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建设评估体系在医院的实践与体会

2018-03-05王可为谭李红赵斯君李群艳

现代医院 2018年1期
关键词:带头人学科评估

王可为 谭李红 赵斯君 李群艳

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医院发展的制高点,学科推动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学科促进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创造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各学科水平直接反映教学医院的学术地位、科研实力、整体水平及在医疗市场的综合竞争力[1-3]。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是医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形势下生存发展树品牌的必由之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成为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4]。

建立医院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从而进行量化评价比较,有利于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建设情况,为医院建立有效的、实用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各学科按照本学科的发展定位方向及医院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学科建设,有利于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相互协同促进发展等管理措施的有序实施,有利于医院采取平衡发展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科发展建设,在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运行模式下规范医院整体建设及局部学科的建设,促使医院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我院根据医院十二五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在医院专科评价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医院学科评价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医院学科建设评估体系,通过5年的实施,对于建设特色品牌专科,促进人才培养,加强团队建设和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临床一级、二级学科和医技科室。

(2)各专业学科带头人。

1.2 方法

1.2.1 评估体系的建立

1.2.1.1 学科评价指标

包括学科发展(科室总收入、年度收入增长、学科查房、医疗行政查房、省直重点专科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学科影响(含有学术声誉、社会贡献、优秀毕业学生情况、学术道德)、人才梯队(具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比例、研究人员总数及比例、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导师、硕士生导师人数)、医疗技术(新技术开展情况、出入院人次、床位使用及周转、平均住院时日、病例分型、诊断符合率)、教学能力(教师中副教授以上人员的比例、校级优秀教师情况、师生比(专任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接受专人员进修、举办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承办学术活动、承办或参与国际培训与论坛)、科研能力(科研基础、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科研平台、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省部级获奖情况和科研经费情况)、学术交流(省级以上大会发言、壁报交流、出国进修或境外培训、杂志编委情况)七大项一级指标。在七项一级指标中建立若干二级指标,在部分二级指标中设立三级指标。

1.2.1.2 学科带头人评估指标

包括学历学位、职称、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省医学会等学术团体任职和杂志编委)、教学能力(接受进修人员、招收并培养合格研究生、承担教学任务、举办继续教育项目、承办学术活动、参与国际培训及论坛)、科研能力(发表论文、著作,获得专利、科研项目及省部级获奖、政府科技荣誉情况)、学科影响力(含有学术声誉、社会贡献、优秀毕业学生情况、学术道德)六项一级指标。在六项一级指标中建立若干二级指标。

1.3 评估方法

不同指标按“指标赋值”和“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同一指标中不同级别的项目(按折算系数进行折算;相关“权重”和“系数”均经过研讨会由专家讨论一致通过后确定。比如学历从本科到博士后0.5~2分不等;学术团体职务有0.5~10分不等;专业内SCI论著10分,非论著性论文8分、中华级论著5分、非论著性论文3分,个案报道、综述、译文等1分;科研成果根据奖项的级别和排名赋值3~50分不等。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动态评价,计算各学科纳入医院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所有指标的具体得分,按照相关指标权重统计综合评价的总分,再对各级学科和学科带头人进行排名。年度学科的层级根据各学科综合评价总分来确定,年度优秀学科带头人根据各学科带头人评价总分来确定。根据医院各学科的发展情况,按照持续改进原则,酌情修改考评内容与评价指标。

1.4 激励措施

1.4.1 综合评价层级第一层次确定为院级重点学科,给予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对于重点研究项目、人才引进、对外学术交流等予以政策倾斜,对学科带头人每月予以学科建设津贴补助。

1.4.2 综合评价第二层次确定为院级重点培育学科,当年度给予学科建设培育经费,对于新技术项目开展、学术交流等予以政策倾斜。

1.4.3 综合评价确定为优秀学科带头人,当年度予以一次性学科建设奖励津贴和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奖励。

1.4.4 学科综合评价当年的排名与学科的评选评优、学科综合绩效直接挂钩。优秀学科带头人作为当年度医院硕士/博士生导师、人才工程项目、领军人才、十佳科技能手以及各种优秀人才遴选的优秀推荐条件。

2 结果

2.1 学科发展

基于动态评价以及分层激励机制,促使各学科明确认识到自身学科发展的优势所在以及存在的短板,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制定学科发展中长期规划,能够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持续推动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从2011—2015年,我院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疾病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疾病诊疗中心7个(图1)。

图1 2011~2015年5年期间学科发展

2.2 学科带头人影响力

通过对职称、学历学位、专科教学能力、学术交流、学术地位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以及科技能手、主任助理等相关配套激励措施的出台,从2011—2015年,2位学科带头人成为“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5位成为“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专家,7名获得省卫计委225人才工程专家,引进百人计划2名,22位学科精英成为医学院的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图2)。

2.3 教学能力

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本院共培养专科方向医疗本科生240人,专科方向护理本科生79人,硕士生116人。成立了湖南省首家临床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博士后7人(图3)。

图2 2011~2015年期间学科带头人影响力

图3 2011~2015年期间人才培养情况

通过积极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等措施,医院成为国家商务部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先后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引智示范基地,5年来共获批国家级和省级引智项目43个,举办援外培训班22期,培养国外学员800多人(图四)。

图4 2011~2015年期间培训项目情况

2.4 科研水平与能力

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学科成为本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开拓进取精神,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攻克一些疑难和关键问题[5]。通过对科研平台建设、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科研合作、科技成果等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价,促进各学科凝练研究方向,推进科技创新,集成科研合力。医院从2011—2015年,突破了国家级科研课题,科研经费从每年10余万增加到2012年最高692.5万。专业论文的发表从322篇增加到626篇,SCI收录论文从3篇增加到19篇,影响因子从单篇0.23到最高影响因子3.75。五年共获得厅级科技成果奖21项目、专利22个、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图5-7)。

图5 2011~2015年科研立项情况

图6 2011~2015年论文发表情况

图7 2011~2015年科研获奖与专利注册情况

3 讨论

3.1 评估体系为学科发展理清思路,找准方向

当前各医院各学科都在快速发展,学科建设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成为各学科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为各学科建设指导远期规划,从而凝练了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形成了交叉学科相互协作的研究团队[5],逐渐形成个人有方向,专业有特色,学科有影响的良性循环。各学科针对每年学科评估指标中的各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激励机制,增强了学科团队的发展意识,以此形成良好有序的学科建设竞争环境。

3.2 评估体系加快了人才培养步伐,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这支队伍能够站在本学科发展的最前沿,熟悉并能够掌握所属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备引领本学科发展方向及承担一流的临床科研能力,因此建设一支高精尖的学术队伍成为了促进医院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学科带头人却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人才队伍的核心人物,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科研能力的强弱、学术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因此,应将医疗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科研成绩显著,拥有国家重点课题,并能不断培育优秀硕士生、博士生的全能型人才塑造成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中对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创新能力、领域影响力、以及学科团队中的学历、职称、科研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术任职等的评价更加时刻鞭策各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团队努力提高学历,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争取专业硕士生导师、学术团体任职、政府荣誉等,这样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专业话语权逐渐凸显,学科认同度进一步提高,学术自信心明显增强[6]。

3.3 评估体系浓厚了科研氛围,增强了学科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提出设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而科研创新能力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学科的水平、影响力、竞争力和知名度是靠高水平的科研项目、科技创新以及后续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通过该评估体系对科技创新能力各项指标进行量化以及定期考核,从而不断激励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成员围绕专科特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临床到基础,再从基础到临床,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从医疗到护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围绕重点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通过搭建了多学科协作平台,带动了年轻医师的创新思维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发表更多优秀的学术论文,获得更多高水平科研项目,进一步为科研成果的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8]。

3.4 评估体系拓宽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提升医院整体教学能力

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跨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深入加强与大学院校联动协作,也是学科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学科评估体系中,对进修培训、临床带教、开展学术活动、援外培训、研究生培养等相关指标的评价,推动了各学科有计划的组织高水平、高层次、跨学科的学术活动,使得每个学科积极申报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激励各学科的骨干成员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成为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及博士生指导导师。学科带头人还应担任本科医疗、科研以及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以及本学科团队成员的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及教学能力,从而不断推进医学的发展。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不仅需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更需要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学科建设方向,提出长远的学科发展规划,必须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及组织管理能力,还必须具备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这些评估指标的达成,不仅能够增强各学科学术交流能力,同时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型合作,也推动了学科以及医院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为后备医学人才培养,优质学科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5 评估体系使得学科管理科学有序,有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临床学科评估具有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评估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应该科学的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准确客观的分析各学科的优势、短板、挑战以及机遇,要求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一定要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和普适性,同时也要具有可及性,按照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方案,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通过专家咨询结合建立适应于医院现阶段规划发展方向的学科评估体系,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评估设立了若干评估指标并客观量化,评价过程需要经过多部门确认、多层次复核,评价结果公开、公平、公正,避免了以往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无标准、无量化、欠严谨的弊端,有利于学科管理的科学、规范、精准、有序。

同时每年一次的学科评估结果可以动态地、间接地反映学科的总体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需加强学科规划的中期评价,加强技术管理,要应用管理工具,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及经济管理等。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分析其评价标准中各级指标的强弱,从而发现问题和找出问题,然后通过其学科优势和学科短板的变化精准分析未来发展空间及需要攻克的发展瓶颈,有助于准确地进行学科定位和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以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地发展[9-10]。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医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科建设呈现出一种高度综合而又高度分化的趋势,学科建设群进一步的分化,通过研究各学科建设发展的趋势,建立一项科学的学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整体评估学科体系来科学的评价各学科的发展以及建设,对学科人才队伍、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医疗技术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有效的运用评价结果来指导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建立以评促发展、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革的机制,对于医院学科的长远发展以及制定战略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朱 炜, 刘 怡, 沈堂彪,等. “十二五”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回顾与思考[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5, 28(3): 270-275.

[2] 王媛媛, 孙瑞华, 樊 凡,等. 医院自主科研课题结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3, 26(5): 303-308.

[3] 冯宝华, 谷润皋, 周 钱,等. 构建科研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医院科研发展[J]. 中国医院, 2013(5): 49-52.

[4] 黄春基,齐德广,林 海,等. 综合医院研究型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 2014,34(6): 71-72.

[5] 王国华,龙开超,王继华,等. 新形势下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与策略[J]. 中国医院管理, 2013,33(6): 62-63.

[6]. 潘利民, 滕金亮, 王宽垒,等.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对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影响及成效[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7): 147-152.

[7] 刘 坚.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推动医院转型升级[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 22(4): 301-303.

[8] 要跟东, 崔凤勤, 檀增桓,等. 综合医院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的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7): 173-174.

[9] 卢武红, 王 梅, 庄玮,等. 建立重点学科科学评估体系的思考[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3, 26(3):199-201.

[10] 姜瑞博, 张金荣.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发展[J]. 管理观察, 2013(5): 202-203.

猜你喜欢

带头人学科评估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养猪群体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