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应用分析
2018-03-05梁文生黄小瑜邓惠萍邹金连
梁文生 ,黄小瑜 ,邓惠萍 ,邹金连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广东 中山 528415; 2.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400)
骨质疏松症(OP)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受损、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是一种常见老年性疾病,属于全身性代谢性骨疾病,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1-3]。根据OP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三大类,其中继发性OP具有明确的致病原因,原发性OP致病原因多不明确。原发性OP可分为绝经后OP与老年型OP。继发性OP治疗成功的关键为消除病因的同时给予抗OP药物治疗,原发性OP的治疗抗OP药物的应用必不可少。OP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作用特点均不相同,临床选择较复杂[4-5]。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OP种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我院医院信息系统(HIS)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门诊诊断为OP患者1 590例,用药处方2 000张,其中男 885例,女 705例;年龄 35~81岁,平均(65.2±11.2)岁。
1.2 方法
采用药物利用分析法,分析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评价各类药物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分类系统、2017年版《新编药物学》、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用药适应证有效剂量及药品说明书,确定限定日剂量(DDD)。DDDs=药品消耗总量/DDD值。DDDs越大提示患者对该药物选择倾向性越大。将用药总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比值,得排序比值,该值反映用药量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时提示同步性良好[6]。
2 结果
2.1 抗OP药物处方分析
2 000张处方中,骨化三醇、维D钙、阿仑膦酸钠及碳酸钙 D3用药最多,分别占 75.00% ,7.50% ,5.00% ,5.00% 。详见表1。
表1 抗OP药物处方分析(n=2 000)
2.2 抗OP药物DDDs
对我院门诊抗OP药物DDDs分析显示,维生素D及活性代谢物骨化三醇门诊处方中DDDs占首位,且用药金额排序与DDDs排序比值为1.0,提示同步性好。详见表2和表3。
表2 抗 OP药物 DDD,DDDs及排序
表3 各类抗OP用药金额、占比及排序
3 讨论
WHO专家会议在1994年对OP提出具体定义,即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2001年提出OP定义,即以骨强度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使发生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强度反映骨密度、骨质量总和。因此,新发的OP治疗应以降低骨折发生率、修复微损伤、改善骨质量、优化骨结构,在以骨密度为依据的同时降低骨折发生率。继发性OP主要发病原因为长期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或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等。OP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加强运动、戒烟、限酒、限制饮用含有过量咖啡因食品及饮料,避免食盐过量等[8-10]。
药物治疗按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加速骨矿化药物及其他。其中,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植物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达到抑制骨吸收作用,减缓骨钙的丢失。促进骨形成药物主要包括雄激素、他汀类药物、氟化物、硝酸镓、甲状旁腺激素及细胞调控因子等,主要作用机制为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新生骨组织及时矿化成骨,降低骨的脆性,增加骨量、骨密度。骨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及磷等矿物质,因此服用此类药物应补充钙剂、维生素D制剂。促进骨矿化的物质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制剂,是防治OP的基础用药,钙制剂通常称为补钙剂,常需与维生素D制剂联用,单独补充不利于吸收。其他治疗OP药物包括锶制剂、瘦素、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保护素等[11-12]。
本研究中通过回顾性分析门诊OP处方2 000份,发现骨化三醇及维D钙用药最多。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3的一种重要活性代谢产物,可在肝功能代谢作用下转化为1,25(OH)2-D3,对肠道吸收钙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增加肾脏对磷的吸收,增强骨细胞分化活性。骨化三醇不需要经过肝肾的羟化作用就可有活性效应,因此为活性维生素D,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及肝肾功能受损患者、维生素D代谢障碍患者。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应定期检测血钙、尿钙、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变化,防止发生高血钙。维D钙可参与钙与磷的代谢,促进钙的吸收,对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为双膦酸盐类,双膦酸盐主要通过抑制破骨前体细胞的分化、募集,达到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破骨细胞吞噬双膦酸盐类后可导致破骨细胞发生凋亡;双膦酸盐类附着于骨表面后可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可干扰破骨细胞从基质接受骨吸收信号;双膦酸盐类可通过成骨细胞的介导作用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常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有阿仑膦酸、唑来膦酸、依替膦酸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吞咽困难、胃溃疡、食道炎;其次,可抑制骨矿化,提高骨的脆性,诱发骨折。因此用药多主张间断给药,或加服维生素D制剂。第3位为钙制剂,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中99%以上的钙存在于骨骼、牙齿中,如钙缺乏,机体在生长发育期可发生佝偻病,在成年期可导致软骨症,在老年期易患OP,因此OP患者补充钙制剂非常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补充钙制剂前提是机体必须可有效吸收、利用钙,因此服用钙时应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是机体内调节钙代谢的重要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数量,减慢成熟速度,缓解骨量丢失,促进骨细胞增生,利于骨形成,达到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常用降钙素有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人降钙素等,主要不良反应为低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此建议降钙素与钙、维生素D制剂同时使用。雌激素可抑制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增加骨基质形成。雌激素替代疗法可防止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从而提高了骨量,降低骨折的发生。常用雌激素治疗药物有雌二醇、尼尔雌醇等,因长期使用雌激素可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发生率,因此应使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复合制剂,减少诱发癌症的发生,提高治疗OP的效果。
本研究中骨化三醇DDDs排序居首位。骨化三醇进入机体后无需经过肝肾代谢转化即具有活性,对患者肝肾功能要求小,且起效快,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因此门诊医师与患者均对骨化三醇选择倾向性较大。以用药金额、用药人次是否同步作为指标,两者排序比值接近1.0提示同步性好。
综上所述,防治OP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活性维生素D及代谢产物、双膦酸盐类、钙制剂是我院门诊常用治疗药物,DDD和DDDs等药物经济学数据具有临床治疗实际指导意义。临床用药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将药物经济学数据作为一项参考依据,适当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选择最佳治疗剂量与方法。
[1]韩 影,李淑平,谭腾芳,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4,25(21):3275-3276.
[2]穆继宏,曾国庆,陈爱宝,等.骨折疏松致压缩性骨折177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5):664-666.
[3]李智明.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51 -52.
[4]吴胜红,姚 铭,吴 歌,等.我院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3,11(10):16-18.
[5]Peacock M,Liu G,Carey M,et al.Effect of calcium or 25OH vitamin D3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n bone loss at the hip in men and women over the age of 60[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9):3011-3019.
[6]张新玉,魏 丽.不同药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观察及生活质量和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17-522.
[7]Delmas PD,Ensrud KE,Adachi JD,et al.Efficacy of raloxifene on vertebral fracture risk reduction in postmen 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four- year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2,87(8):3609 - 3617.
[8]邢 燕,毕宏炎,尹丽梅,等.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1 -15.
[9]Davies GC,Huster WJ,Lu Y,et al.Adverse events reported by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controlled trials with raloxifene[J].Obstet Gynecol,1999,93(4):558 - 565.
[10]孙艳格,杜雪平,高 明,等.北京市社区骨质疏松症诊治状况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522-523.
[11]Jans DA,Thomas RJ,Gillespie MT.Parathyroid hormone - related protein(PTHrP):a nucleocytoplasmic shuttling protein with distinct paracrine and intracrine roles[J].Vitam Horm,2003,66(1):345-384.
[12]韩松梅,陈莉丽.胰岛素与骨代谢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7,28(10):1657 - 1660.