的筛查工作,积极控制血脂、血糖及体重,做到健康饮食、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定期体检,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促进居民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1] HU H,CUI H,HAN W, et al. A cutoff point for arterial stiffness using the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based on carotid arteriosclerosis[J]. Hy-pertens Res,2013,36(4):334-341.

[2] 王宏宇, 芦 娜, 李丽红,等. 脉搏波速度、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指数评价血管早期病变[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9):953-956.

[3] SUN C K.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 as an indicator of arterial stiffness[J]. Integrate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2013, 6: 27.

[4] 罗知晓, 罗 蓉, 王永红,等. 某市4452例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测定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35):3727-3728.

[5] 王 斌, 陈 珮, 颜雪芸,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踝指数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6):598-601.

[6] 孙晓芳, 文政伟, 白雪皎, 等. 关于做好社区医疗服务的思考[J]. 现代医院, 2016,16(6):934-936.

[7] 胡华青, 詹雪梅, 叶良平,等. 1305例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17-1020.

[8] 刘柳英, 刘 城, 刘小华, 等. 运动康复在社区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 2016,16(5):778-780.

[9] 许长瑛, 王永红. 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和踝臂血管指数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32(2):181-184.

[10] SAJI N, KIMURA K, YAGITA Y, et al. Comparison of arteriosclerotic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kle-brachial index, brachial-an-klepulse wave velocity and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J]. Hypertens Res, 2015, 38(5):323-328.

[11] 吴继军, 郭 明, 张宗辉,等. 探讨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与血压、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关系[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15(9):1457-1460.

[12] PHILIP R, ALPERT BS, SCHWINGSHACKL A, et al.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and Body Mass Index in healthy Children[J]. J Pediatr, 2015,167(2):361-365.

[13] 陈志明, 严 静, 李 莉,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与左心室结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5,23(2):81-84.

[14] RHÉAUME C, LEBLANC M E`, POIRIER P. Adiposity assessment: expla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stroke[J].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 2011, 9(12): 1557-64.

[15] 吴继军, 胡华青, 黄章伟,等. 比较不同腰围、 体质指数体检人群血压及心踝血管指数[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48(12):1508-1511.

[16] HIRASADA K, NIIMURA H, KUBOZONA T, et al. Values of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 between Amami islands and Kagoshinma mainland among health checkup examinees[J]. JAtheroscler Thromb, 2012,19(1):69-80.

[17] WANG H, LIU J, ZHAO H, et al. Arterial stiffness evaluation by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i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subjects[J]. J Am Soc Hypertens, 2013,7(1):426-431.

[18] 黄江南,李 浪,宋梦莹. 住院患者心踝血管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9,15(4):315-326.

[19] 唐 兰, 张 鹤, 王跃会,等. 体检人群心踝血管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42(2):236-239.

[20] 陈 嫚. 某院1194例体检者心踝血管指数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32(10):1525-1527.

[21] SHEN L, ZHANG YG, LIU M, et al.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in subjects with pre-diabetes among middle aged population in Beijing,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 2013, 26(9):717-725.

[22] NAMEKATA T, SUZUKI K, ISHIZUKA N, et al. Establishing baseline criteriaof 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 as a new indicator of arteriosclerosis a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Cardiovas Disord, Published online Aug 10,2011.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人群危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